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白馬山一號

    謝謝邀請。2006年以前,郭德綱的相聲最初在網上流傳的時候,近百段錄音中,單口相聲(評書)佔了很大比例。這些都是來自“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期名字)和德雲社初期的現場錄音,可見當年郭德綱曾在北京說了大量的評書。那句著名的唐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也是評書的定場詩。

    在郭德綱的評書開始流行之前,“70後”“80後”的普通聽眾,對長篇單口相聲的認知主要來自劉寶瑞的《君臣鬥》;對於評書的認知,則是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等人的電臺廣播。兩個領域之間幾乎不交替。當然,實際上自70年代末以後,天津小書場的評書演出就沒有間斷過,而現場評書必須要靠抖包袱吸引觀眾,演員會經常運用相聲的表現手法,這種評書有別於給一代人啟蒙的電臺評書。但小劇場演出觀眾人數畢竟有限,所以並未形成大眾影響。郭德綱的評書,就是在天津的小書場打下的童子功。在學相聲之前,少年郭德綱先是跟評書前輩高祥凱(高慶海)先生學評書,巧合的是,高先生給他開蒙的,又是一段相聲——《五行詩》。

    上小學時,郭德綱認識了朋友小五。小五叫高堅方,父親高祥凱,家裡有四個姐姐。高祥凱是“西河門”評書,師父是老藝人李田章。“西河門”早期是西河大書,連說帶唱,後來只說不唱。評書界除了袁闊成、劉立福等幾位屬於“評書門”之外,單田芳、田連元等名家都是“西河門”

    那是70年代末,沒什麼娛樂活動,高祥凱就在家裡給鄰居們說書,也給自己解悶兒。郭德綱愛去小五家聽書。他喜歡評書,高祥凱也喜歡郭德綱,說他上人見喜,打那起,郭德綱開始跟高先生學評書。每天早上,郭父騎腳踏車帶郭德綱到高家,先幫高先生掃地擦桌子沏茶,接著高先生開始教。高先生給郭德綱開蒙的是相聲《五行詩》。這段相聲裡有許多動作把式,一個固定動作要重複練上百遍;另外還特別強調人物表情,裡面出現的人物包括岳飛、呂布、貂禪、董卓、西門慶、武大郎……這是郭德綱第一次學藝。

    郭德綱早年的評書(單口)包括《今古奇觀》《濟公傳》《水滸》的一些片段,《大話劉羅鍋》《醜娘娘》《槍斃任老道》《波斯尋寶》《善惡圖》《張雙喜捉妖》《蒸骨三驗》《白小平》《槍斃劉漢臣》,“八大棍” (《君臣鬥》《馬壽出世》《宋金剛押寶》《解學士》《康熙私訪月明樓》《碩二爺》《張廣泰》《九頭案》)等等。

    說書時,他拿一張A4紙寫上故事主線,在臺上以此為據,抖包袱,加現掛,留釦子。也有固定的梗,比如“閒言少敘,書歸正傳……這閒言就不少”“反正就說這個意思吧”……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相聲以及和相聲有關的評書、曲藝、戲曲。他不僅僅帶動了相聲的市場,也帶動了小劇場評書的復興。

  • 2 # 刺蝟易安

    第一,評書的功底是有的!不僅是評書小段,從平時跟於老師說的相聲裡也能聽出來,長篇大套的東西很多,很顯然是下過功夫的!

    第二,老郭的評書,亦或單口,吸引力絕對是有的,笑料很足!品評人情世故,以及閒白裡的一些歷史典故和知識,也是很精彩的!

    第三,老郭的評書,或者說包括所有的評書大家,書文中不合常理,不符史實的東西,還是很多!尤其是很多破案過程,還有古代官制和人物關係,顯得太過隨意和戲劇化!當然了,聽書大可不必如此較真,誰也不指著聽評書完善知識結構,聽樂+欣賞先生風采足矣!

    第四,老郭之前的評書很不錯,但坑王駕到,不能說老郭糊弄吧,但至少不能代表老郭的最高評書水平!個人觀點,錄製坑王駕到,老郭沒有百分百地投入,不同書目裡,重複的橋段太多,原本我很愛聽老郭的閒白,但是坑王駕到裡閒白比例偏高,而且有太多之前說過的內容,至少讓我有點不爽!

    第五,現階段,無論評書還是相聲,老郭都不在巔峰狀態!也許舞臺經驗和表現力仍是頂級,但是內容用心程度,的確不能讓人十分滿意!俗務纏身,能理解,但還是希望老郭能提高業務方面的專注度!

    最後說幾句,老郭在曲藝界的歷史上,未必是能耐最大的一位,但絕對是有大功績、里程碑式的人物!正因如此,曲藝愛好者對老郭的期望和評判標準,都會高的嚇人!

    世間不是非黑即白,沒有人是完美的,說誰好不代表就是蜜,挑誰兩個毛病也不代表就是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雷人的喝酒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