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往事如煙

    《新唐書·回鶻傳》記載:“大和六年(832年),可汗為其下所殺,從於胡特勤立,使者來告。明年,遣左饒衛將軍唐弘實與嗣澤王溶持節冊為愛登裡羅汩沒密施合句錄毗伽彰信可汗。開成四年(839年),其相掘羅勿作難,引沙陀共攻可汗,可汗自殺,國人立 特勤為可汗。方歲飢,遂疫,又大雪,羊、馬多死,未及命,武宗即位,以嗣澤王溶臨告,乃知其國亂。俄而渠長句錄莫賀與黠戛斯合騎十萬攻回鶻城,殺可汗,誅掘羅勿,焚其牙,諸部潰,其相 職與龐特勤十五部奔葛邏祿,殘眾入吐蕃、安西。於是可汗牙部十三姓奉烏介特勤為可汗,南保錯子山。關於回鶻西遷,除有漢文史料記載外,在今天維吾爾族的歷史傳說中,也能找到他們的先祖從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西遷到別失八里的痕跡。《多桑蒙古史》載:“畏吾兒人曾聞一切家生野生動物以及嬰兒皆作是聲曰"gueutch gueutch",其義猶言"行行"也。畏吾兒人乃如其言,徙居別地。每至一地,其聲如故。後至一平原中,其聲始息。乃於其地建築五城,而名之曰"別失八里",別失八里者,猶言五城”。龐特勤為首的西遷各部,與當地的回鶻人結合,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並經過幾十年各部的重新組合和慘淡經營之後,分別在中亞楚河流域、天山南北及河西走廊形成了三大回鶻集團,先後建立起喀喇汗王朝、西州回鶻、河西回鶻三大回鶻政權。而在這三大回鶻政權中,總是存在著西遷的痕跡,表明西遷對回鶻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自從這三大政權建立之後,回鶻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隨之向西轉移,這對於爾後回鶻的民族特徵、社會面貌和心理素質的影響,也都十分重大。西遷回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發展及能對爾後的回鶻史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不僅要看到以龐特勤為首的十五部的作用,而且還應看到原來就在當地駐牧的回鶻人的作用。從客觀方面說,當回鶻西遷時,唐朝和吐蕃都已經衰弱,後來控制河西地區的張義潮歸義軍也是維持不久,而伊斯教的勢力當時雖已東進,但還沒有進到今之新疆和甘肅等地。這樣的一種特殊歷史環境,使西域和河西等地區無形中成為一個政治上的空白區,好像在等待回鶻人去佔領和大展宏圖。這就為西遷的回鶻人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主觀方面說,西遷回鶻所到之處,當地原有的回鶻人基礎雄厚,他們並沒有因漠北汗國的滅亡而受到衝擊,所以毋須四散逃亡,元氣無恙。而在西遷的回鶻人中,有不少是汗國統治階層的代表人物如龐特勤、宰相等,他們在回鶻中有較高的威望和組織才能,因此雙方匯合之後,透過和平談判或武力逼迫(自願或被迫),不能不互相結合起來,以一方壓倒另一方的結局或者“平分秋色”,形成了一個新的回鶻集團,共同推動這個集團的社會和政治勢力向前邁進。馮家升先生等在論述到西遷回鶻與當地回鶻二者的關係時說:“回紇部落原來的居住地在今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別支又在天山和甘、涼之間。在色楞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是組成回紇汗國的主體部分;在天山一帶的,為日後高昌回鶻的先驅,在甘、涼一帶的作了甘州回鶻的鋪路者。《舊唐書·回紇傳》的“西奔葛邏祿,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雖史書記載如此,但並不是以色楞格河鄂爾渾河為中心的西遷十五部,僅僅是四散逃亡中的回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在西遷的十五部中,也不是一開始就明顯地分為三支,而是在流亡過程中相繼到達葛邏祿(楚河)、吐蕃(河西)、安西(天山)三地,同當地的回鶻人匯合,再經過幾十年的重新組合之後,上述三地的回鶻人才相對地集中起來,形成了三大回鶻集團。回鶻西遷和南遷到了新疆和甘肅,後形成了今日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88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週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和日本方面合作根據井上靖的《敦煌》小說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這個由日本人創造的故事講述的是北宋年間的舉人趙行德、西夏王李元昊、漢人傭兵隊長朱王禮、回鶻公主斯魯比婭之間的愛恨恩怨。日本人為什麼會拍關於中國歷史題材的電影呢?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日本對敦煌學、西域學的研究幾乎是與中國同時起步的。

    1909年日本《朝日新聞》登出內藤虎次郎《敦煌石室發見物》一文。這被視為日本敦煌學第一篇歷史性文獻。1925年8月日本學者石濱純太郎在大阪懷德堂講演時開始正式使用“敦煌學”一詞,“敦煌學”的概念由此誕生。1953年日本成立了以石濱純太郎為首的西域研究會。1957年日本方面又組織了以鈴木俊美為代表的東洋文庫敦煌文獻研究委員會,整理出版了《西域出土漢文文獻分類目錄》。

    二戰後日本的史學界開始越來越多強調自己與中國、北韓半島的文化聯絡,與此同時還總想把自己放在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之下。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世界之間的交流通道。這條通道連線著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然而當時的日本不過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充其量處於中國向東延伸的海上絲綢之路線上,然而日本仍不遺餘力想要把自己與更為廣闊的世界聯絡起來。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對包括中國古代的突厥、回鶻、党項等民族以及一些中亞、南亞絲綢之路沿線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在日本成為了一門顯學。1979年前後日本NHK電視臺就曾和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絲綢之路》。日本作家關於絲綢之路的作品有:司馬遼太郎的《民族の十字路》、陳舜臣的《天山南路の旅》、井上靖的《幻のMurano·黑水城》.......

    日本人如此熱衷於研究西域歷史文化。相比之下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們對回鶻、西夏的歷史瞭解得似乎不是那麼多。有這樣一種說法甚至認為回鶻的歷史在中國被有意識迴避了,所以只有日本才能拍攝有關回鶻歷史題材的作品。這其實是以訛傳訛子虛烏有的說法:1995年播出的講述西夏崛起歷史的電視劇《賀蘭雪》中對回鶻相關劇情的描述比日本人在《敦煌》中的描述更詳細得多。

    2013年版《天龍八部》電視劇中新加了主人公段譽被包辦和回鶻公主訂婚的劇情。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大唐榮耀》中同樣如實講述了安史之亂時回紇可汗默延啜率領精銳騎兵南下協助唐朝平定叛軍的歷史。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唐朝時期的民族關係中同樣對回鶻是有記載的。這一切都足以說明中國從未有意識迴避過回鶻歷史,不過回鶻的歷史在公眾印象中其實是比較冷門的。

    這導致關於回鶻歷史的作品鮮有觀眾。既然美足夠的經濟利益驅動,所以關於回鶻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自然少之又少。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過去相對冷門的回鶻歷史:歷史上的回鶻部族本名回紇。回紇人的族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丁零人,到了隋朝丁零人的後裔被稱為鐵勒人(即烏古斯人)。當時鐵勒人分為回紇、僕固、渾、拔野古、同羅、思結、契苾、拔悉密、葛邏祿九個主要部族。

    這些鐵勒部族曾長期是匈奴、鮮卑、突厥等草原統治民族的附庸。在唐太宗李世民攻滅東突厥汗國的戰爭中回紇部選擇投靠唐朝:回紇首領藥羅葛·菩薩(活頡利發)在馬鬣山之戰中率五千騎兵大破十萬突厥狼騎。戰後回紇與其他草原民族一起接受了唐朝的冊封。當時包括回紇在內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將唐太宗李世民遵奉為各民族共同的“天可汗”,還提議修建開設了溝通長安和大漠南北的“參天可汗道”。

    武則天執政時期後突厥汗國復國,回紇人南遷至唐朝境內的甘州、涼州一帶。公元727年回紇人在唐朝涼州都督的欺壓下北歸草原臣屬於後突厥。從公元734年起後突厥汗國不斷內亂:十年間竟換了九任可汗。唐朝趁機召集漠北各部出兵征討。這次回紇人再次選擇投靠唐朝。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回紇部首領骨力裴羅統一鐵勒九姓諸部後設牙帳於烏德鞬山(今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與嗢昆(今鄂爾渾河)之間。

    公元745年骨力裴羅起兵擊殺後突厥白眉可汗並將其首級送至長安。同年唐朝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東到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至陰山的回紇汗國就這樣崛起於漠北草原。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回紇受唐肅宗李亨之邀出動4000精騎協助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公元788年回紇向唐朝上表請改“回紇”為“回鶻”(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從此回紇汗國變成了回鶻汗國。

    回鶻汗國稱霸漠北長達百年之久。在此期間回鶻名義上是接受唐朝冊封的臣屬國,實際上卻與唐朝屢有外交摩擦:早在當年出兵協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時回紇人就曾在洛陽城大肆搶劫。名義上稱臣於唐朝的回鶻對唐朝使者以及和親公主常有倨傲無禮的行為。儘管唐朝與回鶻屢有外交摩擦,然而雙方卻並未因為這些摩擦而撕破臉。隨著吐蕃帝國在西部的崛起使唐朝和回鶻實際上結成了共同對抗吐蕃的盟友關係。

    唐朝與回鶻之間的外交摩擦其實更多隻是停留在口水戰的層面,在更高的戰略層面上雙方出於共同對抗吐蕃的動機一直維持著相對友好的關係。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北方新興的黠戛斯人(即吉爾吉斯人)擊敗:損失了十萬精銳,都城也被焚燬。經歷此番波折之後回鶻汗國徹底瓦解:約十五萬回鶻部眾西遷西域,約三十萬回鶻部眾在首領烏介可汗帶領下南下中原。這就使唐朝不免擔心南下的回鶻人會不會奪取自己的土地。

    唐朝宰相李德裕排程指揮北方的幽州、河東、鎮武各藩鎮迎面痛擊了南下的回鶻軍。在漁陽之戰中唐將張仲至斬殺、俘虜回鶻軍九萬人。殺胡山之戰中唐軍石雄部攻破回鶻可汗牙帳。剩下的回鶻部眾除卻凍餓而死者分別向唐朝北方各藩鎮投降。統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鶻汗國至此滅亡。南下的回鶻人此後逐漸被漢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同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就出自歸附於契丹人的回鶻部族。

    西遷的回鶻人先是到了河西走廊一帶安家。這一部分回鶻人在歷史上被稱為河西回鶻、黃頭回紇,另一部分回鶻人則分批到達瞭如今的新疆地區。河西回鶻在攻佔甘州城(今張掖)後建立了甘州回鶻政權。11世紀中葉甘州回鶻政權被党項人建立的西夏所滅,各部落遷到嘉峪關外放牧。從11世紀中葉到16世紀河西回鶻同周圍的蒙古、藏、維吾爾、漢等民族日漸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裕固族。

    明朝開國後曾在嘉峪關以西設安定、阿端、曲先、沙洲、罕東、赤金、哈密等衛所,裕固族也被之於明朝衛所的統治之下。明中葉後國立日衰的明王朝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在這一過程中關西七衛被放棄。包括裕固族在內的關西居民被遷往嘉峪關以東。裕固族因此來到了他們現在所聚居的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當河西地區的回鶻人建立甘州回鶻政權時遷徙到如今新疆地區的回鶻人則建立了高昌回鶻、喀喇汗國等政權。

    遷居西域的回鶻人中有一支遷徙到蔥嶺以西與當地的葛邏祿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今天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南部以及中國新疆中西部。大體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地區。

    喀喇汗王朝曾朝貢於宋,喀喇汗王朝的可汗自稱“桃花石汗”或“東方與秦之主”。在喀喇汗王朝人馬赫穆德·喀什噶裡在《突厥語大詞典》中解釋為秦是由桃花石(宋國,即宋朝)、契丹(遼朝)和喀喇汗國組成。這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喀喇汗王朝看來:他們就是華人,中國是由當時的宋、遼和喀喇汗王朝三者共同組成的。喀喇汗王朝第三任大汗薩圖克·博格拉汗改宗伊斯蘭教並征服了信奉佛教的于闐國。

    從此開啟了這一地區伊斯蘭化的程序。喀喇汗王朝甚至一度向西滅掉了波斯的薩曼王朝。喀喇汗王朝統治時期回鶻人開始與生活在南疆綠洲的操龜茲、焉耆、于田語的西域土著居民日漸融合。西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地區:這裡是全世界唯一同時融合匯聚著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地區。這種多元文明交匯的歷史塑造瞭如今中國新疆地區在民族人文領域的多元化多樣性。

    西域早期的居民正如在新疆羅布泊發現的Murano古屍一樣是以高加索人種為主,後來在與來自蒙古草原的回鶻等遊牧民族日漸融合後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介於東方黃色人種和西方白色人種之間獨特的相貌特徵。近代新疆各地陸續發現的考古資料已證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區已有人類活動。在距今大約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新疆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現人類活動的遺蹟。

    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對新疆地區的人類活動有了相對明確的文字記載。當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有塞人、羌人、月氏人、烏孫人、匈奴人、漢人、吐火羅人......這其中除塞人以外都是從東向西進入新疆的,屬於東伊朗白色人種的塞人則是自西向東進入新疆的。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7世紀塞人抵達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78年前後塞人受月氏人西遷的擠壓南下散居於南疆各地。

    羌人、漢人、回鶻人等來自東部地區的黃種人進入新疆後與散居南疆各地的白種塞人、吐火羅人通婚融合。2003年考古隊在於田縣阿羌鄉崑崙山深處阿克布拉克臺地發現的墓葬中所出土的遺骨既有蒙古人種、也有歐羅巴人種。12世紀進入新疆的契丹人和蒙古人將回鶻人與南疆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的民族稱之為畏兀兒。畏兀兒人所使用的文字在元代被稱為畏兀兒文(又稱回鶻文)。這是回鶻人自公元840年西遷以後逐漸採用的一種文字。

    在回鶻汗國政權形成以前分散的回鶻部落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隨著回鶻人由原來鬆散的部落聯盟形態向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過渡就使回鶻社會對書面文字的需求日漸增長。回鶻汗國形成後用中亞地區的粟特文字母拼寫回鶻語從而創造了回鶻文。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命回鶻人塔塔統阿用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而創造了最早的蒙文。公元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又命人參照回鶻式老懞文字母創制了滿文。

    回鶻文字對北方遊牧民族文字的影響正如漢字對北韓、日本、越南等國文字的影響一般: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滿文都曾受到回鶻文不同程度的影響。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都曾把畏兀兒文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7世紀甘肅酒泉地區還曾使用畏兀兒文刊刻佛經。清朝政府發往新疆地區的官方文書也使用畏兀兒文書寫。元代的畏兀兒人在清代的官方文書中被稱為“纏回”。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仍沿襲了清代的“纏回”、“纏頭”這樣的稱呼。1934年新疆維吾爾文化促進會成立後呈請將族名恢復原名,此後新疆邊防督辦公署及新疆省政府釋出了關於將“纏回”名稱改為“維吾爾族”的通令。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維吾爾族使用的老維文是借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回鶻文形成的畏兀兒文:共有28個阿拉伯字母和一些子音符號,還借用了4個波斯文中的字母。20世紀30年代以後維吾爾族的文字經過了多次改進。

    新中國成立後為提高國民識字率對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簡化。1965年到1982年期間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曾在中小學推廣過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新維文。新維文的推廣客觀上提高了維吾爾族同胞的識字率,但同時一部分維吾爾族同胞認為老文字對保護民族文化意義重大。1982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覺得恢復老文字,同時將新文字作為一種起到識字輔助作用的拼音符號予以保留。

    歷史原因造成維吾爾族實際上像蒙古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一樣是在中國與周邊鄰國跨境居住的一個民族。目前全世界約有2000萬維吾爾族人口:其中約1300萬人生活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此外在俄羅斯以及哈薩克等與中國新疆接壤的中亞國家也生活有一定數量的維吾爾族人口。生活在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維吾爾族從前蘇聯時代起開始使用以西裡爾字母拼寫的維吾爾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手遊,為什麼說一般玩家玩S忍金角銀角容易送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