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繞歷史

    首先我們來說說山東六國的“合縱抗秦”

    由於秦國是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國家,嚴重威脅著其他六國的生存。為了打壓秦國和保護自己,六國一共有四次合縱攻秦戰鬥。

    第一次為公孫衍倡議、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公元前318年),

    第二次為孟嘗君倡議、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公元前296年),

    第三次為信陵君倡議的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公元前247年),

    第四次是趙國將軍龐煖倡議的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公元前241年)。

    戰國時期,其實六國合縱之兵力,絕非一個秦國所能抵擋。然而,當時六國表面雖然聯合,但其實內部也是勾心鬥角,各種分歧不斷,誰都不肯出力。可以說,當時其他六國的聯合,更多的是為了生存下去,免遭秦朝吞併,而不是為了消滅秦國。因此,他們之間,一旦有利益關係便很容易就合併到一起,一旦有利益衝突則又散了。

    然後,我們再說長平之戰,趙王鋌而走險臨陣換將,換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為主要將領,但是趙國四十五萬大軍被白起盡數屠殺,因而趙國也永遠的失去了霸主之位。雖說此一戰以秦國的大勝告終,但是,秦國也並非嚐到了多大的甜頭,長平之戰是賭上了兩個國家國運的戰爭,秦國以四十萬大軍死傷近七成贏得勝利。此時的秦軍如果依照白起的戰略繼續打下去的,消滅趙國的可能性非常大,就算是趙國不被消滅,那麼趙國也不可能在以後有什麼翻身的機會。

    白起

    此時的趙國已經是全國上下披麻戴孝,為死去的亡魂超度,趙國上下岌岌可危,別說抵抗秦軍了,就連自保的實力都打光了。在秦趙兩國發起長平之戰之際,其餘的五個大國全部是作壁上觀,看著兩個國家拼的你死我活之際,五個國家除了齊國之外,其餘的四個國家算不對秦國保持高度警惕,說白了就是其他的四個國家全部處於對秦國的擔驚受怕之中,更別說什麼主動進攻秦國了。而齊國因為和秦國在領土上不接壤,而自以為高枕無憂,所以齊國沒我對秦國保持高度警惕,但也沒有任何趁機消滅秦國的動機。

    與其說此時的五個國家對秦國土地覬覦,不如說關中的五個國家和趙國一樣,害怕秦國會趁機攻打他們其中之一。而此時的秦國已經元氣大傷,雖說有足夠消滅趙國的能力,但是,如果秦國想對其他的五個國家中任何一個下手,秦國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別的五個關東國家對秦國畏懼心裡從未解除,巴不得自保呢?怎麼又精力聯合起來對付秦國呢?

  • 2 # 古樓殘卷

    戰後秦國依然有實力防守列國,而列國情況各不相同很難合縱!

    秦國方面的情況

    秦趙長平大戰雙方消耗三年之久,最終秦國慘勝,趙國損失了近四十萬大軍,雙方損耗甚巨,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軍依然有很強的實力的,長平大戰最後關頭秦國徵河東郡十五歲以上男丁參照,而其他地區沒有徵發!後面不是發起了邯鄲之戰嗎?因此秦國就算防守列國合縱沒有任何問題的!

    六國方面的情況

    韓國自不必說,韓國是秦國東出的首要門戶,因此歷次秦國東出與韓國必有一戰,韓國上下早已經被打怕了!早已是秦國的附庸!

    長平大戰前夕,韓國朝堂面對秦軍的壓力,採取的措施是拱手把上黨送給秦國,然而上黨郡守馮亭不服,這才私自送給了趙國,這才引發了長平大戰!

    魏國霸權早已衰落,後經伊闕之戰華陽之戰已經沒落為三流國家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了!

    齊國楚國作為一個大國,面對秦趙兩強相鬥,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兩敗俱傷,而不是任何一方被滅國!因此他們一直是觀望狀態!齊國剛被差點滅國,楚國被白起打遷都之後政治混亂也是重要原因!

    燕國素來與趙國有矛盾,而燕國國君歷來只求苟安,不會參與這些事!

    列國情勢不同,他們的態度也不盡相同!然而相同的一點是都有私心,都想讓兩虎相鬥兩敗俱傷,但是當任何一方打破平衡的時候,他們就慌了!邯鄲之戰面臨即將滅亡的趙國,他們這才伸出了他們自私的雙手,因為秦一旦吞了趙國,他們的危機就是真的來了!

    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白起的威名!在之前白起已經殺的列國聞風喪膽,長平坑殺趙軍之後更是引起列國恐慌,面對這樣一個可怕的對手,列國再也沒人敢強出頭!

    列國的歷次合縱全是不歡而散,歸根結底利益不同,戰爭是政治利益的延續,各國的利益不同因此人心不可能聚齊!幾年之後春申君拉起了戰國最後一次合縱,最終不歡而散,成了合縱的絕唱!從此之後列國猶如砧板之肉,等著秦國的戰刀一刀刀的切割他們,卻無絲毫還手之力,此時的他們不知道不知作何感想!

    因此長平之戰是戰國的分水嶺,天下兩強的局面終結,迎來了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秦國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東出而一統天下!

  • 3 # yaraa

    因為其他五國對秦國有心裡陰影,當時秦國是最強盛的,並且秦國的地理位置相當好,尤其是函谷關這裡,是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其他諸侯國在這裡吃過不止一次虧,所以攻打秦國之前要好好考慮一下;其次,當時的秦國有白起坐鎮,白起經過長平之戰後,名聲大噪,被稱為“人屠”,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簡直就是各國心裡的噩夢啊!並且他一生打仗沒有敗績,誰會不長眼的第一個衝上去送人頭呢?最後就是其他五國實力有強有弱,實力弱的還害怕實力強的趁虛而入,滅了自己。首先他們五國都沒有建立信任,取信對方,達到意見統一。何談一起出兵攻打秦國,做槍頭鳥呢?

  • 4 # 落月天空112

    哪有那麼齊心,都是你看我,我看你。都希望別人削弱,自己儲存點實力。誰甘兒自己全力以赴而最終成為別人墊腳石。各國利益交錯,本來就以利合。一旦狀況不對,個個國家都有想法。大國與小國合作,有好處大國得到多,當壞處來時,小國擔的風險大得多,不容易齊心的。一群百獸能除去老虎,容易嗎?

  • 5 # 一梭煙雨江湖行

    誰告訴你長平之戰後秦國國力削弱?沒看你到白起兵分三路試圖一鼓作氣消滅趙國?沒看到即使是魏韓都認為白起繼續進攻趙國則趙國必亡,不得不讓蘇代遊說范雎?沒看到蘇代與范雎都認為白起繼續進攻趙國必亡?即使是白起停止進攻,但秦昭王反應過來後也是繼續進攻趙國,而不是趙國貨魏國、楚國進攻秦國。後來趙國與魏國、楚國聯手才挫敗秦國,但秦國依舊處於攻勢,甚至順手“吞二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防伺服器過白名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