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拖天航線圖
-
2 # 金融新觀點
站在理財小白的角度來說,建議還是先自己學習,至少要對理財這個東西有一個基礎的瞭解。一般理財老師最喜歡你這種一無所知的理財小白了,什麼都不知道最好騙。你連基本的理財是什麼都還沒摸清楚,就被天天忽悠到去買他的理財產品,這樣不坑你坑誰?
理財小白的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自己的資金進行分析
總體資金狀況包括個人收入、儲蓄情況等,有多少資金才能做多少投資。資金多的可以選擇的也就更對些。
不同年齡段需要考慮不同的理財方式
如果處於20-25歲之間,這時可能收入不多,那需要做的是加強儲蓄,可選擇將錢放入銀行或貨幣基金中;
而處於25-50歲之間時,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也變得更好了,那就要以保障家庭為主,適當配置保險,在此基礎上再做些別的投資;
而到了50歲以後,那就要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屆時收入減少,就應當以穩健型投資為主。
個人風險偏好
投資者個人風險偏好其實是投資者在選擇理財方式時的約束條件,不同型別的投資者會選擇不同的投資品。
比如風險喜好的投資者和風險厭惡的投資者,在投資理財的選擇上就有很大區別。風險喜好的投資者更喜歡股票、期貨。而風險厭惡的投資者更喜歡銀行定存、國債這樣的產品;處於兩者之間風險中性的投資者則喜歡像基金型別的產品。
另外投資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承擔的風險越高,收益越高。而投資風險的多少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的投資年限、資產、收支等等。因此,投資管理實質上就是風險管理,要想獲得更多收益,投資者必須擁有相匹配的風險資源。
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投資理財是門技術活,無論資金有多少、風險偏好如何,做投資時還應考慮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儘可能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
最後再分享一個理財計劃給你吧:
1、確定目標。定出你的短期財務目標(1個月、半年、1年、2年)和長期財務目標(5年、10年、20年)。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你認為某些目標太大了,就把它分割成小的具體目標。
3、所需現金。計算出要實現這些目標,你需要每個月省出多少錢。
4、個人淨資產。計算出自己的淨資產。
5、瞭解自己的支出。回顧自己過去三個月的所有賬單和費用,按照不同的類別,列出所有費用專案。對自己的每月平均支出心中有數。
6、控制支出。比較每月的收入和費用支出。哪些專案是可以節省一點的(例如下館子吃飯)?哪些專案是應該增加的(例如保險)?
7、堅持儲蓄。計算出每個月應該存多少錢,在放工資的那一天,就把這筆錢直接存入你的銀行賬戶。這是實現個人理財目標的關鍵一環。
8、控制透支。控制自己的購買性購買。每次你想買東西之前,問一次自己: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沒有了它就不行嗎?
9、投資生財。投資總是伴隨著風險。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知識來防範風險,可以試著先購買國債和投資基金。接下來你可以嘗試網際網路理財,但是一定要注意:理財的第一步,平臺最重要!
10、保險。保險會未雨綢繆,保護你和家人的將來。健康險非常重要,如果你失去工作能力,就無法賺錢。財產保險對家庭財產佔個人資產比重較大的人尤其重要。試想一下,如果遭受火災,重新購置服裝、傢俱、電視等等,總共需要多少錢?
-
3 # 玉米理財
題主說的是小白,等於一點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沒有的人,腦子裡只有兩個字“理財”,至於怎麼理、如何理完全沒有概念。
現在屬於網際網路社會,資訊這麼發達,想要學東西再簡單不過了,網上查資料、看別人的經驗都是途徑,建議可以多關注一些網路大V或者名人的微博,先從基礎學起,但切記他們說的理論可以聽可以借鑑,但對於小白而言,他們的指導還是最好先不要學。
先把基礎打好,弄清楚理財渠道有哪些、哪些是高危渠道哪些是保本渠道,做到即使不知道錢是怎麼賺的,先明白錢會怎麼沒。
理論差不多了以後,就是實踐,先從簡單的低風險產品開始投,然後慢慢進階,什麼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一口吃個胖子還是別想了,事實證明,很多想變成胖子的最後都成了要飯的。
回覆列表
先明確3件事:
1,我每個月(或者每個收入週期的現金流)如何?
理財首先要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可以理,同時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因此在選擇投資渠道之前,更應該先搞清楚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做到對自己的結餘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地尋求資產增值。
2,我的收益期望是多少?
再次強調,理財是長期計劃,尊重時間,尊重複利的威力,就一定能獲得理想的回報。做理財,首先需要戒除對於高收益不切實際的妄想。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於6%年化收益率的產品風險急劇增大,承諾1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產品需要非常謹慎地對待。
同時,對收益率的期望決定了資產組合的比例和風險,較低的期望往往對應著更為穩妥和保守的配置策略,而高收益期望則需要承受更多的風險,付出更多的精力。這一點需要題主根據自己的年齡、收入穩定性、家庭狀況等實際情況自行思索,最終得出的答案格式如下:
我希望獲得年化X%的收益,為此最多承受本金Y%的損失。
3,我在未來是否有需要用錢的計劃?
如果我們的資金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確定會用掉,比如結婚、交學費、買房等,那麼就可以依據這個時間點進行理財規劃,不那麼看重流動性,選擇期限更匹配的理財產品,例如一年期國債、封閉式基金。
如果資金需要隨用隨取,那麼流動性更強的產品就是配置的重點,例如隨時可取的XX寶、X東金融,只佔用資金十幾天到數月不等的P2P、短期票據理財等。
一起學理財,用堅硬的思維,過柔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