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個男寶的媽媽
-
2 # 琪璐造型大強
這樣不是很好的毛病,你應該治治他的毛病,長時間頭髮都脫落了,這對以後很不好,現在學習很重,有時候想的問題多,特別的費腦力,我閨女學習我現在看的都心疼,咱們做家長的你說不學,你會和別的同學走了差距,學了看到他特別的累,心裡特別餓糾結。努力吧,沒辦法
-
3 # 淅爸育兒記
彆著急糾正你認為是壞習慣的行為,孩子這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調整自己的狀態,如果你不明所以就破壞了孩子的這種平衡自己的行為,他只會因此而發展出更惡劣的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學習是一件緊張的事情,需要進行高度集中的思考,或許家長並不在乎成績幾何,但不代表孩子就沒壓力--他們還要面對老師評價、同學的競爭、以及自身需求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用一些看似壞習慣的行為來平衡壓力是很正常的行為,可以稱之為應激反應。
如果你細心點,你就會發現,只要進行思考、面對壓力時,孩子就會有這個動作的出現,並不僅僅是學習的時候。
這是一種潛意識上的行為,孩子自己都不知不覺、不受自己控制地做出這樣的動作。
如果再底層一些來解釋,就是這個特定的動作,讓孩子感覺到快樂,所以樂此不疲。
如何糾正?1. 在這裡先指出一點:孩子的這個動作,有沒有影響他的學習?
在學習時擺弄頭髮,並沒有對孩子自身有什麼傷害,這就好像人緊張、撒謊的時候會摸自己鼻樑一樣的動作,只是一種心理投射。
而她的這個行為,被家長認為是“壞習慣”,僅僅是因為它不符合家長的認知,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
就好比家長喜歡吃蝦而孩子討厭吃蝦,強行要求孩子一樣喜歡吃蝦,那其實有問題的是家長;
所以,家長對此先要有所認知,只要這個動作不影響孩子的身體以及所做的事情,那就無傷大雅,這是家長的心態問題;
2. 糾正是必要的
無論如何,這是孩子一種緩解壓力的行為,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壓力無法得以正確的宣洩。
換言之,孩子的需求沒辦法正常表達,他沒辦法獲得理解和尊重,也認知到父母不會理解自己,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調整、以取得平衡。
所以,題主看到的是一個有壞習慣的孩子,個人所看到的是一個自力更生的堅強孩子,但心理是壓抑的。
要讓孩子把這個習慣改掉,就需要給孩子新的宣洩口,讓孩子的壓力得以釋放,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親子間和諧的溝通,親子間你來我往的溝通,而不是家長的一言堂。
溝通模式:說出感受+理解感受+提出建議
如果題主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那麼個人唯一能建議的一句話是:“寶寶,你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說出感受;
接下來,你能聽到孩子的心聲,如果他不敢說,你得先反思自己,因為孩子的壓力就來自於你。平和地鼓勵他說,甚至猜孩子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面對父母不敢、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那麼這個家長是十分失敗的,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把安全感和信任放在家長身上。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家長猜中孩子的感受時,請不要大條道理更不要動怒,孩子都懂,因為你已經講了千萬遍,他所述說的,全是他自身遇到的,真實存在的感受,也是他真實面臨的困難,無論多麼荒謬,多麼不合你的三觀,請理解這一點。--理解感受;
根據孩子所述說的困難,運用你那“大人比小孩強”的思維,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並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但請不要讓孩子一定執行你的建議,選擇權和決定權始終在孩子身上。--提出建議
回覆列表
我想應該是女娃吧。換個角度想,她可能正在發愁,或者對這門課不會不感興趣,充分理解她,幫助她解題,而不是揪著這個習慣不放,也許等她愛上學習會做題目時,這個習慣自然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