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草根視觀

    殯葬改革初衷是節約土地,保護環境,殯葬實現文明,節約,衛生為目的的措施。

    一般對老墳有以下幾個處理方法:

    (1)對那些破壞水土嚴重的土墳,國家給予子女搬遷費,我們村是一堆墳八百元的補助費。

    (2)對那些無人認領的土墳就地處理,踏平然後退耕還林,(先公示三個月,如果沒有人認領就採取此種辦法)。

    (3)對於在一些深山老林的,沒有涉及農田和耕地作不處理,但不能對周邊土木做出破壞,也不能繼續增加新墳山。

    (4)真對那些明知道殯葬改革政策,然後隱瞞政府的入葬土墳的堅決處理,並追究其責任,限期實現殯葬改革,葬入集體公墓。

    殯葬改革是千秋大業,短時間人們看不到好處,其實避免了很多問題,比如現在土地資源破壞嚴重,殯葬程式複雜勞民傷財等等,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 2 # 素雅凝輝

    一一殯葬改革,涉及面很廣,要顛覆舊的封建迷信傳統習俗,倡導移風易俗,淨化社會風氣。要還地於民,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平整墳頭,使土地聯成片,便於大型機械化操作,提高生產率,保證糧食豐產豐收。

    一一尤其在農村,既使是每戶自己的承包田,也都都有很多很多聳起的墳頭,立起的石碑。即使是亡者己進行了火化,也仍然是又建立一個新墳。中國幾千年對亡者親人的祭祀,燒死祭拜,填土圓墳,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懷念,這無可厚非。只是每年有限的土地都在不斷的增加新墳,清明去祭祀時,抬眼一看,墳頭又多了很多。

    一一在2019年3月份,吉林省開展了平墳還田活動。對全省農村範圍內的新老墳頭進行一次徹底平遷。重點清除基本農田保護區和耕地內的墳頭,交通幹線500米內的墳頭,農村自然村莊亂埋亂葬的墳頭,重要的水源地,園區內的墳頭,全部深埋或遷入鄉鎮公益性墓地。確保土地上無墳頭,花圈和墓碑。

    一一2019年3月中旬,開始宣講動員,並開始行動,一般的家庭都是自己家人動手挖坑進行了深埋,連同墓碑都埋在地裡,平整了墳頭。2020年清明節回老家祭祀活動,一路趨車望去,農村的土地確實沒有了墳頭,平墳活動還是收到了效果。

    一一雖然墳頭己平,但心中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仍在,我們在深埋的地方進行了祭拜,了卻了一樁心願。

  • 3 # 玍科

    殯葬改革什麼?上下五千年遵重死則,入土為安不應該嗎?上下五千年死了多少人,而佔用了多少土地?是死則佔用了田地了嗎?是死則破壞了環境嗎?

  • 4 # 達人陳可可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傳統的殯葬制度也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改革,現在的事業單位都是鼓勵員工實行火葬,火葬不僅更加環保,同時也能最大化的節約土地資源,這為農村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農村,只要站在高處一眼望去,聳立在農民土地上的土墳數不勝數,甚至有的土墳直接將農民的土地一分為二,這種現象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如果農村真正實行火化政策,那麼這些土墳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遷墳

    對於那些有後人祭祀,並且建設在耕地上的墳墓來說,未來很有可能會將這些墳墓統一遷往一個地方,比如較近的山林或者荒地上,這類遷墳一般來說都是有補償金的,在我們這邊佔地遷墳的補償金為600元。

    二、移平

    對於那些沒有後人祭祀,並且建設在耕地上的墳墓來說,在未來如果要處理這些墳墓,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村集體嚴格調查該墳有沒有後人,如果沒有,那麼就會把墳地上方的土全部移平,這樣一來也能做到農村土地合理化運用。

    三、不管

    農村的土墳並不是哪裡平坦就修在哪裡,而是要看風水的,所以大部分土墳的選址都在樹林裡或者山上,對於這類墳頭來說,如果不影響農村發展,是不會進行處理的。

    雖然說,現在的農村一時半會兒還接受不了殯葬制度改革,但是這是農村發展的一個趨勢所在,未來農村不僅要實行火化、移墳,同時還要實行不能增加新墳頭,如果違規土葬,那麼會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 5 # 三友話三農

    導讀:平土墳,建公墓,殯葬改革落實處

    在談殯葬改革之前,我想說說家鄉土墳的問題。

    在我們這兒農村,大凡老人去世,火化後再進行土葬,在墓地堆起了墳頭,若干年後,墳頭經逝者後人一年三次上墳,添土栽樹,經過多年以後,墳頭越添越大,樹越長越旺,成了參天大樹,這地有,那地有,倒成了一道風景。

    現在的土地都承包到農戶手中。老墳分到自己地裡好說,分到別人地裡,有些事處理得倒有些麻煩。

    說說自己知道的兩件事吧。

    村裡有戶農民,老墳埋葬在他人的承包責任田裡,多少年裡,越來越大的墳頭佔地不說,墳子上長的越來越高的柳樹,影響承包地主人和其他兩邊地的莊稼光合作用,足足影響有半畝多地,三家子找到墳主,要求他縮小墳頭,修理柳樹,可墳主以那樣做對老不敬,對小不利為由拒絕,因為是一個村的鄰居,關係不想鬧僵。他們期望殯葬改革,平墳頭,砍柳樹,讓地好長莊稼。畢竟人均只有不足半畝地,誰不把地當成命根子。

    在這方面,有的農戶做的比較好,覺著自己老墳佔在人家地裡,影響人家收種和產量,便透過補償產量的辦法。有的農戶宋取了地換地的辦法。

    還有一件事,就是村裡一個承包大戶,對入駐自己承包地,埋葬逝者的,實施了佔地收費的辦法,每埋一個墳頭收錢500O到20000元的佔地費用,在農民中間引發了不小波動。

    那麼,殯葬改革,對土墳可採取,先在合適的地方劃作一片地,作為公墓,然後透過平墳,遷墳等多種形式遷移到公墓,保證殯葬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 6 # 齊芳裡

    把墳場建在山區,更有利,即能綠化環境,又能節約土地資源,不能建在廣擴的平地上,一人浪費,中國是個重禮儀的國家,那麼建墳場一定要選好地方,把過去的土墳一平,該種地種,這樣麼是不是很好!

  • 7 # 吃虧是福84711155

    一味地瞎改革,不切合實際,你們知道嗎,不久的將來,你會得到報應!城市人沒地方埋葬,可以火葬,農村有地方就可以土葬嗎!為什麼也跟著城市學啊?養老退休金為什麼不讓農村人也跟著城市學啊?

  • 8 # 蓮入心

    我的老家在農村。座標:膠東半島。

    打從我記事兒時候起,我見過的殯葬風俗有:披麻戴孝、哭天喊地、門外路口摔個盆子。講究的人家,請一隊喇叭匠,隔一會兒哀樂一陣兒。

    但是我從來沒見過抬著屍首埋葬。隱隱約約聽人說,屍首是被抬上車拉去火葬場火化,然後裝進一個小盒子。埋進地下的就是這個小盒子,不是真人屍首。

    抬屍首的場面,嚴禁我等小屁孩圍觀。

    埋小盒子的地方,星羅棋佈分佈在村莊周圍的耕地裡。

    埋小盒子的地方,上面就會起墳頭,然後佔用的地就沒法種莊稼了。在農村推進大包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顯然這會是個問題。

    好在當時的村幹部不太笨。

    於是所有有祖墳的土地,分地的時候都適當地在長度寬度上有所補償。不但如此,還根據現有的人口結構,適當地預留了將來可能用到的墳地空間。

    從此平安無事,一晃幾十年。

    歷史推進到二十一世紀十年代。

    像全國許多的其他地區一樣,我們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發展到後來就是向著新時代的種地方式轉化了:

    土地集中起來,由第三方租下進行規模化統一經營管理。

    統一經營管理無疑離不了機械化操作,土地中間的墳頭就成了新時代發展的攔路虎。歷史的車輪誰也擋不住,遷墳成了唯一的選擇。

    平墳是不可能的,平誰家的誰家跟你拼命。

    幸運的是,承租土地的也是本鄉本土人,明白這一方水土的風俗習慣,在遷墳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在不適合耕種的地方,預先規劃了統一的墳地;在墳地周圍,建起來圍牆,預留進出的大門;大門上方一行大字:******墳場;撥專款用於遷墳,每個墳頭800塊;透過各種渠道做村民工作;

    大概到2015年的時候,我們村所有的墳,全部遷進了新規劃的墳場內。既沒耽誤村裡的發展,也兼顧了村民的利益。

    雙贏!

  • 9 # 閒對清茶品浮生

    殯葬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約土地

    提出殯葬改革的人認為,現在國家土地緊張,人們有錢了,墳也越修越大了,出現了死人跟活人爭地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就要想方設法不讓人們繼續往地裡埋自己的先人。

    說辭不外乎,強調火化的好處。既節約了土地,還阻止了病毒的傳播等等、、、、

    縱觀中華文明幾千年,但凡是漢族人都是死後埋於地下。按照這個推理,豈不是遍地是墳墓。

    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那麼多的墳頭呢?

    如果大家在農村生活過就會知道,地裡的土墳,三代以上的基本便無人問津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也就自己變平了,根本不需要去人為的平墳。

    殯葬改革第二個點就是集中蓋陵園

    既然不讓人埋了,那總歸得給給去世的人找個地方安放吧。

    所以就有了陵園,墓地。那價格貴就不用說了,怎麼看那也是個永久性建築。

    就算過個幾百年,也不可能自己就倒了,就成為平地了,就成為農田了。

    天津更是把活人住的樓生生變成了靈堂和墓園(天津中堂鎮骨灰小區)

    個更是個永久性的建築。

    總結:

    家把去世的親人埋在土地裡,也就是為了寄託哀思。但是這個哀思也僅限於三代以內,因為多數人沒見過自己的爺爺輩以上的人,更談不上哀思了。情感上的淡薄,流露於逢年過節對土墳的打理上。慢慢的墳就自然平了。

    後面的孩子也只會記得自己的爺爺,不會去記得爸爸的爺爺。

  • 10 # 扛起筆桿子

    1956年4月27日,由毛澤東、朱德等151位老一輩黨和國家高階幹部提出推行火葬,只保留骨灰,不留逝者遺體,簡化殯葬方式,不建墳墓,由此拉開了中國殯葬改革的帷幕。

    但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有著多種多樣的傳統,無論“突破”還是“繼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年來我們推廣火葬步履艱難,原因就是通常我們認為華人安葬的傳統是土葬。

    土葬起源於原始社會,那時就有這個風俗,例如半坡文明,還有後來的夏,殷等朝代都是採用土葬。漢族土葬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時講究入土為安,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

    早在孔子以前,提倡的是“墓而不墳”(深埋不留墳頭),後來孔子為了給父母合葬而苦苦找尋多年前去世父親的墓穴,於是開始留起了墳頭。

    因為孔子是提倡孝道的,他的觀念改變了一大批人,人們紛紛效仿這種殯葬理念,一直持續至今。但是事實上土葬並不是華人的全部,《水滸傳》裡的武大郎就是火葬,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也採用了古法的香木柴薪火化(現代僧侶多用此法)。

    但是由於中國是多民族國家,火葬至今還沒有完全在全國推行,只有東部沿海地區以及發達地區基本實現100%火化率。 那麼,現在推行殯葬改革,對之前的土墳會怎麼處理呢?

    一方面,時間會讓它消失。

    大家可以想想,從古至今死了的人那麼多,立的墳頭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實際上我們在野外、山上根本看不到那麼多的土墳,為什麼?因為時間是最有摧毀力的,前面兩三代人的土墳可能還有後代每年去祭拜一下,但是時間推移、家族搬遷等等,原先的很多老墳根本就不會有後人去管理了。

    再加上隨著土層的下沉、雨水的沉降以及其他的一些地質作用,很多的土墳都已經和大地融為一體了,有可能我們在都市裡腳踩的地方下面曾經就是很多土墳。隨著殯葬改革,以後的土墳會越來越少,直至全部消失。

    另一方面,建設會讓它遷移。

    隨著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需要對一些土墳地進行整體規劃,那麼這些土墳就需要遷移,在農村來說遷墳是一件大事,不是你想遷就能遷的。可能會有一些思想開放的年輕人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既然是農村整體的規劃,那麼就是換一個地方就行了。

    但是說這話容易,真的想實行起來就是非常難了,畢竟家族的老人可是不會答應的。而後輩在家族裡面也沒有什麼話語權,要真的是答應了遷墳或者是平墳的要求,真的可能會被家族裡面的人罵死的。

    不過,沒什麼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開發商或者施工方只要經濟補償到位,這些就都是小問題了,畢竟現在的人思想也越來越開放,這個也應該得到大家的配合和支援,畢竟是整體發展的需要,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The End—

    不管怎麼說,土墳畢竟寄託著我們對去世的親人深深的哀思。但是殯葬改革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如何在推行改革的同時不傷害到老百姓,這需要各級政府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細化各項改革措施,才能確保順利推行。

  • 11 # 廈門所見所聞

    南北方的殯葬文化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各個省份對於土墳的處理方式也不同,在我們老家,已經推行火葬,此前的土墳,原封不動,但不許開挖新墳。

    傳統土葬

    殯葬文化習俗深入人心

    殯葬文化流傳千年,其中國內最常見的當屬土葬,這是民間殯葬習俗,雖然很多習俗屬於封建迷信,但是在農村,這些習俗都深入人心。每一個人都會死,每個一個人都要面對至親之人離開世界的一天,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接受和認識殯葬習俗。

    如今都推行火葬

    土葬改火葬:改革的阻力不小

    在中國,土葬流傳多年,現代社會建設的需要,科學發展,知識認知,文化提升等各種因素,現在中國從傳統的土葬轉到火葬,在殯葬制度改革的初期,遇到了巨大阻力。首先是老一輩的人想接受不了這樣的改革。

    高中一個同學的爺爺,在土葬改火葬剛要推行之時,趕在土葬還未被完全禁止之前,直接喝了農藥,以他所能接受的,絕不能被火化,寧願自己選擇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入土為安。

    當然,這樣的案例只是少數,但是足以反映出當時土葬改火葬的阻力之大。

    如今比較多見的是公墓

    改火葬後,土墳原封不動,但不許建新墳

    如今,老家那已經全部施行火葬,去年奶奶去世,今年爺爺去世,我們都是送到縣城殯儀館火化,然後將骨灰送到村部建的骨灰樓,現在不許建新墳,我們每年祭拜,都是直接到骨灰樓那看望逝去的先人。

    而對於土墳,我們都是原封不動,並未去破壞,每年祭拜的時候,還是正常掃墓,祭拜。

  • 12 # 小小於先森

    農村墳地的改革,如何對待原墳地?

    為了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去墳地轉了一圈回來,為的就是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公墓相對來說規劃還是比較好的,環境清幽,墳墓排列整齊劃一,看起來簡潔大方,莊嚴肅穆,按照殯葬管理條例來說,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禁止在一下地區建造墳墓,第一個說的就是耕地,林地。

    耕地跟林地是禁止建造墳墓,為什麼這麼

    規定呢,因為我們國家現在的耕地資源非常的稀缺,就是如果咱們農村一直持續著這種土葬的方式的話,時間久了會極大的浪費耕地資源。

    也就是說按照法律規定,佔用耕地修建墳墓,本來就是違法行為 ,農村耕地只可以用來從事農業生產的活動,他們在耕地修建墳墓,就是改變了耕地的農業用處。

    農村墳地進行改革,如何對待原有的墳地呢,這個話題的話咱們就來說說。農村地區農民佔用耕地修建墳墓,村幹部是有權利要求農民把墳墓遷移,把這個耕地恢復原貌,但是村幹部的做法就有點簡單粗暴,忽略了個人因素,強制要求村民遷墳,甚至用暴力平墳,把墳頭推平這種現象,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時也很容易引起民憤。

    幾年前某地區就像之前某地方發生的平墳運動,最後也不了了之,,失敗了,因為什麼,他們沒有得到民心,土葬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習俗,在民間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自古以來咱們就有入土為安的這種習俗,同時呢,這個修建了墳墓也是為了後人祭祖的一個場所,。

    那麼對這個墳墓的改革應該先做好規劃,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充分考慮村民的態度和意見,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改革之前應該先把遷墳的位置選好,選那種讓群眾滿意的好地方,修建公墓,因為建起公墓這樣對所有村民都是一視同仁的,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幹部或者有錢之類就不公平對待。

    然後最後我建議要多利用 山頭跟荒地進行改革。

  • 13 # 音樂愛好者老季

    幾年前我們這裡(鄂東北)部分農村進行了殯葬改革,總體來講,對於節約土地,遏制農村喪事大操大辦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絕大部分群眾都表示支援。

    改革只在部分鄉鎮實行,主要工作是遷墳,墓葬集中化

    有的地方是以村組為單位,有的地方是以鄉鎮為單位,我老婆家鄉十幾年前設立了開發區,他們那裡就是整個鄉鎮的墓葬全部都集中到一起,很大一篇丘陵地帶都被建成了墓區,每一戶三到四個墓穴。

    各村各組事先都做了很多工作,新墓地事先都做好分下去,每戶是2000元的遷墳費用,這個是強制性的,你非遷不可。開始陸續有人遷,到那年的清明前遷墳達到高潮,大家都拿著香燭鞭炮到祖墳上,先燃香放鞭磕頭,再將先人遺骨取出,移到新墓區,當然民間對遷墳也是很有講究的,有“窮不改門,富不遷墳”之說,遷墳是大事,有的人也要選吉日,請風水先生來指導。

    由於規定了期限,過了時段的舊墓都按無主墓由鄉鎮處理,具體怎麼處理就不知道了,一時間鄉鎮裡田頭地尾的墓葬都消失了。

    只要做好工作,遷墳難度並不大

    到清明上墳時我發現,每家每戶基本上遷出的都是目前70來歲一輩老人的上一代,就是這一代墓葬,現在也是三,五戶人才有一箇舊墓,因為那個年代每戶的人口多,所以新墓地現在很多位置都是空置的,新墓地遷來的墓葬第二年很多家裡都新立了石碑,我仔細看了看,1900年以前出生的逝者很少,再往前一代人,1870年左右的,就非常少了。

    這說明我們傳統的土葬,基本上只會上溯到往上兩,三代逝去的先人,群眾也知道墓葬集中對國家對個人都是有好處的,只要做好規劃,遷墳難度並不大。

    集中建墓地當下在農村的好處

    農村集中建設墓地,以前有很多都是鄉村家族的自發行為,很多村組甚至把墓地建在遠離駐地,風景秀麗的山區,既節約了土地,又方便家人祭掃,農村的墓地也是不花錢的,相比城裡人動輒數萬元的墓地優勢不可同日而語。對於家族凝聚力不夠,或村組家族財力的地方依靠ZF主導就很有必要了。

    集中建墓還可以遏制當前大辦喪事的不正之風,每家每戶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就那麼大的空間,你有錢也使不上勁。

    農村墓葬改革,要推廣也需改進

    近年來大規模的墓葬群先是商業墓葬的開發,現在慢慢過渡到農村裡的規模化墓葬了,這是殯葬改革早晚要走的一步!農村墓葬群是不收費的,管理怎麼搞也是問題,要能跟上才對。村一級的墓葬群規模小,很多不在村子附近的都做一個牆圍起來,在清明和年關附近甚至還會請人值守,村裡的墓葬群離住人的地方近,也有人照看。

    像我老婆家鄉的這個墓葬群,頭一兩年清明時去掃墓根本就走不動,車輛沒路過去,要走三四里地,到處是人,到處是香燭鞭炮的殘骸,修墓碑填墓地的磚頭水泥到處都是,清明過了幾個月再去還是那樣,基本上沒人打掃和清理,整個墓地除了門口一個牌子和兩家小賣部外什麼都沒有,和城裡人花錢買的墓地不能比,沒有一顆樹木和花草,附近連廁所也沒有,看來這是個新問題,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解決。

  • 14 # 喜文樂談

    我是山東沂蒙山區人,人口多,平坦的耕地少。祖祖輩輩就是人死了埋在自家地頭。據說祖上闊過,在村子邊上有一大片祖墳。

    我小時候(九十年代)也看到過很多墳頭,逢年過節沒人上香燒紙,而過年上墳是我們那裡的人最看重的事情。

    父親今年六十多歲,年輕時候是公社入黨積極分子,他講,他那時候村邊很多很多墳頭,擠佔耕地。大概文革期間吧,公社號召平墳,父親帶頭平了自家祖墳,現在家裡人上墳也就大概記得是第幾根電線杆附近。村子附近已經沒有很老的孤墳了。

    家後邊有座小丘陵,以前自家沒有地的人都是埋在山上。建國後蓋學校,墳地全給平了,到現在學校有的房子的地基還是用的青石刻的墓碑。

    近幾年村裡修水泥路,水泥路兩邊挖排水溝,我親眼看到排水溝挖透了不知誰家的墳,漏出來水泥板。而這座墳也就是近四十年產生的。都好幾年了,也沒人管,也沒人給上墳,更沒人給維護。

    這兩年縣裡要求移風易俗,提倡富養薄葬。人死後通通要火化後埋在挺遠地方的公共墓園。現在墳頭,也要慢慢遷去。

    處理方法對那些破壞水土嚴重的土墳,國家給予子女搬遷費對那些無人認領的土墳就地處理,踏平然後退耕還林對於在一些深山老林的,沒有涉及農田和耕地作不處理,但不能對周邊土木做出破壞,也不能繼續增加新墳山。針對那些明知道殯葬改革政策,然後隱瞞政府的入葬土墳的堅決處理,並追究其責任,限期實現殯葬改革,葬入集體公墓。總結: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宣傳和溝通工作,老百姓不是不懂法,也不是不能溝通,更不是不支援改革,而是最怕不溝通就強幹!

  • 15 # 渝東老男孩

    殯葬改革在我們這裡現在是有改無革,就是鼓勵農村村民親人過世後,用火葬代替土葬,用骨灰盒代替棺木,用公墓代替土墳。但目前看來效果並不好,現在我們這裡基本上己經恢復土葬了,這些年,村裡的老人過世的多,所以田間地頭出現了不少墳瑩。

    十多年前,搞過一刀切。就是村上有人過世後,必需火葬,火葬不但收費高,而且最後還是用棺木裝骨灰,還得起土墳,勞民又傷財。

    記得管控最嚴的時候,對土葬有專人挖墳起屍的隊伍。他們的職責就是將未允許土葬的棺木挖出,拉到火葬場燒掉,還要家屬子女承擔違法土葬的罰款,因為這事,還出過命案。

    後來,就不再搞一刀切了,變為鼓勵火葬,允許土葬了。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土葬的多,這也是對農村風俗習慣的一種妥協及尊重吧!

  • 16 # 新禾記

    說實話,現在城裡的殯葬行業已經進行的可以了,都是火葬的。那麼如果改革的話,是針對農村地區的。這些墳頭可能會被遷走到其他的地方進行統一安置。

    因為絕大多數的農村地區現在都是實行的土葬制度。而且現在有個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墳頭埋在了耕地上,以前在北方很多地區,耕地較少,一些墳頭多埋在荒山上。這些年隨著人口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的人不願意再去那裡了,就近埋在了耕地上。這對耕地資源來說是一種浪費。

    我們的政策還是要保住耕地,讓我們的口糧有保證,所以對於一些大量佔用耕地的墳頭可以統一進行安置,或者就地深埋。不留墳頭。也可以找個荒山,不設墓,不立碑。然後平買,在上面栽樹。既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按照老傳統進行土葬。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而且,也是一種福廕後代的事情,人死亦已,而 樹木確實是一個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事情。去世一個人,可能要栽四五顆樹。專業荒山還得到治理了,水土也改善了。即使祭拜,也有地方去,有個思念的地方!

    這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式!

  • 17 # 老陳美食記

    老人為兒女辛苦了一輩子,死後兒女定會將老人埋在自己的一等地上。在農村即使現在火化還是將骨灰放進棺材內土葬。落葉歸根,塵歸塵,土歸土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這也是做人,作為子女最後對老人的孝道。稍有怠慢即使自己心理上能過得去,都怕外面的人罵自己。

    這樣一來我們的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因為農民手裡最好的土地都變成了祖墳。遠遠看去到處都是墳頭,佔據著最好的土地。所以殯葬改革刻不容緩,這就要求每個村要建設自己的公墓,家裡的老人火化後放進骨灰盒就能直接進公墓。通常這樣只會保留一個石碑,佔地面積非常小並且公墓非常的集中不會這麼散亂,佔地面積會大大的減少。

    對以前的墳墓可以有兩個處理方法,第一就是遷墳,有後人的墳墓建議大家遷墳,一個墳墓補助600-800元左右,進行二次火化然後進入村公墓。對常年無人問的墳墓,沒有後人的可以直接平墳。一定要給足村民的時間不要隨隨便便帶人去平墳,那樣叫挖把人家祖墳,不但在農村在我們全國都是大忌。必須要黨政幹部帶頭,引導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 18 # accsndw

    允許土葬,不許立碑,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墳頭自然消失。目前部分農村先火化,然後土葬再立石碑,根本解決不了死人擠佔活人土地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遵循土葬火葬自願原則,一條紅槓不許立碑!

  • 19 # 關中農業鄉土生活

    殯葬改革的原因,人口眾多,土葬佔地。

    我們這邊對土墳墓碑推倒過一次,種上樹。完了又被各家自行恢復了。

    究竟是土葬好還是火葬好?現在還有其他方式,如樹葬、冰葬,各民族還有自己的方式,如水葬天葬。

    政府出於信仰及社會治理原因在尊重風俗的同時,主要支援引導火葬。

    民眾出於風俗及感情原因,希望土葬,大部分農村地區及我本人都是這種觀念。

    有教授提出,目前的殯葬觀念,把去世人的屍體如同垃圾一樣處理,與我們傳統觀念相悖。

    個人覺得,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死者為大,儘量不要過多幹預殯葬方式。

    但是人口眾多也是現實問題,我本人生長在農村,覺得火花一下子就沒了,接受不了。還是土葬流程儀式好。入殮裝棺,抬棺都能寄託哀思又為後人留下美好寓意。棺材裡面還可以放置逝者生前所愛物件。

    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吃地一輩子,地吃人一口。人從土中來,回到土中去,最終經過時間,與自然融為一體。

    現在的喪葬從人沒到火花到安葬,三天時間,啥都沒了,太快了。土葬的話,還有屍身在地下感覺是睡著躺著。好像還在。

    至於佔地問題也很嚴肅,這塊,一定要強調,深埋,深一點,打擾的可能就小點,第二,就是墓裡不能搞水泥等建設。棺材是木頭的,畫上畫,上油漆就可以了。不要弄磚頭水泥樓板箍墓。這樣幾十年後,風吹雨打,地底下融為一體,墳頭自然平了。

  • 20 # 山老頭123456

    中國之大,殯葬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城市按城市的情況改革,農村按農村的實際執行,允許土葬,允許土墳存在,只要是不佔耕地良田,荒山地埋人完全是可行的,既環保,又繼承了好的傳統,也符合農民的心願,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明玉這個角色除了姚晨,你覺得還有哪位演員會演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