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8
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首先,史學界基本上沒有“三次衣冠南渡”的說法。

    史學界普遍認可兩次,分別為東晉建立(永嘉南渡)、南宋建立(建炎南渡)。當然,這是比較嚴格地界定,為了加強情感、強調情懷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加上“衣冠南渡”。

    在史學界,也有人認為“安史之亂”時期的中原百姓、官僚南下也屬於“衣冠南渡”。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要加上“南明”政權。

    還有人為了強調情懷,將八年抗戰時期的政權西移也認為是“衣冠南渡”。

    其次,“衣冠南渡”如何定義。

    唐朝史學家劉知幾的《史通》“邑里”篇有這麼一句“異哉,晉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陽蕩覆,衣冠南渡,江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也就是說,“衣冠南渡”主要是指西晉末年,面臨北方少數民族的進攻,晉政權南渡建立了東晉政權,從而形成南北政權割據。

    衣冠南渡主要包括大量人口、形成新的經濟和文化乃至政治中心。這四點中,後兩點比較重要。衣冠僅僅是指代,指代的是文化和政權。這也是,唐朝那次比較有爭論的原因所在,從“安史之亂”爆發到唐朝滅亡,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人口南北基本平衡,這些都是在同一文化、同一政治實體(你至少要尊奉李唐)下的“經濟、人口的和平轉移”卻沒有“政權中心”“文化中心”轉移。

    “南明政權”存在時間太短,而且基本上是一路南逃,沒有形成穩固的政權中心。百姓南逃到某地,基本上屁股還沒坐穩呢,政權中心就變動了。

    從嚴格意義上說,“南明政權”不符合“衣冠南渡”的標準,同時,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的“經濟與人口”的難移也不算“衣冠南渡”。

    南宋創立者趙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