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asketballLife23
-
2 # 布朗尼泊爾
都非常重要,籃板是能夠保證二次得分,有了進攻籃板,可以再次獲得進攻機會,比對方球隊多籃板,就可以多進攻機會。
-
3 # 乾坤掌上珠
籃球是團隊運動,講求整體性。
經常說,常規賽看進攻,總冠軍看防守。
當然能贏球就得靠比對方得分多,怎麼樣才能比對方得分多?首先防守限制對方得分,然後進攻攻破對方得分。
比如公牛王朝,進攻多靠喬丹主攻得分,防守多靠羅德曼肉搏戰搶籃板,有羅德曼的防守與籃板,喬丹可以放手投,多投,當然喬丹本身防守不差。
再比如庫裡勇士,庫裡的超強得分得益於勇士強悍的防守。
得分王未必得總冠軍。
籃板王也未必得總冠軍。
總冠軍最多的得分王是喬丹6個。
總冠軍最多的籃板王是拉塞爾10個。
-
4 # 談球MO波
進攻命中,就沒有進攻籃板這一說!當投籃不準和被進攻搶籃板是根本勝負關鍵,所以籃板和得分是不能這樣區分比較的!
-
5 # 靖雲聊籃球
你這個問題就好比問是你自己的左手重要還是右手重要,籃球運動是集體專案,不可能每次投籃都是百發百中所以就有了籃板。因此得分重要、籃板重要、分享球重要、進攻和防守都重要,打球風格不一樣或許會在某些方面更著重一些。各有所長,百花齊放的籃球才好看。
-
6 # 空冥大帝
得分,就是採用不同或者相同的進攻方式。在對方的防守陣地上,取得分數的一種手段。籃板球則分為進攻籃板球,和防守籃板球,兩者有不一樣的意義。
進攻隊員在對手的半場場地搶得的籃板球,稱之為進攻籃板球,也可稱為前場籃板。
防守隊員在本方的半場場地搶得的籃板球,稱之為防守籃板球,也可稱為後場籃板。
無論自己球隊直接得分,或者搶到進攻籃板球,組織本方球隊二次進攻,還是搶到防守籃板球阻止對方球隊二次進攻,都是為了幫助球隊,直接或者間接取得分數建立優勢,為最後的勝利做鋪墊。
那麼,在籃球比賽中是籃板重要還是得分重要?如果A球員的資料是20分10籃板,B球員10分20籃板,哪名球員評價更高呢?首先比較直觀的,在資料上已經體現出來了,A球員側於進攻得分,是進攻尖刀。
B球員側重於防守,是防守巨人。兩者一攻一守,是球隊取勝的利器,缺一不可。
有很多種情況,例如情況一,A球員的得分裡面,一半或者大半得分,都是第一次進攻沒直接得分,靠自己或隊友積極拼搶到籃板球,自己二次進攻或隊友助攻得的分。
那麼A球員的出手投籃次數就很多,有限投籃次數里面的進球率不高,如20分10投10中,或者20分15投10中。實則A球員的進攻效率不夠穩定,浪費了很多次投籃機會。
情況二,A球員得分裡面,一半或一半以上,全是靠第一次進攻就直接得分的話,那麼A球員的進攻效率就很恐怖了,已經達到了巨星的水準。
一般來說,在一個球隊裡,就是球隊的大當家或者二當家的。
情況三,B球員20籃板中,如果大多數是進攻籃板球,那麼直接給本方球隊,創造了第二次進攻機會,就可能直接轉變成一次得分,這樣就對對方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大多數是防守籃板球,那麼這個B球員就是一個強悍的防守專家,因為對方投不進得不了分,才有防守籃板球,那麼對方的總得分就不會太高。也達到了防守的根本目地。
情況一到情況三主要指的是,偶爾一兩場比賽的資料,那麼B球員作用要高於A球員。
情況四,如果A球員場均20分10籃板,B球員場均10分20籃板,兩雙這個叫做籃球比賽術語。我簡單列舉一下NBA聯盟歷史上,拿過得分籃板場均兩雙的球員。(主要列舉1985賽季以後的退役球員,1985以前的太久遠,很多小夥伴都不認識)如下:
參考截止2019年ESPN百大巨星名單排名榜單。這個榜單上的排名,主要根據球員獲得的各項榮譽,如集體榮譽,球隊獲得總冠軍次數。個人榮譽:得分,籃板,搶斷,助攻,蓋帽榜單上的排名。最佳進攻一陣,防守一陣,二陣,以及對籃球的影響力和對NBA的貢獻,綜合考慮得出的結果。
可以看出場均得分20籃板10的球星排名,都超過了場均得分10籃板20的球員。如果只有一兩個排名靠前的話,可能只代表個別現象。但都超過了,就說明場均得分20籃板10的球員,所能發揮的作用和大家對其的認可更高一些。
總的來說,在這個得分至上的時代,籃板球就顯得沒那麼的重要了,所以得分比籃板的評價更高一些。
回覆列表
籃板和進攻都屬於籃球一部分,那是防守重要還是進攻重要?
就好比問說,是腿重要還是手重要。功能不同,任務不同。
缺一不可,一樣重要。只能說球隊的打法崇尚進攻還是注重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