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六感小白白

    血栓,是心梗、腦卒中、靜脈血栓栓塞症,共同發病機制,被稱為“隱形殺手”。

    通俗的說,血栓,就是“血塊”,遊走在血管之中,一旦“堵塞”血管,會導致該部位,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的死亡率,高達全球死亡人數的54%,是一個極其誇張的數字。

    那麼,為何血栓如此高發?到底什麼才是血栓的“幫兇”呢?

    血栓的形成,與慢性疾病、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抽菸、喝酒,是最為常見的兩大不良習慣,二者皆會增加血栓風險,但是,但其扮演的角色,頂多是個配角。

    血栓“幫兇”:不是菸酒,而是每天都做的3件事!

    第一件:久坐

    導致血栓的最大幫兇,其實是——久坐。

    資料顯示,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

    而靜坐90分鐘以上,便會使膝關節血液迴圈降低50%。

    研究表明,長期久坐不動,不利於“好”膽固醇,清除動脈裡的斑塊,增加血栓風險。

    此外,久坐時,血液流動緩慢,脂肪酸容易沉積在血管,易阻塞心臟血管,還容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損傷大腦。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久坐。

    第二件:熬夜

    現代人,熬夜已成為了“家常便飯”,睡眠不足,已經成為當代亞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

    長期熬夜,使人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壓比正常人高,還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容易誘發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尤其是,熬夜時,長時間靜坐辦公,更會加大血栓風險。

    第三件:貪吃

    血栓的形成,與血液“垃圾”過多,離不開關係。

    而血液“垃圾”過多,與吃離不開關係。

    很多人,對於美食沒有“抵抗力”,過多的貪戀美食,如油炸食物、燻烤食物、蛋糕、動物內臟等等。

    過多的油脂、脂肪、膽固醇,攝入人體後,容易導致血液粘稠、加速形成血栓。

    因此,飲食上,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清淡飲食,種類較多,七八分飽,且過吃得太撐。

    通血管,防血栓,堅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健康飲食。

    飲食一:15ml有機亞麻籽油+200ml酸奶。

    有機亞麻籽油富含55%以上的α-亞麻酸,在身體中代謝生成EPA。

    EPA是體內三烯前列腺素的前體,被成為血管清道夫。

    因為它能使血小板聚集能力減弱,有擴張血管作用,可阻止血小板與動脈壁相互間的作用,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延緩血栓形成。從而清除血液垃圾,增加血管通透性,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再結合酸奶中的蛋白質,形成一種易被人體吸收的水溶性的脂蛋白,更易於人體吸收。

    起到緩解血粘稠的作用。同時可以清腸排毒,緩解便秘。對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問題非常好。尤其是老年人使用,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飲食二:綠茶,消脂提神。

    綠茶,是健康茶飲首選,經常喝一點,可減少消化道對脂質的吸收,促進脂肪排洩,有降低總膽固醇,有助於改善血脂健康。

    並且,綠茶,還有助於對抗電腦輻射,提神醒腦等。

    因此,午後泡上一杯,是不錯的茶飲選擇。

    注意,綠茶喝淡一點為佳,不要喝濃茶,更不要喝燙茶。

    第二件:多活動,促進迴圈

    久坐,長時間靜止不動,易形成血栓,那麼,想要改善,自然是要動起來,多活動。

    經常轉動手腕,由內往外,再由外往內,有助於血管健康。

    長時間靜坐後,踮踮腳,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防血栓,還可鍛鍊身體平衡能力。

    閒來無事,用盡全力,勾腳10秒,再用盡全力繃腳10秒,反覆進行,可增強下肢的血液迴圈,預防血栓。

    第三件:控體重,運動強身

    現代人,肥胖者,越來越多,這也會增加血栓風險。

    肥胖越是嚴重者,患上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也就越高。

    這是因為,身體承受的重量越大,血液流動起來就越困難,進而增大凝血風險,更易形成血栓。

    因此,要注意控制體重,多運動鍛鍊,十分重要。

    走路,是不錯的選擇,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快體內脂質代謝,防血栓。

    此外,走路,還能降低靜息心率,堅持3個月左右,可明顯改善心率,保護心臟,改善血液迴圈。

    走路,謹記3+7更有效。

    每天連續行走3千步,大約耗時30分鐘,然後在一天內,零星累積剩餘的7千步。

    臨床經驗表明,每天一萬步,有利於慢性病的穩定與康復,改善血液迴圈,減少血液中的代謝物,有利於血管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一刻覺得這個世界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