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Pengjuedu

    “不到黃河心不死”是從蘇州俚語發展而來,原話是“不到橫禍心不死”,由於蘇州一帶的方言中“橫禍”與“黃河”發音相似,後來便演變為“不到黃河心不死”

    我們通常用它來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但好似生活中很多很多人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說明這不再是個體獨有的心理現象,而已經成為了社會群體共有的社會心理現象,其背後一定有深層的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根據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理解來決定要採取什麼行為,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一個人要採取什麼樣的行為,並非別人告訴他,他就會完全接受,並按照被“教給”的觀念採取相應的行為。

    很多時候,父母老師領導的教導十分正確,但對方仍然冥頑不靈,並非因為對方固執,不到黃河心不死,而是因為對方沒有跟父母老師和領導相同的社會體驗,我們的教導與對方的社會認知,社會體驗不符甚至相沖突,此時,對方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按照我們的“意指”採取我們期待的行為,只有他自己親自到了“黃河”,心裡對社會有了跟我們一樣的認知和感悟後,才會明白我們之前教導的價值。

    有個盲人從乾涸小河的橋上經過,在橋上失足了,他緊緊抓住橋的欄杆。有路人告訴他,不要怕,下面是平地,只管把手放開。但瞎子不信,驚恐地抓住欄杆不放,直到筋疲力竭,脫手掉到地上,未傷皮毛。

    在這個故事中,盲人之所以不聽從路人的建議,是因為他這個盲人跟明眼人對這個世界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感悟,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路人對橋下情況的描述,一個人,怎麼會相信超越自己經驗範疇的事物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電動車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