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京東
-
2 # 東港朝天闕
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告子主張:“食、色,性也!”
由此可見,無論聖人還是凡人都認為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一個是性的問題。所謂飲食,等於民生問題。男女屬於康樂問題,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
管仲首開娼妓行業的合法化、產業化和國營化之先河,既解決了社會問題,又充盈了國庫。
據《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要報仇復國,把軍隊都集中在北山之上。為了慰勞軍隊,鼓舞士氣,他發明了軍妓制度,從而解決軍人的性飢渴問題。
從歷史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這二位的舉措,都有積極的促進意義。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另一面則是隱藏著歷代娼妓們歷經滄桑,遭受非人待遇的血淚之路。
-
3 # 閻王殿裡鬼事多
自己喜愛的女子,給了別人自己就沒了,晾到了,所以搞個場所兩人共有之。漸漸的權臣也不幹了,就又加了些人,直到完全開放,就成了妓院。別人打賞來羞辱勾踐,數目不多,還能賺點小錢,後來就成了勾踐的營生。
-
4 # 中華善德網
“子曰,食色性也;詩云,君子好逑。”
這是古代妓院供奉在娼神管仲畫像兩側的對聯,作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千古賢相,管仲怎麼會成為娼妓行業的保護神呢?
原來,管仲在輔佐桓公治理齊國初期,由於當時的諸侯列國中,盛行權貴強搶、蓄養大量女子的惡風,所以,包括齊國在內,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調,有大批的成年男子無女可娶,齊國也深陷光棍遍地、怨婦遍地的嚴重危殆之中。
男不能婚、女不樂嫁,這是一種很兇險的國情和民情,如果聽之任之,不但不利於社會穩定,一旦不公達到頂點,極有可能引發全民暴動。管仲是有大局觀的聰明人,當然明白事態的危機和緊迫性。為了解決“光棍兒”和“怨女”問題,同時於無形中解救被權貴強行霸佔的良家女子,管仲向姜小白建議,從齊王宮中和全國的權貴家中選招了一批女子,在王宮中設定了七個女市,在全國設定了七百個女閭(閭是古代的一種居住區名稱,在這指很多女人居住的地方),以供權宦之輩及全國的成年男子嫖妓。這就是《戰國策·東周策》中說的:“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
管仲在設立官營女市和女閭的同時還發布一條政令,就是明確規定,齊國人最多隻能娶一妻一妾(成語“齊人之福”即來源於此),多娶則受罰或下獄。限於法令,再加之女市或女閭中的婦人經過訓練,會彈唱歌舞、吟詩作賦,比一般女子更解風情,所以很多男人都願意去那裡,甚至相比之下,開始嫌棄家中的妻妾。漸漸的,齊國女子被從宮中和府中釋解了出來,權貴也不再強搶良家女子,原來的光棍兒也娶到了媳婦,不超過三年,齊國民怨大消。各國見此,亦紛紛效仿,各國也開始大興妓院建設,從那時起,至建國後全面取締、封閉妓院是廢除娼妓制度,這兩千多年中,管仲作為娼妓制度的首創者,一直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娼妓行業保護神。
娼妓制度是一種毒害人身心的邪惡制度,被奉為了娼妓行業保護神是管仲一生最大的汙點,這是事實,無需辯解,必須唾棄。但回溯歷史,就其所處的春秋亂世而言,在那種特殊的強權制度環境下,談論管仲建立娼妓制度,筆者覺得有幾個事需要說清。
一、在古代,娼妓一詞並不單指以出賣肉體換取金錢的女子,而是多指女樂,即女性的歌舞表演者。史料記載的最早娼妓是三皇時代的洪崖妓,即《尚書》中記載的“恆舞於宮,酣歌於室”的女樂。
二、有物證可考的最早娼妓是商代的巫娼,即居住在神廟裡,負責祈禱、祭祀又終生不能結婚的巫女。當時,神廟是公開的妓院,巫娼是隨處可見的職業。時間上,比管仲早了近一千年。
三、管仲設立女市與女閭,以“正規”渠道解決了富人尋歡惡欲,使大多數女性免遭囚鳥生活,更讓大多男子得以娶妻。從社會穩定方面講,此舉,因為使大部分人有了家庭、有了牽掛,所以極大的消減了成年男女因不能結婚或婚姻不幸福而引發的出軌、強姦等社會不安因素。
四、透過設定醫生,再附以種種約束和規定,官辦女市與女閭的出現,有效消減和控制了相關疾病的傳播。同時,透過宣傳娼妓“富而不貴,美而不良”的形象,為良家女子樹立了“妓女是人人憎惡”的反面形象,以讓人人咒罵妓女的形式,有效改良了原來“時多暗娼”的社會風氣。
五、官辦女市與女閭人出現,直接增加了齊國的財政收入,間接為齊國吸引了大量有實力的人,增加了齊國的稅收。畢竟進入女市與女閭,是需要錢的;而要有錢,必須要有本事。
六、因為有了尋歡作樂的“正規”渠道,那些好色之徒便不會頂著犯法、染病的危險去街上追逐良家婦女了。可見,管仲是用一部人的犧牲,側面保護了大多數女性的安全。
具此可鑑,管仲並非娼妓發明人,而是規範娼妓發展的第一人。他創立娼妓制度的目的並非為增加淫亂,而是為了減少淫亂。他知道,因人性的慾念而生髮的惡念與惡習如同洪水,單靠阻禁而不疏通是不行的。所以,他才頂著“世人非之”的惡名,將原來氾濫成災的私娼改為了可以控制的官妓,設立了女市與女閭。
民國曆史學界有一個古史辨派,曾系統的提出一個“歷史層累說”理論,意即,歷史總是在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中實現正確前行。人類和機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不靠譜,會犯錯,能想象,而透過逐層積累經驗教訓,做出利於適應發展的想象,正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管仲設女閭,使娼妓從地下走到了地上,由私行變成了職業,遺害千年、禍人無數,確實應該唾棄。但回看管仲設女閭之事,除了唾罵,我們是否也該思考一些什麼呢!
回望早日走入歷史塵埃中的娼妓制度,筆者的思考所得,是藏在《管子》一書中的關於“閭”的一段話:“閭閈無闔,外內交通,則男女無別……置木為閭,始民知禮也。”(如果不給閭坊設定定時開閉的大門,讓住在閭里面和外面的人隨意交往,那男女之間的界限將被打亂……所以設定閭坊,就是透過區別好人與壞人,讓黎民百姓知道禮節。)
回覆列表
他是依商人的觀點來考慮的,說明他當時看到了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供給。而且他們那個年代做這個還不是違法行為。不能用現在的思維來評判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