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秦腔的80後
-
2 # 神諞秦腔
與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相比,西北地區廣大的農村地區文化娛樂依然單一,秦腔依然是廣大農村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方式。秦腔最為西北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於農村廟會文化的繁榮和秦腔本身多年來深厚的積澱,秦腔在廣大農村地區依然有著廣泛的市場。這種普遍現象的存在為秦腔演出團體的生存和發展提高了天然的肥沃土壤。秦腔的演出目前以農村廟會演出、縣市級物質文化交流演出和城市劇場演出為主。而毫無疑問的是前兩者無論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佔據著秦腔演出市場的主流。這也充分的說明秦腔並不是有些人說的沒有市場,而是因為他們對秦腔市場定位和受眾人群的認知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強,因此上秦腔這種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化藝術形式深受人民的喜歡。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主要依附於廟會和物質文化交流的秦腔演出應接不暇,各種演出團體爭相活躍,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這些演出團體包括經過文化體制改革後的各級秦腔文化演出單位,也包括各人牽頭組建的民營秦腔演出團體。而且這些民營演出團體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其貢獻都要大於國有大院團。主要原因是:
一、民營秦腔劇團經營方式靈活,以市場為導向,紮根基層,服務群眾,能夠想群眾所想,即群眾所急,把秦腔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正是這種緊貼市場的服務理念,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
二、民營秦腔劇團劇目儲備雄厚,轉變思維,改變供求關係,群眾想看什麼戲他們就提供什麼樣的演出,靈活多變的劇目調整,即豐富和滿足了人民求新求變的觀賞需求,又加強了劇團實力的建設。
三、民營秦腔劇團緊貼市場,定價靈活,符合市場規律,這種高性價比使得他們更加適合秦腔的主力演出市場。
而縱觀國有大院團,雖然演出設施一流,演出陣容強大,但是對於真正需要秦腔的受眾來說,存在的問題非常的嚴重。一、作為全財政支援的大院團,戲價高的離譜,違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
二、劇目尤其是傳統劇目儲備貧乏,劇目安排刻板,無法迎合市場的需求。
三、演出投機取巧,隨意刪減,對藝術不嚴謹,對觀眾不尊重。
四、派頭大、身段高。動不動就是一副大爺的派頭,頤指氣使,很難於人民群眾融為一起。
兩廂一對比,顯而易見為什麼國有大院團敢不敢秦腔民營劇團。在文化體制改革後,在市場主導下,供需結構發生了變化,誰能適應市場,迎合人民群眾的需求,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主導地位。 -
3 # 老頭2497
個人認為,民營劇團靈和性大,價位適宜,適於民間及企事業單位助興演出,而大劇院名演就不行了,價位低,似乎降低了自身的知知度,放不下架子。因此,人們寧請民間小劇團,而不願語名家的原故了!
-
4 # 翰墨秦灃
1.也許是不感興趣,過於“高大上”,以至於曲高和寡,對於百姓來說,不能雅俗共賞。
2.感興許,但請不起。他們都植根於燈紅酒綠的城市之中,先別說藝術是否接地氣,就這價格是獅子大張口,本來藝無止境,弄成一勞永逸……
3.“高大上”投資的很多,但以秦腔為出發點,我覺得成功的很少。聽到的不再是“流徵之音”,“so,do,re,so”這種鏗鏘有力的五度旋律塌調了,秦腔音樂最具特色的微降si和遊離fa沒有了……
4.值得欣賞的新作品,和值得尊重的藝術家也有,在個人喜好的基礎上,還要辯證看待,不搞極端。
-
5 # 青山依舊zxf
目前看,民營劇團演出更接地氣,表演的方式更原生態,更能讓群眾接受。不像某些院團亂改,改的沒有老陝們愛看的點了。秦腔不單面對的是上層,陽春白雪,更面對基層百姓,更應該突出高臺教化的性質,以此為基礎來創新,用大家容易接受的表現,讓吸引老百姓受到教育,提高!另外,民營劇團價格方面都讓基層百姓接受!
-
6 # 秦腔林鵬
首先要說的是民營劇團沒有壓力,基本都臨時的人員,工資是按場次,和日結工資計算的,演員數量上也減少了,一場演出能省略的地方就會省略掉,這樣一來就減少了成本,老闆收入和演員收入就相對提高了,但是演出質量一落千丈,再加上班主們的互相在演出價格上的下落,從而導致了,誰的演出費少就和誰簽約,專業院團就不同了最起碼是屬於國家單位,國家有撥款,戲劇質量上那是沒啥說的,當然演出費就提高了,所以市場就減少了,也就沒有民營劇團演出量大了。
-
7 # 開得勝琪
民營劇團在踏踏實實演戲,大劇團吃財政,毫無壓力,想的是得獎,討好評委,完全忘記了用優秀傳統劇目為人民服務。大劇團還以改革的名義實際隨意地毀壞秦腔藝術。
改革後的秦腔被糟蹋得像豫劇,像京劇,像晉劇,像河北梆子,像說唱歌曲,就是不像秦腔。傳統劇目演出人山人海,快手上年輕觀眾雲集。被改革的或新編歷史劇,觀眾寥寥。秦腔被不尊重傳統文化的浮躁著以打著改革的名義糟蹋得七零八落。春節在甘肅省秦安研究院秦腔團演出的《孫安動本》讓觀眾失望透頂。觀眾在不滿的同時,演員也受牽連。觀眾充滿怨氣地說:雷濤就演這些被改得亂七八糟的東西。
前段時間跟朋友去看秦腔表演,他說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如題所示。我對此沒有太多感受,但那位朋友也是十幾年的老聽眾了,應該有發言權。所以想請教一下各位。
回覆列表
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民營的主要是幾個有名氣的演員自己組建的戲班,所以他們的人氣在。
第二,各地方劇團各項設施完善,自然演出的要求啊場地啊自然也就高,費用也就不用說了,而民營的肯定在這些設施上比不過各地方劇團的,所以他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第三,如今的秦腔演出要麼去農村廟會演出,要麼就是有些茶樓的演出,試問有幾個農村請得起地方劇團的演出?那個茶樓經營好的請的起地方劇團的演出?
第四,也是讓人特別吐槽的地方,劇團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每年為了得到更多的經費補貼,要不斷的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出一些新排的各種歌頌現代戲等提交當年的業績,民營你除了下鄉演出哪裡這些時間和機會去討補貼經費呢! 當然這是我的觀點,有不同意見的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