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媧補天造人
-
2 # 觀影嚼冰糖
都是冬天在湖上凍後,儲存到冰窖的!古時候都是富豪地主等有冰窖!聽奶奶說在六七時年代那時候沒有冰棒,但是賣冰,冰不太乾淨,一毛錢可以買一大盆
-
3 # ht2008
古人的生活物資比較貧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溫飽都成問題,能用上冰的人家非富既貴。南方即使冬天是不結冰的,結冰也達不到要求,那就只有北方了,結冰期還長。古人沒電,冰塊只能存入冰窯了,這種冰窯只能是大型的,小體積的還沒等到夏天,那冰塊就消耗完了。再說運輸吧,古人那種條件更不能運遠,就近消費了。一二家做這種大冰窯是不划算的,要多家叢集消費才行,滿足這條件的就只有北方的京都了。
-
4 # 是我呀別跑
都是達官貴人的享受。第一,深窖,第二,一層冰一層棉被。到深秋都不化。不信的話可以自己作實驗。不用深窖只要背陰都挺到七月。
-
5 # HikaruGoGo
看過天龍八部嗎?虛竹被天山童姥抓到西夏王宮冰窖裡避難。冰窖裡擺放著大量冰塊,窖門口懸掛著厚厚的棉被隔熱。沒錯,古人冬天採冰存放到冰窖中,夏天搬出來用。
當然也有部分人用硝石投水,利用硝酸鉀溶解大量吸熱的原理少量製冰。
-
6 # 煮酒君
古人消暑納涼的方法當中,有很多是要用到冰塊、雨雪的,如《武林舊事》描述,有“翠寒堂畔,長松修竹,……御第兩帝,各設金盆數十架,積雪如山。”
古人沒有電,更沒有電冰箱,他們是怎樣在夏天得到冰塊和雪的呢?
其實是依靠冰窖。所謂冰窖,又稱“粒雪盆”、“圍谷”,是古人用來儲冰避暑的法寶。冰窖不是誰家挖個地下室之類的設施,沒有降溫設施的地下室,是無法長時間儲冰的。冰窖是在山谷冰川之類的發源地屯積冰的基岩凹地。如需用來儲冰,則冰窖至少要滿足三個特點,即三面環山,底部平坦,其出口又與冰川穀相連。
古時北京的製冰機構,大小有數十座,分為官辦和民辦冰窖。官辦冰窖,因為是皇家出資,財大氣粗,多為磚石砌起來的拱形的地下冰窖,民辦則簡陋得多,不過是挖個土坑罷了。而官辦冰窖,給皇室提供和給官吏提供的規格又有不同,在此不再贅述。在今北海公園的東夾道恭儉衚衕,還儲存了一古時的官辦冰窖,即恭儉冰窖。
冰窖二字,從字面意思上,看起來就是挖個地洞的樣子,其實是非常嚴肅的“基礎”設施,如《藤陰雜記》中的記載,“雪池,康熙中賜蔡升元,內府司員,冰雪施工,如期告竣,令同知陳元龍送歸新第。”雪池,語出“雪窖冰天”,也是地下建築,這種設施,在地面上大約露出一米的四面牆壁,沒有窗戶,窖頂呈“人”字形,牆體和拱券均以磚石砌成。雪池因建材之故,極為堅固,其內空間也極大,長二十五米,寬、高各十米,所儲存的雪量相當可觀。
古人在收貯冰雪時也是有章法的,據潘榮陛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其便。”所謂“謻門”,即專門向雪池等冰窖運冰的門,平時是不開的。
冰窖現存量很少,如雪池冰窖、恭儉冰窖等官辦冰窖,現在都已經名列北京文物保護名單之中。一般來說,冰窖之類的硬設施可謂傳家寶,如雪池冰窖,始建於明代,到清代又重建了一次。
在《大清會曲》中記載過,清朝在北京城內劃分出四塊地皮專門貯冰,建設冰窖共計十八座,冰窖全部由工部水司掌管,號稱“官窖”,民間自然也有人辦冰窖以取利,但在“硬體”一道上,無論是規模還是堅固程度,都遠不及官窖。
應該來說,在科學技術較落後的中國古代,很難製作出冰來,在冬季採冰以貯存至夏季取用,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平頭百姓消暑時,大多還是採用常規的手段。當然,皇室、貴族等階層就沒有了這個顧慮。《詩經•七月》有云,“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這當然是不屬於平民的待遇。
回覆列表
冬天河湖結冰後,一般冰凍到一尺厚的時候,開始採冰,切成一米見方一塊塊的,然後拉到岸上、裝上馬車,用馬車拉到冰窖裡,北京有個地方冰窖口,街裡就有冰窖,冰窖裡的冰可以儲存到第二年夏天,用冰的時候去冰窖買,然後有送冰的馬車給送到家裡,一般大戶人家有冰桶,把冰放到冰桶裡,把要冰鎮的東西也放到冰桶裡,備用!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