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若杉

    三教儒道佛,三才天地人。道對應天,對應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儒對應人,對應人倫道德,社會秩序。地對應佛,注重人性修行。

  • 2 # 宸哲

    先來說不同之處。

    道修的是丹身。意思是以修改自己的身體,達到天人境界為終極目標。

    儒修的是春秋。是尊承幾千年傳統,不敢有絲毫僭越。以聖人言為行為準則,以聖人行為榜樣。

    釋修的是來生。一切講究因果緣法,對今生的苦選擇承受,以換來生的福報。

    明白以上的區別,才能懂得以上三家得以傳承至今的緣由,以及其中的微妙聯絡。那就是,以上三家都有利於統治階級。他們的核心思想是勸人向善,認同出身,努力奮力,以上利於社會的穩定。同時以上三家相對溫和,不激進(是後來逐步溫和,前期也激進),因此才能傳承兩千多年,信眾無數。

  • 3 # 華年1979

    首先,儒道同源,道也是出於古代的原始儒,即掌握喪葬祭祀等禮制文化知的“胥”、“相”。《禮記》記載,孔子青年時代赴洛陽求學,拜訪老子,老子曾帶領孔子參加過一個葬禮。

    儒家是積極進取的,注重現世,不許諾來生,所有功業須今生造就。

    道家是秉持“無為”,獨自和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拘泥是非,與世俗之人和睦相處。他們是與世無爭的。

    佛教是在漢朝傳入中國,他的修行旨意是“離苦得樂”,注重因果律,忍辱,持戒,精進的修行法門。

    而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應該是“儒道互補”。以儒行處世,當用“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精神建功立業。而在具體做事的細節過程中,要“以盡人事,聽天命”,要不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此為最高。當事情出現大的變故,在現實世界的我們實在無能為力時,我們依然還有一條精神上的出路,那就是“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的佛教,倒是不一定非得皈依佛門,光是默誦就足以減輕思想上的壓力。

    所以,我們有“儒”、“道”、“佛”是幸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描可以畫的誇張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