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霧裡客
-
2 # 獵人與安
5G主要技術環節可以基本達到預商用水平。有專家分析稱,5G相關裝置的普及和概念爆發的高峰期會出現在2019年下半年,5G的成熟和持續發展將會發生在2020~2025年。這也表示,2020年可能會是通訊業洗牌的關鍵時刻,因為在這一年,使用者將會面臨重新選擇手機品牌和運營商的問題。
-
3 # 隴上寒煙
如果實現衛星通訊的話,可以大大降低地面基站數量,增加覆蓋面積。但就目前的衛星而言,還有很多瓶頸。
第一個,高空天氣複雜,衛星訊號易受雲層,太陽黑子的影響,導致訊號不穩定。
第二個,容量問題。由於單個衛星覆蓋面積較大,若所覆蓋區域使用者基數龐大,那麼很有可能出現衛星擁塞癱瘓的情況。
第三個,衛星通訊保密性差,傳送資料很容易被截獲破解。
總之,衛星通訊有利有弊,就看幹什麼用怎麼用了。
-
4 # 程式碼小酒館
發射一顆通訊衛星的使用壽命15年,通訊技術5年更新換代,二者之間結合也需要經得起應用考驗,註定是一段艱難的路程。
-
5 # 通訊M班長
5G通訊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衛星通訊的發展,最終形成“空地一體化”的通訊模式——星地融合網路架構
自1965年美國發射第一顆商用通訊衛星以來,衛星通訊系統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在軌的通訊衛星數以百計,為上億使用者提供通訊和廣播服務。與地面行動通訊網路相比,衛星通訊系統主要具備覆蓋區域大、廣播能力強、地形影響小、部署便利等特點。因此在地面網路覆蓋不到的邊遠山區、空中、遠海等區域,可以利用衛星進行覆蓋,與地面網路形成良好的互補。
其實天地融合也不是一個新詞了。之前國內外多個公司提出了許多天地融合方案。但總體發展並不是太好。就拿銥星計劃來說,他是利用衛星的低軌道,採用多個衛星組網,提供通訊服務。但是隨著銥星計劃的不斷成熟,地面的蜂窩網路早已日新月異了。
衛星通訊畢竟成本高,試圖完全取代地面網路是不現實的。地面網路動不動就數億人口的接入與上百G的頻寬,這些對於衛星通訊來說,很難!
5G時代,衛星通訊的契機5G有三個目標:eMBB增強型移動頻寬:說白了,就是速度更快;海量連線:可以將醫療、家用、工廠等終端全部連線起來,具備超千億網路連線的能力;低時延高可靠連線:主要面向無人駕駛、自動化等低時延、高可靠性連線的業務。
那麼,5G時代實現了我們兒時的夢想沒有啊:“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任何人進行通訊”。
顯然,4G時代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遠海,沙漠、偏遠地區等一旦離開基站的覆蓋將無法進行通訊。既然這樣,5G的海量物理網通訊談何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點行駛嗎?
所以基於5G標準的毫米波低地球軌道網際網路星座產生了,這個標準的目的就是讓手機可以無縫的銜接衛星通訊,實現地球任何地點的通訊。
大膽想一下,如果衛星使用了5G的基帶晶片,那麼發射的空口波形與地面基站並沒有兩樣。就是相當於把基站搬到了空中。
目前,關於空地融合通訊的標準、頻率資源、終端體積等難題都在逐步研究攻克中。未來衛星通訊與地面蜂窩網路,將是一個競爭共存融合的發展歷程。
-
6 # 昊昊雷他爸
衛星通訊有自己的優點,但是也有不少自身的缺點。
衛星的通訊覆蓋範圍很大,覆蓋範圍內的任意兩點,都可以透過衛星進行通訊,但微波通訊,由於地球曲面影響及空間損耗,每隔幾十公里就需要中繼,覆蓋範圍比衛星通訊小很多。同時衛星通訊的容量更高。
但是衛星通訊由於傳播路徑,會引入很大的延時,這個比起5G的設計,弱上不少。同時在建築內部等物體遮蓋等場合,訊號檢查影響正常通訊。
之前摩托的銥星計劃,最終商業及技術原因破產,就是前車之鑑。現在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又捲土重來,當前的技術準備度相比之前是天壤之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要完全替代5G,我個人覺得是不太可能,應該是長期相輔相成的。
最近星鏈成功發射了60顆衛星後,很多天文學家跳了出來,說星鏈計劃影響了天文觀測,後續事態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回覆列表
基於成本和兩種通訊的技術優劣勢,這兩種通訊的用途場景差異很大。技術發展上也沒有相關性。隨著衛星發射成本降低,和通訊技術進步,衛星通訊的應用會越來越大。如飛機空中上網,雖然頻寬感人,一架飛機10-100Mbps,但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