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城鎮居民
-
2 # 妙趣侃歷史
趙匡胤在發動“陳橋兵變”代周後,他封后周恭帝柴宗訓為郡王,改號為鄭王,改符太后為周太后,遷至西宮。依舊為其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
趙匡胤這樣做的原因第一、周恭帝根基不深,年齡小,不會翻出大浪花。
周恭帝的父親,周世宗柴榮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勵精圖治,虛心求諫,銳意改革為宋朝的統一拉來了序幕。但是他在位時間不長,33歲繼位,39歲駕崩。沒有蓄意培養繼承人,也沒有強有力的外戚世家。
周恭帝柴宗訓柩前繼位,太后符氏也不是其親生母親,且沒有什麼威望。孤兒寡母充當後周國主,並不容易服眾。此時的趙匡胤已經做到殿前都點檢的最高位置,且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都虞侯王審琦等重要職位都是他的人。
周恭帝即使有前朝舊臣擁護,也沒有相應的實力來反抗趙匡胤的大宋朝廷。
第二、善待前朝幼帝、寡母可以籠絡舊臣,鞏固新朝統治。
兵變後,趙匡胤的軍事實力是絕對堅固的,而在文臣一塊兒是比較薄弱的。文臣舌頭就是輿論,可載舟亦可覆舟,漢初高祖劉邦因“商山四皓”而不敢改立太子,也是緣此。而趙匡胤的皇位來歷不正更是心虛。
收攏文臣之心是重中之重,如範質、王溥、魏仁浦等後周政權的核心人物。如果趙匡胤不將前朝宗室皇子們斬盡殺絕,那他們這些前朝舊臣也會得以保全。識時務者為俊傑,還能受到寬大重用,怎能不感恩戴德。
趙匡胤妥善處理了新朝與舊臣的矛盾,平息了朝廷內亂,非常有效的鞏固了心政權。
第三、趙匡胤對前朝的感恩與愧疚,讓他善待前朝遺後。
趙匡胤歷經艱辛和冷眼後,被後周太祖郭威收入麾下成為一名普通士兵。而後受到周世宗柴榮器重,趙匡胤一生也從此時開掛,走向了人生的巔峰。
君臣的知遇之恩,無以為報,唯有忠心。他的忠心耿耿換來了皇帝的信任,皇帝的信任給予了他權力,權力帶來了野心,最後兵變稱帝。他的成功離不開前朝君主的恩施,他感恩且愧疚,所以他善待後周王室。
我是亂世歷史,我來回答!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繼位天子,走的是“禪讓”的流程。之後,趙匡胤封柴宗訓為鄭王,封符氏為周太后,保留了周氏宗廟,並派人看守祭祀。
事件背景959年,後周一代英主柴榮去世,年僅7歲的柴宗訓繼位。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
後周雖然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勢力,也被視為正統,但是外部環境並不安寧。南方諸國仍然是割據混戰狀態,北面還有個北漢小勢力,契丹人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契丹鐵騎隨時有牧馬中原的可能。
事件經過960年,北漢聯合契丹攻打後周,朝廷派趙匡胤領兵禦敵。(另一說法是並無此事,這不過是趙匡胤捏造的,給自己創造一個出兵的藉口)
趙匡胤的部隊走到陳橋這個地方,手下的將士貪圖富貴,想撈個“擁立之功”,“黃袍加身”於趙匡胤,趙匡胤被迫當了個皇帝。
大軍回到汴京,行禪讓之禮,趙匡胤正式繼位,開創宋朝。並對柴宗訓符氏母子做了妥善安置。
趙匡胤善待柴氏後人的原因:1做給後周的文武百官看,好讓政權平穩交割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趙匡胤要做的是以最小的損失算盤接管後周人馬。趙匡胤對待前朝的君主尚且如此寬厚優待,對待大臣自然不必說。
事實上趙匡胤也是這麼做的,後周的官員全盤接收,京官地方官都是如此,另外掌握兵權的將領和掌握大權的丞相都有賞賜。事情也辦的很順利。
2趙匡胤相信自己可以統御後周舊臣及柴宗訓
後周兵馬不是趙匡胤一個人在統領,其他人手裡也有兵馬,大可以興兵討伐趙匡胤。
比方說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雄武軍節度使王景,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荊南軍節度使高保融,各個都是封疆大吏。他們大可以借“為柴宗訓復國”的名頭圍攻趙匡胤。
只能說趙匡胤的懷柔政策做的非常好,也顯示出趙匡胤非常有自信。
3趙匡胤心繫天下一統
前文已經說過,當時還有很多的大小勢力,他們割據一方,北方的契丹對中原的威脅更是巨大。
趙匡胤如此做是為了減小政權交割帶來的內部消耗,有利於更快的統一。趙匡胤如此做可以說考慮的相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