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遍山川
-
2 # 閒時讀史
乾隆先後有兩位皇后,他與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感情最為深厚。富察氏是弘曆為寶親王時的嫡福晉,37歲時死於東巡途中。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後,乾隆悲慟不已,連續九天,毎天都在皇后靈前三次擺上供品。並且用富察氏生前希望的“孝賢”二字作為她的諡號。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發出了一道賜諡大行皇為“孝賢皇后”的諭旨,他在諭旨中,對皇后的一生做了全面總結和高度評價,講了賜諡“孝賢”的理由:皇后富察氏,德鍾勳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宮,一十三載。逮事皇考,克盡孝忱,上奉聖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敷化椒塗,佐憂勤而岀治。性符坤順,宮廷肅敬慎之儀;德懋恆貞,圖史協賢明之頌。覃寬仁以逮下,崇節儉以褆躬。此宮中府中所習知,亦億人兆人所共仰者。茲於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瞎惟內佐,久藉贊襄。追念懿規,良深痛昭典於千秋;永著徽音,播遺芬於奕裸。從來知衝。宜加稱諡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則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賦皇后輓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諡為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清高宗實錄》
孝賢皇后的靈柩安放在裕陵地宮的四年多里,乾隆先後祭奠了100多次。在長春宮裡,每到孝賢皇后的生辰, 乾隆總會命人將她的畫像掛出來,以慰相思。這些足以見證乾隆對孝賢皇后的深厚感情。
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了,富察氏去逝一年後,乾隆在太后的督促下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后,但乾隆對她很冷漠,乾隆十六年(1751年),孝賢皇后富察氏三週年忌日那一天,乾隆在悼亡的同時,不知怎地,竟然對長期被冷落的第二位皇后流露出些許歉意,開始注意到烏拉那拉氏的存在。於是皇十二子於次年降生,緊接著烏拉那拉氏又生下皇五女(乾隆十八年),皇十三子(乾隆二十年)這樣來看,皇帝和第二位皇后那拉氏的關係日趨緩和,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乾隆十六年皇帝寫了這樣一首詩,分析自己為什麼不愛新皇后: 獨旦歌來三忌周,心驚歲月信如流(時光迅速,一轉眼已經過去三年) 。斷魂恰值清明節,飲恨難忘齊魯遊(又值斷魂清明時節,不由得想起那次不幸的東巡)。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難道是新人真的不如舊人嗎?其實是因為與舊人相投日久) 。聖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湖水澄澈,春光明媚,我為什麼卻這樣憂愁?) 。
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長期疏遠,早已經傷透了她的心;而皇帝對她那種近乎憐憫的情感,也只持續了五六年,當烏拉那拉氏接近四十歲時,年老色衰,皇帝的注意力就已轉移到年輕妃子的身上。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那拉氏一同隨行,行至杭州時,乾隆貪戀景色與佳人,不願回京城。整日美女左右陪伴,揮金如土,奢華至極,經常無視那拉氏的存在,盡情地享樂。那拉氏再也不能忍受被冷落的狀態,也看不慣乾隆奢豪的作法,憤而斷髮 欲出家為尼,以示自己的不滿。 滿洲人的風俗中,最忌諱的就是剪髮。按照習俗,只有喪夫立志不再改嫁的女子才剪髮, 所以,烏拉那拉氏此舉被視為大忌。皇后的行為大大觸怒了皇帝,這次,即使對她多有關照的皇太后也不能對皇后有悖宗法的舉動予以寬恕。乾隆大怒,下令讓烏拉那拉氏先返回京城。他自己也不願久留在外,匆匆回京。從這以後, 帝后之間視如仇人,乾隆便不再上坤寧宮來。後來,乾隆雖並未公開廢后,但在實際上已經把給烏拉那拉氏的所有冊封全部收回,烏拉那拉氏形同被打入冷宮,精神與肉體受盡了 折磨,心情憤悶,長久不能恢復。
她在冷宮去世時,乾隆皇帝正在打獵。聽到訊息後,乾隆並沒有停止打獵,只是派她的兒子先行回去 料理喪事。因此,皇后烏拉那拉氏與皇后富察氏的待遇有如天壤之別。
除此之外,乾隆二十五年後,他又迷戀上和卓氏(香妃),還為她營建寶月樓,配回族廚師,修建禮拜寺。乾隆對香妃的寵愛也反映出他與皇后關係的緊張。總之,烏拉那拉氏沒能得到乾隆的真愛,對一個女人來說這是最大的不幸。無論是貴為皇后還是普通女人,被愛才是最大的幸福!
回覆列表
這指的是乾隆皇帝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她原本也是乾隆的寵妃,乾隆當皇子時,烏拉那拉氏就冊封為側福晉。乾隆繼位後先封為嫻妃,後又晉升皇貴妃,乾隆的前任皇后富察氏去世後,她接手掌握六宮,被封為皇后。
這位烏拉那拉氏皇后也就是電視劇《還珠格格》裡皇后的原型,和老太后關係很好,她一路得寵也和這有些關係。
乾隆30年初,皇帝和太后皇后第四次下江南,這年皇后48歲,本來是熱熱鬧鬧的好事,沒想到在杭州出了狀況。皇帝和皇后兩口子發生了口角,皇后頂撞了皇帝,按清宮檔案記載,當時早上皇后還在行宮吃早飯,到了晚上確不見人影,她的名牌已經被黃籤遮住。
這事當時就引起紛紛猜測,有人說她發瘋了,有人說她在杭州削髮為尼了,而真實情況是乾隆派福隆安提前護送烏拉那拉氏由水路先期回京,護送是好聽的,其實已是遣送而已。
公開的資訊只是知道那天在杭州烏拉那拉氏忤逆乾隆,吵架後這皇后脾氣也不小,竟然把一頭烏髮一齊剪下,這可犯了大忌。滿族人有親人去世才“斷髮”的習俗,這不等於詛咒皇帝麼,皇后闖了大禍,這才有先期被遣送回去的事。
乾隆的皇后出家為尼是不可能的,那是民間想象傳說,宮門深似海,入宮不容易,當皇后更不容易,也不是你不想當想幹嘛就幹嘛的。由於避尊者諱,正史不會記錄這事的細節,所以具體不知道皇帝夫妻倆為何爭吵,只有相傳乾隆在船上“擁妓酣飲,色迷心醉”,被皇后發現指責,二人發生口角。
皇后烏拉那拉氏回京後只過了一年,到第二年七月在冷宮中去世,終年49歲。當時乾隆正在木蘭圍場打獵,知道訊息後一切如故繼續打獵,只是派烏拉那拉氏的兒子回去辦喪事,並且下旨按皇貴妃的標準辦理,烏拉那拉氏被降了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