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隆基以後的歷史很模糊,李亨不是平定安史之亂了嗎?郭子儀也不是權臣,為什麼感覺好像肅宗沒有什麼權利,後面又有一個皇帝中興,那唐朝皇帝的權利到底在哪個皇帝手裡徹底沒有了呢?
回覆列表
-
1 # 涼城318295
-
2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唐朝皇權的丟失開始於設節度使開始。為了有效的統治邊遠地區。唐朝廣設節度使,統轄邊遠地區的軍政大權以及財政大權,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加強中央政府對邊區政府的控制。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尾大不掉之勢。
到了唐玄宗天寶後期。各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實力雄厚。特別是安祿山,他一身兼有多個節度使。最終釀成了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朝李姓王氏。權力日益衰落。然而這時候的藩鎮割據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太嚴重,中央還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大將,可以震懾這些割據的節度使。在這之後,各地的藩鎮節度使都躍躍欲試,尾大不掉,中央政府的權威喪失殆盡。
黃泉除了被節度使竊取以外,那還有中央的飯館也在進一步蠶食皇權。唐德宗登基以後,立志要做一箇中興大唐的,不是民主。但由於階級屬性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干擾。他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春秋大夢而已。涇原兵變讓他如夢初醒,從此他不在信任朝中大臣,朝廷大將。而是信任一群宦官,把朝廷所有的權力都交給宦官,從此在孱弱的中央政府下,皇權進一步旁落。落到了宦官集團手裡。
永貞革新失敗之後,宦官集團進一步掌權,從此皇權完全落入宦官集團的手裡。黃巢起義之後,藩鎮割據達到如火如荼的高峰。宦官對皇權的侵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3 # KY26943
唐朝關隴軍事集團在高宗和武則天時期開始沒落,府兵制在對吐蕃和突厥的戰鬥中已顯示出了衰敗,到了玄宗時期戰鬥力已然很低下導致了節度使制度的產生,節度使權利過大,皇權沒有及時制止導致皇權削弱,沒有了強有力的制約和皇族強人的出現,導致其做大,最終導致尾大不掉開始失控,要說皇權衰敗的起始可以說發端於高宗和武則天,真正出現問題就是安史之亂,即使後期出現小太宗唐宣宗,也無力迴天,最終人亡政息
唐朝的皇帝權利在安史之亂後開始一步步喪失,先是由權臣掌控權利,後來又由宦官干涉朝政。之後又由各地藩王割據地方之後一步步的全部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