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門的世界1995
-
2 # 沫白讀史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也可以說是一心為國。只不過,他所擁護的清王朝與大勢所被。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階段,他也跟著揹負著後人的罵名。
當然,只要是人,就有功過。李鴻章也不例外。
功:
1、開辦近代企業,在清朝進行洋務運動。使得中國的輕工業得以發展,與世界的聯絡逐漸密切。
2、他雖與列強簽定條約。但他只是替罪羊,主要責任不在他身上。他盡其所能減少條款為清王朝贏得了一絲的喘息機會。
辛丑條約簽訂時,李鴻章面對威逼利誘的日本人毫不畏懼,最終被激進的日本人打了黑槍。身中一彈卻任然不懼。日本人被他的勇氣所感觸,將賠款由三億兩白銀降為二億兩白銀,足足減少了一個億。
過:
鎮壓變法人士,與大勢所被,維護腐朽的清朝統治。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同為清朝晚期重臣,他沒有像曾國藩那樣被後人所欽佩。反而因為簽訂一系列喪國辱權的條約被後人所唾棄。殊不知,戰敗已經註定了喪國辱權,他只是替那些王公大臣背黑鍋罷了。
正是因為他的忠貞,一心為國。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將他稱為了“東方的俾斯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說他是“清朝唯一能與列強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更是稱他為“再造玄黃之人”。
1、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