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像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偉人,我們應該說是他們推動了歷史,還是應該說他們只是歷史的必然產物?
19
回覆列表
  • 1 # 天天向上sez

    這個問題很難,就像事件的發生是必然,還是偶然的? 毫無疑問,歷史是人類共同創造的,人類對歷史發展有巨大推動或阻礙作用,特別是偉人。

    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思想上的小不同以及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限制會影響人類創造歷史大小的可能性。 更傾向歷史對人類的選擇權更大一些。儘管人類常常說“人定勝天”,精神層面上很好,事實上不全是如此,要不為什麼要保護環境,為什麼要下大力氣煤改氣,為什麼要實行可持續發展?物盡天擇,適者生存,人類是古猿進化而來的,古猿到人類正是人類不斷適應的過程,適應什麼呢?大自然的環境,即歷史選擇。恐龍不能適應環境,慘遭淘汰。牛頓說“我之所以取得這麼大成就,是因為現在巨人肩膀上”。一代人的成功必是建立在上一代人的基礎上,一個人的質變是許多人量變積累的結果。他也必然有他的侷限性,這是歷史的侷限性,不是個人的。大自然的一個顫抖夠人們緩一陣子的!

  • 2 # 作家雲冗霧

    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立刻馬上讓我想起了林俊杰的《醉赤壁》中的一句“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發展中的一部分,人因為要獨立,要擁有各種各樣的價值,所以必須要發展要不斷的向前推進,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發展進步的過程中歷史順運而生。

    而歷史呢?我們常說老天總是在跟我們人類開著玩笑,歷史也是,有些歷史是不經意間產生的,而有些是慢慢積累起來的。人類的發展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歷史也賦予了人類使命與擔當。

    一個時代成就了一群了不起的人,同樣這一群人也成就了一段風雲的歷史。比如,大唐盛世,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歷史中留下的一筆濃墨重彩,現如今也成為了中國獨具特色的一張明信片。所以說,“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歷史和人類邂逅相遇了。

  • 3 # 萃辰天心書院

    就像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很難說,是人類在按照歷史的既有規律前進,還是人類改變了歷史。但總的來說,人類還是難違歷史發展規律。歷史上即使沒有那些大人物,如孔子、屈原、項羽、曹操、朱元璋,可能會有另一個人代替。所以,人類也是渺小的。

  • 4 # 月下小格

    我覺得應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歷史,從字面上說,歷史簡單的說就是記錄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當下在看待過去是個什麼樣的態度以及對未來有什麼指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不僅僅是人類的歷史,文明的歷史,還可以是動物史,海洋史,氣候史……各種歷史是相互交錯的,所以在覺得,人創造了歷史,同時也是歷史選擇了人類,兩者是相互的,辯證的

  • 5 # 青年史學家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人類這一群高智商的群體的出現,地球或許永遠停留在史前文明時代。恐龍、獅子、大象除了最原始的生理需要外,怎麼可能創造出文明。

    當然人類的起源是帶有偶然性質的,按照現在主流的說法,人類起源於海洋,因為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偶然變化,人類登上陸地,最終進化成了現在的人類。

    自人類產生之後,經歷過數十萬年的進化,最終出現了文字,隨後開始出現文字的記載,這也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的起源。

    歷史不可能選擇人類,比如按照題目中所說,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傑出人物是歷史的必然的話,實際上依然是人類在推動歷史的發展,因為愛因斯坦也是人,如果沒有前人的知識的積累,光憑愛因斯坦憑空想象,那也不太可能造成歷史的演進。

    因而,人類創造歷史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 6 # 季我努學社

    在我看來,人類創造了歷史;但是,歷史被創造以後也在不斷的塑造人類。

    圖1有歷史感的城牆

    我的理由有一下幾點:如果是歷史選擇了人類,也就是說歷史具有主動性,這個具有選擇性的歷史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任何的假設如果脫離了經驗的驗證,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猜想。這些猜想都可以揚言自己是真理。因此,經驗是我們假設的試金石。我們所知道的是放眼全球,每個群體的歷史是不一致的,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的。猶太人的歷史被記錄在《聖經•舊約》之中,採用敘事性的方式講述本民族與上帝之間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埃及人的歷史以各種各樣的建築物聞名於世。中國人的歷史除了各種神話開端以外,其餘的歷史都被記錄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之中。所有被記錄下來的歷史都是由人類謄寫下來的。就目前來說,所謂歷史這個名詞也僅限於人類的歷史,還沒有發現其他物種自己寫就的歷史,未來是否可能發現我們也無從判斷。

    圖2聖經

    但是,我認為要注意一種情況,那就是歷史被創造之後,後來的人不斷的在和歷史進行交流。歷史本身成為塑造人的一種文化力量。古人云:以史為鑑。無非是告訴我們歷史中的言行舉止不斷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動。這時的歷史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作為中國人應該深有體會,我自己讀歷史書的時候經常會被史書裡面的一些事件帶來觸動。比如說晉惠帝司馬衷在聽到百姓吃不上米的時候,盡然問出“為什麼不吃肉?”的問題。讀到這個歷史事件的時候,我觸動很大。在我看來,貧窮是一件離我並不遙遠的事情。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些窮人花很多的時間走路,而不是坐車。但是對於一個富人來說,他不理解,他會問:為什麼不坐車呢?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這和“為什麼不吃肉?”的疑問是一致的。後來長大後我才想清楚,對於富人來說,可能事件比金錢更加重要,或者時間本身就是金錢。但是,對於窮人來說,時間不是金錢。他們覺得他們手裡的錢是值錢的,但是他們的時間、他們的身體不值錢。這就是為什麼走一天的路都不願意花十塊錢去坐車。時間太長而錢太少了!

    圖3晉惠帝司馬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美和變聰明,如果只能選一個,你會選哪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