首頁>Club>
第九屆四川文學獎、第七屆四川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剛剛揭曉,卻被曝評獎存在暗箱操作之嫌。文學創作評獎到底是看文章還是看人臉,竟在各種利益的糾葛下迷失了方向。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專門研究”出何種措施來處理,調查出何種結果,不僅事關某些人的榮辱得失,也事關四川文學發展生態的良莠以及四川文學發展的榮辱得失。
9
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不要給文學的四川丟臉

    看到這則醜聞,作為四川人,我感覺丟臉。

    關於文學,四川是什麼?

    四川是陳子昂現代派一樣先鋒到今天的詩句: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四川是李白和杜甫。

    一個從四川走出,一個在成都浣花溪草堂住了三年多,寫詩二百六十多首。

    其中有推己及人關愛天下蒼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豪邁,有人與自然和諧契合才能身心愉悅的道理。

    杜甫超前的人文主義和綠色理念在成都已經展現。

    四川是蘇東坡,不僅文學,還有書法,“天下第三行書”,僅次於王羲之和顏真卿。

    四川是魯郭茅巴老曹裡的兩個:

    郭沫若和巴金。

    郭沫若,又是一個蘇東坡般文學兼書法的:文學則新詩奠基人之一,書法則到處有他的題匾。而且甲骨文研究,是與王國維並列的“甲骨四堂”之一。

    與王國維並列!

    四川是馬識途,他的小說被姜文改編拍攝,《讓子彈飛》。

    四川是周克芹。

    他當時比路遙、陳忠實都紅,紅遍全國。他的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爭拍,差點打官司,一時盛況空前,而且兩廠拍成的電影各有千秋。

    八一廠版的劉曉慶參演,她當時紅極一時。

    北影廠版的,由世界電影百強、中國電影永遠的經典、連高傲的第五代導演田壯壯也翻拍致敬的40年代影片《小城之春》的男主、真正的老戲骨李緯出演許茂。

    直到2012年,《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還在拍電視劇。

    說到四川的少數民族文學,有詩人吉狄馬加和作家阿來。

    吉狄馬加,彝族,獲劍橋大學“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

    阿來,藏族,四川文學史上首位獲得茅獎、魯獎的雙冠王。

    文學所給予四川的,從來都是光榮!

    評獎暗箱操作,是商品經濟給予文學的恥辱,也是文學的題材——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才對文學的百花齊放有意義。

  • 2 # 李子遲到了

    種種文學獎的危害性不亞於原子彈

    文學進入現當代商業社會後危害最大的發明創造是什麼?其危害性實不亞於原子彈

    文學最好的規律,是任其自由、自然、自在、自主地發展,讓四海、讓歷史、讓大眾去檢驗,大浪淘沙,是真金最後會留存、發光,而且彌久愈璀璨、愈芳香。曾經古今中外漫長的幾千年裡,沒有搞什麼人為的評獎。只有在人類進入現當代商業社會,不過最近一兩百年間,為了迎合市場經濟、功利文人追名逐位的需要,才搞出了各種文學獎來, 這是文學史上亙古空前危害最大的發明創造,其危害性實不亞於原子彈。愚蠢的人類鼠目寸光,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將自己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委實是大大的不應該。

    為什麼?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當時代幾個評委就能決定其價值的嗎?一些真正優秀的作家、作品沒有獲獎,被文壇輕視,明珠暗投;而另一些不怎麼樣的作家、作品反而由於各種原因獲獎了,小人得志,這不是混淆文學自身的客觀標準,把文學界搞得烏煙瘴氣嗎?

    我曾多次寫過類似披露文章,這些獲獎的作家作品,並不見得就是很好的,比如有些精明的人是專門瞄準如何獲獎而創作的,能寫出一流作品嗎?有些人是剛好迎合了評委們的胃口,可幾個評委就能體現文學的標準嗎?還有一些人是在某些或某個方面(主題、題材、手法、細節等)剛好碰上了運氣。更可笑可恥的是,與評委的關係呀,金錢甚至美色的交易呀,輪流坐莊呀,按地域、年齡、民族、系統、題材、體裁……分配呀,這些更與文學的標準沒半毛錢關係。

    有人說,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國內的官方獎問題很多,確實如此;可民間的獎項呢?更加不權威,不但評委、作者的總體水平很差、良莠不齊,評獎規則與標準也是亂七八糟、不成樣子;國外的呢?比如諾貝爾獎,也許比咱們自己的好一些吧,可也有政治的因素、語言的障礙——後者只好靠翻譯、靠影視劇、靠評論、靠宣傳等推動了。

    總之,沒有一個好獎,最好是沒有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西方無歷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