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諸老師職場經驗談
-
2 # 可聽家學
⼈⼀⽣中要經歷三個⽅⾯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論是出⽣前,還是出⽣後,每
個⼈都要接受來⾃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薰陶和影響,在這⼀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情感、養成習慣、⾝⼼成長。家庭教育從胎教到嬰幼⼉教育,再到學⽣教育,是⼀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是⼀個⼈成長、發展⽆法離開又不可或缺的。
小學三年級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已初步完成了幼兒期向童年期的過渡,幼兒期的年齡特徵已基本隱去,開始顯現出童年期的年齡特徵。他們的認知方式開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過渡,心理活動也漸漸地由不隨意性向隨意性和自覺性發展。
三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二是情緒不穩定;三是自控能力不強;四是集體意識開始形成;五是自我意識開始形成。
家長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分為五個方面:一是積極瞭解自己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二是幫助孩子學會學習;三是引導孩子正確做事;四是培養孩子的交往技能;五是夯實孩子的做人根基。能做到這五點就已經很優秀了。
家長的角色定位是:要做個引導者而非領導者;訓練而非包辦。
-
3 # 蘑菇貓仔仔
“家校共建”,當今社會,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給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都講究全面發展,這就使得學校和家長必須要共同合作,為了孩子的學習去監督,去教育!
但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她們還只是個孩子,本該擁有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被社會,被家長強迫她們承受本該不由她們這個年紀承受的重擔!但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和前途,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在努力著。
學校是一個教育基地,一個老師教育幾十個孩子,只能按照大多數孩子的思維模式去展開教育,不能每個小孩都顧及到,這就使得家長必須要在孩子身邊更細緻的去幫孩子去分析,去學習。有學校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輔導和幫助才能使孩子在學習上更加出色。但是,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情,請家長不要望子成龍的逼迫孩子不願意做和本該不該這個年紀做的事情!
請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她們享受本該屬於她們的快樂!!
-
4 # 成長小悅悅
孩子人生的每一個一帆風順,每一個柳暗花明,每一個峰迴路轉,都離不開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透過家校合作,建立起培養孩子成長的通途。
現如今,年輕的家長平時工作都特別忙,沒有時間管孩子,有的和孩子之間還形成了代溝,透過家校合作共建座談活動,就彌補了其中的不足。市第二十一中學長期堅持家校共建治學策略。讓家長既能看到自己孩子上自習學習情況,又可以提出建議,和教師更好的溝通。
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依據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表現等多方面與家長們溝通、交流和反饋,並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中肯意見,教師們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活動加強了家校聯絡,拉近了學校與家長間的距離,架起家校合作育人的橋樑,增進學校與家長之間信任與瞭解,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孩子的目的,從而有效地促進學校各項工作健康、穩定地發展。同時也融洽了教師與家長們的關係,對學校和孩子們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把孩子教育好,單靠學校和老師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只有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協同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讓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家長與老師搭建起“溝通、交流、協作”的平臺。透過交流,家長們獲得了許多先進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如何尊重和關愛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與學校達成共識,得到啟發。相信家校同心,攜手同行,孩子們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
5 # 90後育兒幫
家校共建的真正意義,在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配合,在學校“理論知識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孩子能更加全面的發展。
而現在的家校共建,則出現了畸形,主要表現在家庭學校教育的界限不明、分工不確定,部分學校和家長相互推諉責任,以及家校共建最終目標的偏移。
【1】家庭學校教育的界限不明現在有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有很多學校的教學任務,需要家長配合,甚至直接參與才能完成,但一般意義上講,家長是不需要介入的。比如學校佈置一個攝影作業,而最終的影片,都是由家長完成。這種現象不僅讓家長們感到壓力倍增,同時也對孩子的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這等於是學校和家長都在對孩子做無用功: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但是孩子沒得到任何成長。
【2】部分學校和家長相互推諉責任由【1】的現象,很容易導致【2】的問題。作業到底誰做?孩子到底誰來教?這可能是很多家長都考慮過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的發生,肯定不是“家校共建”的初衷。這種現象不僅對提升教育質量無益,同時加劇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矛盾。
【3】家校共建最終目標的偏移家校共建最終的目標,一定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孩子正常發展,而現在學校和家長都有把事情做偏的嫌疑。學校一方,為了達到形式上的共建,而佈置許多不必要的、與教學無關的,甚至脫離實際的任務,而家長則為了追求所謂面子、孩子在學校的形象和地位,拼命代替孩子“在學校上學”,雙方最終的目的已經不在孩子身上了,而這樣是非常危險的。
這些問題,不僅有待家長和學校的共同解決,也有待於教育界人士的深入思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家校共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幾乎次次超乎想象,被老師稱其為寶藏男孩兒。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作業不是一個不到九歲的孩子獨立完成的,但是老師們卻覺得家長這麼細緻得去給孩子修改作業,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原因是孩子很多能力欠缺,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優秀,家長告訴他怎麼做會更好!
回覆列表
家校共建的本質既在“共”中有異,“共”中有分工。
1:共建的本質是“我們的孩子共同來教育”,家校要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孩子教育。
2:“共”中有異,有分工的意思是家校需要有各自的教育分工定位。學校主要抓的是學業學科教學,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和知識學習有關的東西,家庭主要抓的是品格,性格,道德素養等與“為人”有關的東西。
只有家校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才能教出得智體美的“完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