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坊間女子
-
2 # 澳洲事兒
作為一個北方男孩,去很多南方城市都會覺得有很大的文化衝擊,就更不要說去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度了,這裡簡單說兩點:
1. 澳洲真的是一個全民運動的國度,你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十五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裡面很少有身材不好的人。即便是上了歲數的人,健美身材的比例也是遠超中國。不管你什麼時候出門,街上總是能看到跑步,騎腳踏車的人。上大學的時候,每個週末或者假期回來,同學們都曬黑了幾個色號。關係最好的朋友們也往往都是一個運動隊的,據我觀察這面比較流行的運動專案除了澳式足球,腳踏車,跑步以外,絕大多數都是水上專案,他們熱衷於游泳,衝浪,皮划艇。運動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揹包裡都背一雙跑鞋,車裡總是裝著衝浪板。
2. Mateship,這個是澳洲人自己發明詞,跟Friendship/友誼同理。Mate這個詞出現在澳洲人生活的每一天,他可以理解為哥們,老鐵,兄弟,以至於很多關於澳大利亞的梗都是從mate這個詞入手的。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高於友情,存在於全澳大利亞,陌生人之間的一種情感。Mateship代表了友愛,幫助,不歧視。陌生人之間的,不計付出的幫助;對殘疾人的那種,弱勢群體的關注與呵護;面對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群一視同仁。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會相互傳染的,會讓你覺得你生活在一個特別有人情味的社會里。
-
3 # 春色2016
去家人或者朋友家做客就餐時,需要自帶食物,提前和對方溝通好需要帶什麼,比如聖誕節前一個月家人或朋友就為了聚餐討論各人需要帶什麼食物。如果有親戚朋友有結婚之類的喜事,也是提前溝通好送什麼禮物,對方甚至會列出他想要的清單讓你選擇。另一個就是澳人無論做什麼都會提前做好詳細計劃,明天或者後天要做什麼今天就會計劃好,一次旅行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開始計劃一點也不奇怪,從來不會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
4 # 貓本克拉拉桑
我原本在國內就是英語本科畢業,所以來澳洲並沒有什麼大的文化衝擊,進入狀態很快。但是從職場角度來講,一方面我喜歡這裡工作生活平衡的狀態,下班到點走人;另一方面想吐槽的是,有的澳洲同事工作起來實在太敷衍啦,上午茶一喝半小時,再和別人跟工作完全不著邊地閒聊半小時等等。這點的話就和我的性格不太相符,我喜歡工作的時間就認真工作,下班以後該幹嘛幹嘛。
-
5 # GET資訊
“常態”是個相對概念,在一些人眼裡習以為常的事,在另一些人看來就奇怪到不行。
比如在澳大利亞,為什麼人們要吃那~麼多菠菜葉?為什麼紅綠燈會發出機槍聲提醒行人可以透過馬路了?為什麼那~麼多澳大利亞人很喜歡戴帽子?
類似問題問都問不完,如果思想只停留在本國邊界以內,你可能永遠都無法搞清楚“常態”的定義到底有多寬泛。
為了瞭解澳大利亞那些“奇奇怪怪”的事,VICE採訪了一些來到澳大利亞的外國人,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文化衝擊的:
賽琳娜,瑞士人
來到澳大利亞後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了攢錢買房子,我很多20多歲的朋友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不喜歡騎腳踏車時非帶頭盔不可,不喜歡不能在公共從場所喝酒,也不喜歡去夜店必須穿高跟鞋和迷你裙。但是,我喜歡澳洲的“國民美食”維吉麥醬,喜歡澳洲人開放和包容一切的心態(在我的生日派對上,一個朋友打扮成了希特勒,但是沒有人認為他是個種族主義者)。
本,紐西蘭人
我2010年2月份來到澳大利亞,當時23歲。
我覺得最文化衝擊的一件事是,澳大利亞土著和白人的生活如此脫節:我常常在郊外見到土著人,在城市裡幾乎見不到。而在紐西蘭,白人與毛利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澳大利亞土著和白人的生活如此不同,我到現在都覺得很奇怪。
意池,中國
我十八歲時來到澳洲,之前一直在中國上海生活。
我對澳洲的第一印象是“有很多胖子”,澳洲人的體型真的很大,評判體型的標準也與中國不同,澳洲人認為的苗條在中國人看來只是普通體型。
另一件不可思議的是,這裡有很多酒鬼,有很多吸毒的人。這類人在中國不常見,因為對吸毒和販毒的懲罰非常重。
琳,瑞典人
我2013年來到澳大利亞,當時22歲。
當我第一次看澳式足球時我就驚呆了,運動員穿的短褲也太短了吧?!他們好像穿著內內褲在賽場上飛奔一樣。別誤會,沒有歧視的意思,但真的是太短了!
伊恩,美國人
我2014年初來到澳洲,當時32歲。
一來到澳洲我就覺得和美國好像,大家都在談論體育賽事,但我不太瞭解澳式橄欖球。
維奧拉,德國
剛到墨爾本時,我26歲。之前路過斯里蘭卡時遇到一個澳洲女孩,她跟我說起澳洲喜鵲襲擊人的事。
到了澳大利亞,我才知道澳洲有這麼多鳥類,是我在德國沒有見過的。
比起歐洲人,澳洲人更加友好,每個人都有很悠閒自在,都很友好。歐洲人擔心的難民、恐襲,這裡的人也擔心,但沒有那麼真切實感。我覺得這是西方的天堂,每天都是晴天,遠離紛爭。
-
6 # 時無熵
在澳二十幾年了,感受到最大的文化衝擊是西式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以前沒想到的。幾乎稍大一些的公園裡就會有紀念碑,紀念一個人,一個連隊,一艘潛艇,刻著他們的名字和故事。不需要空洞的大道理,讓人們在享受陽光沙灘的時候記得為國家付出過的人,潛移默化,細思極恐。我們應該警惕和學習這一點。其次,就是糕點做得再誘人也沒法吃,甜得發膩,可以齁死你[捂臉]
-
7 # 帶你走進澳大利亞
回想起我在讀書的時候,發現澳洲的老師一點都不著急,即便我們習慣平時學習到很晚,週六週日也在努力工作,而大部分澳洲學校的老師,除了一週四天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會回覆你的郵件,其他時間都處於“失聯狀態”。
華人大多很努力,而澳洲人大部分晚上9.10點就睡了,第二天早上6點起來,吃早點喝上午,下午茶,打卡下班,澳洲人太享受生活,這一點華人學不來,我們都是很勤奮的。
想起曾經我經常每天忙到12點多,而那個時候導師已經呼呼大睡了,心裡還是比較惆悵的。
澳洲人很懶,時間觀念不是很強,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家庭,而我們華人活得很有衝勁兒,很拼命,只是給家裡的時間少了些,這可能是我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衝擊。
回覆列表
飲食吧,在中國十分講究的是營養,喜歡蒸煮類的食物,以調節飲食平衡,而澳洲人就不同,喜歡燒烤,油炸,鮮榨食物,在烹飪的時候喜歡番茄醬,胡椒粉,洋蔥類的作為菜餚的調味品。所以他們最拿手的是煎牛裡脊,炸大蝦,烤魚類的西式風味的食物,沒有講究什麼營養均衡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