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志遠思想空間

    首先更正一下你的提問,什麼叫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沒有幾十年,先來看一下來龍去脈。“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與李約瑟難題一脈相承,它們都是對中國科學的關心與關懷。

    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可見“錢學森之問”沒有幾十年,只有十幾年。當時溫總理說,這是機制和體制的問題,需要統籌解決。

    也就是說這是前進中的問題,那前進入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呢?就是我們的發展還需要努力幹,功到自然成。可以看一看錢學森先生指出的民國大師,是民國培養的嗎?都是在發達國家培養的,然後回到中國奮力做貢獻的,比如錢學森先生。

    錢學森先生認為中國的學校沒有培養出大師,這是因為我們的發展硬實力和軟實力都不夠,所以中國才會更努力發展。按照這個趨勢,中國在發展幾十年,中國肯定會出現很多大師。

    舉一個例子就是日本,如果把獲諾貝爾獎看做大師的標誌,近年來,日本幾乎每年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諾貝爾獎是日本科學文化的積澱,那麼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發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如果再往前追溯可以到明治維新,可見文化科學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這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能夠完成的,這是一個大工程。

    還有一點,日本官方有大師計劃,幾十年前就在日本實施了,現在的結果是以前的精心培養,只不過是現在開花了。如果中國從現在開始培養,可能以前就已經培養了,那麼10~20年,中國獲得自然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應該沒有問題。因為諾貝爾獎不是當前的成果,而是一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成果延伸。

    錢先生的思維很深奧,看得很長遠,在這裡只能淺淺而說了,希望算是回答吧。其實可以補充一句,獲得中國國家獎勵的科學家們是不是大師呢?

  • 2 # 閒看秋風999

    諾貝爾獎,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所設立的獎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寫照——看看這些獎項的最後歸屬就知道了——獲獎者大都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有沒有人獲得過這些獎項呢?

    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例;獲獎者中最多的來自美國;其次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就連俄羅斯(前蘇聯)的獲獎者都是鳳毛麟角。

    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獲獎者只有一位: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他是印度人; 因為對光散射的研究,以及發現以他命名的效應”(拉曼效應)而獲獎。

    其實國人不必因為諾貝爾獎中國籍的獲得者人數太少而過於糾結;這是與國家發展主旋律分不開的——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然後才是小康 最後才是錦上添花。

    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八億貧困人口脫貧,這才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分配不公這才是重中之重。

    諾貝爾獎,不能操之過急;更沒有必要投入大量資金就是為了獲獎;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他們關心的是生活的便利,醫療的負擔,自己的養老,子女的教育,而不是什麼諾貝爾獎!

    說白了,諾貝爾獎的獲得應該順天應時;全體中國人都過上了衣食無憂,中產階級能夠達到半數以上人口之日,就是中國獲得諾貝爾獎井噴之時。

    再過二十年,看看諾獎會花落誰家吧!

  • 3 # 叮鈴噹啷

    要回答錢學森之問,首先要搞明白這個世界是誰主導著?誰有話語權?

    這個問題要是搞不明白,想別的就純粹是在做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英雄聯盟S8八強賽RNG 2:3不敵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