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天煙雨

    司馬氏一族自司馬懿奪取曹魏兵權後,曹魏基本名存實亡,至司馬炎登基建立西晉,曹魏徹底覆滅。司馬炎上位後生活極其奢靡,大興土木,朝綱已有敗壞之真兆,而後大肆分封宗室親王,為後來的國家動亂埋下禍根,其子白痴皇帝,加外戚亂政,八王之亂,自此西晉滅亡的種子早以播下,最後被北方遊牧民族所亡,導致五胡亂華,使中原漢族陷入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 2 # 一曲殤離別

    東漢末年以前,在“三綱五常”這種傳統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劉氏宗親被認為是唯一可以承天命的人,也就是說無論哪家政治勢力多麼強大,你可以左右朝政,但是必須尊漢天子為國家的代言人,不然你就是不合法的政權。即使到今天,歐洲一些國家還保留著皇室,雖然皇室已不掌握實權,但他們依然是國家的象徵,尤其是英國的皇室,他不僅代表著英國,更代表著英聯邦,象徵著大英帝國昔日的輝煌。所以說,在那樣一種傳統思想的束縛下,誰敢造反那必然會引來天下人(主要還是原來那些掌握實權的漢朝貴族和劉氏宗親)的討伐,王莽和袁術就屬於那種比較頭鐵的,他們的下場如何就不需要我說了吧。所以董卓也好,曹操也好,至死都沒有敢邁出那一步。

    但是為什麼曹丕就成功了呢?這裡的根源就在於統治階級內部思想、文化的變革。特別是在陳群推出九品中正制以後,傳統的貴族政治開始收到衝擊,士大夫這一階層開始有機會接觸到核心的權利(當時的司馬氏就是北方士族的領袖),他們開始取代原來的劉氏宗親和像袁紹這樣“四世三公”的貴族。他們不但自己做上了高官,還想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如此,如果繼續延續漢朝的貴族政治,這顯然沒有他們的機會。這個時候,陳群在魏國推行九品中正制就正合他們的心意。按照九品中正制,只要他們自己能做到上三品的大官,他們的後代就算再無用,那也不會低於三品,這自然很好的維護了這些人的利益。所以可以看到那些擁護曹丕稱帝的,就是昔日站在朝堂上大罵董卓、曹操是國賊的人。

    這麼一來,曹氏取代了延續四百多年的劉漢,而且好像也沒有遭到什麼天譴,這給天下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大家開始有樣學樣,此時恰好司馬昭代表司馬氏死死地控制了朝政,司馬炎也就學著曹丕的樣子,代魏自立。以至於後來司馬氏自己人都覺得皇帝輪流做合情合理,人人都想過一把皇帝癮,這才導致了西晉的混亂。

    正是曹丕率先衝破了這種傳統觀念,使得大家突然意識到,好像皇權也不是那麼聖神不可侵犯,傳統的文人感覺自己的信仰受到了衝擊,開始變得無所適從,放蕩不羈。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天下大亂,人們的信仰也開始混亂,這才導致統治者開始借用佛教維護統治,造就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況,楊炫之有本《洛陽伽藍記》對這一現象有非常細緻的描寫,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所以思想和秩序上的混亂才是導致這一時期政權不穩的根本原因吧。就像春秋時期,西周建立起來的禮樂制度遭到破壞,才引發了戰國時期的諸侯兼併吧,以至於秦王朝不得不開闢一條不同於周制的法家思想才得以重新統一全國。

  • 3 # 解讀歷史人物

    這個問題都是根據後來的歷史結果來判斷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從篡位曹魏的江山,到後來一統天下建立晉朝,對推動歷史前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只是後世子孫腐敗墮落,引起八王之亂,接著五胡亂華,給中華文化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給北方漢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這都是西晉統治階級造成的,這筆賬是應該算到他們的頭上。

  • 4 # 老友迷

    曹魏的天下主要靠曹操一生征戰打下來的,曹魏的人才也是曹操四方招募聚集的,這些人只認曹不認劉,曹丕篡漢是瓜熟蒂落的結果。晉篡魏是司馬氏三代慢慢在官場經營的結果,和魏篡漢有本質的不同,這些官員憑什麼跟著你司馬家謀朝篡位啊,有好處才幹啊!加上從曹丕開始的九品中正制,門閥的興起,導致晉在未立國的時候就吏治腐敗,後來統一天下之後司馬炎更是志得意滿,根本沒有下功夫去解決這些問題,整個朝廷文恬武嬉,就算沒有傻子皇帝,這王朝也玩不久。司馬炎的才能別說很漢唐宋元明清這些王朝的開國之君比,就是和偏安的趙構,劉裕,蕭衍,陳霸先這些人比都遠不如,三分歸晉並不是司馬昭司馬炎兩代人多麼是英明神武,而是他們在一個比爛的時代裡是最不爛的。才能不足的開國皇帝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度,還腦殘地廣封宗室,就算沒有五胡亂華,就讓司馬家自己玩也玩不了幾十年就會烽煙四起,改朝換代。要不是北方胡人肆虐,南方的世族門閥需要一杆旗幟,就沒有東晉了,司馬家早就被套淘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五湖四海皆為客,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