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貳加壹而已

    這個問題真的有點不好回答。

    這樣說吧,一個地方一個叫法。

    有的地方叫“姥姥"有的地方叫”外婆“

    其實這兩種的表達意義都是一樣,只不過就是叫法不同而已。

  • 2 # 穿衣打扮分享

    最近上海市教委修改的這個課文,讓姥姥和外婆莫名其妙的火了一把。

    媽媽的媽媽究竟是誰?

    媽媽的媽媽書面稱謂是外祖母。

    中國在封建時代把母親這邊的親屬都視為“外戚”,因此媽媽的父母稱謂中都帶有“外”字。比如“外祖父”,“外祖母”。和爸爸的父母稱謂“祖父”“祖母”明顯區分。

    而在民間,我們並不使用“外祖父”“外祖母”這樣書面的用語。日常生活中,口語才是主要用語。

    北方地區(主要是東北和華北)口語稱呼外祖母為“姥姥”。但是特殊在於,北京稱呼媽媽的媽媽是姥姥。這就註定了普通話中,姥姥的使用可能佔據了優勢。

    而華中和華南地區大都在口語中稱呼外祖母為“外婆”。

    當然很多特殊地區方言中可能稱呼的五花八門,很多的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語言稱呼,這些都不一而足。

    所以說“姥姥”“外婆”指的都是指媽媽的媽媽。

    媽媽教給你怎麼叫媽媽的媽媽,你就怎麼叫媽媽的媽媽,只要媽媽的媽媽聽得懂,能理你,你管別人怎麼說呢~聽蝲蝲蛄叫也還得種莊稼不是?

  • 3 # wang_H

    不管是姥姥還是外婆都是一樣的,是北方和南方對媽媽的媽媽各自不同的叫法,都屬方言,姥姥是北方的方言,外婆則是南方的方言,而正規的用於書面形勢的統一標準稱呼則為外祖母。

    標準稱呼爸爸的爸爸媽媽叫祖父祖母,媽媽的爸爸媽媽叫外祖父外祖母,再長一輩祖前面加個曾就行了。而作為方言,北方通常將祖父母稱為爺爺奶奶,再長一輩稱太爺爺太奶奶。而南方則叫外公外婆和太外公太外婆。

    若硬性規定將祖母改為姥姥就大可不必了,正規統一稱謂祖母你卻改成方言姥姥就有點莫明其妙了,若論地域,上海也應屬南方吧?自古中國是以長江秦嶺為界分南北方的,上海方言裡稱媽媽的媽媽也是外婆吧?因此,在書面上我們正規標準稱謂應是祖父祖母,而習慣稱謂就該由它去吧,本叫姥姥叫姥姥,原叫外婆叫外婆,方言還是應該保留的!

  • 4 # 王義濤

    最近上海教委將課文中的外婆稱呼改為姥姥,此舉在全國教育界引起不小爭議。不同地域有不同稱呼,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一父親,全國各地稱呼太多,不可能統一規範。上海教委將外婆改為姥姥,實屬多此一舉!這篇課文反映南方風俗民情,而外婆正是南方人的稱謂,這一改,反而弄巧成拙!教科書中的稱謂太多,你能全統一嗎?如將外婆改為姥姥,那南方孩子就會迷惑,反而不好!如果還用外婆稱謂,南方小孩讀了很自然,北方小孩讀了,還能體味南方民俗風情,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豈不一舉兩得?

  • 5 # 使用者3782336947

    沒有公和婆哪來的外公和外婆!我們叫姥姥的,叫祖父祖母是公和婆。你們為什麼要叫爺爺奶奶呢,是不是爺爺奶奶是方言,公和婆才是標準的呢?文學作品裡說外婆多,只能說明寫這個東西的人習慣叫外婆,並不能說明叫外婆就是標準的。《木蘭辭》裡叫父親是爺,我們那裡老一輩人也是叫父親是爺,難道現在我們所有人都要這樣叫嗎?

  • 6 # 使用者9546805635841

    我個人認為,雖有北方,南方,各自叫法,關鍵是當時就不應該改,我是南方人,但在北方生活近二十年,南方各親戚之間的叫法更清楚,層次更分明,北方的叫法輩分上容易混淆,依個人在南北方生活過,更傾向於外婆名稱,讀起來是不是更雅一些。

  • 7 # 文慶1608

    唐文獻就記載外婆了,外婆是中國傳統外系對應外祖母,內系奶奶對應祖母,用了千年了,姥姥是明清才有文獻記載的詞,南方只有滿清八旗長期駐軍的地方叫姥姥(滿清推翻後留著當地的)。對比一下就知道誰是中華正統,多少正宗中華文化毀於滿清統治。現在很多地區的確已經習慣叫姥姥當然也沒問題,但千萬不要強行改變其他人叫了上千年外婆的習慣,畢竟我們主要是漢人留點漢室文化吧。

  • 8 # 劍客醉酒

    肯定不是方言。這是父糸血統傳家成為社會主流後加一個外字以示區別。很對應我們老家那裡的語言:我小的時候叫奶奶是婆,我侄子他們也叫我媽為婆。這就很明顯分出了內與外。

    外婆這一叫法與婚俗有關,大家知道皇后的血親叫外戚,皇帝家的公主結婚稱為招附馬,但兒女也是隨父姓的,叫皇后是官方稱呼不帶外字,但實際有無內外區別呢?有,與民間一樣。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不能當女皇的最大障礙就是屬外。

  • 9 # Ts二胖

    直系血親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注:祖父一輩人的稱呼: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婦 叔祖母(嬸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婦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

    ●母系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子孫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父、伯伯、大爺

    ◢伯母:伯父的妻子,也稱大媽、大娘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父、叔叔

    ◢嬸:叔叔的妻子,也稱叔母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姑媽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稱舅媽、妗母、妗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姨母

    ◢姨父:阿姨的丈夫

    ●晚輩

    ◢侄兒:兄弟的兒子

    ◢侄女:兄弟的女兒

    ◢外甥:男性稱姊妹的兒子

    ◢外甥女:男性稱姊妹的女兒

    ◢姨甥:女性稱姊妹的兒子

    ◢姨甥女:女性稱姊妹的女兒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妻:或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岳母:丈母孃,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

    ◢大姨子:對妻子姐姐的稱呼

    ◢小姨子:對妻子妹妹的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歷史上的哪個人物被黑得最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