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RESPO
-
2 # 犬戎和馬蓉是哪裡的
西安豐鎬遺址挖了八十年,連鄭州商城那樣規模的遺址都沒有,西周本來就跟西安沒關係,西安吹是怎麼無恥到想獨吞周漢隋唐的。
-
3 # 平秦滅楚
豐鎬遺址從1933年至今被挖了個底朝天,一沒有發現完整城牆,二沒有發現大型宮殿,三沒有發現大型青銅冶煉場所,四沒有發現大型祭祀場所,五沒有西周貴族墓葬;只發現了少量文物價值不高的青銅器以及漁網瓦罐等物品,因此豐鎬是西周都城可能是誤區!而且作為強大王朝,豐鎬遺址面積也小的可憐,還不到比之早幾百年的安陽殷墟面積的三分之一!要這就是西周都城是不是太寒磣了點兒?還有豐鎬是西周都城只有史記有記載,而大量史料都記載了西周二世成王遷都洛陽的歷史事件,綜上所述,豐鎬不可能是西周都城,宗周在寶雞,成周在洛陽,東周西周都城都在洛陽。西安在證據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都能稱豐鎬遺址為西周都城,而洛陽二里頭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國家在洛陽二里頭遺址建了一個二里頭夏都博物館,西安某些自媒體人員像瘋狗一樣狂咬,真是無恥!!
-
4 # 西安—豐鎬遺子
《詩經•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王在靈囿,麀鹿攸伏…………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於論鼓鍾,於樂辟廱。
《大雅》詳細介紹了今長安靈沼街道辦的靈臺,靈沼,靈囿,辟雍!
《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作邑於豐。文王烝哉!………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
《大雅》詳細介紹了在今長安大禹治灃河,周文王作豐京,周武王作鎬京的事蹟!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中《詩序》說:“黍離,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推翻,徘徊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閔宗周之詩“黍離”何以列於《詩經•王風》之首,鄭箋雲:“宗周,鎬京也,謂之西周。周,王城也,謂之東周。幽王之亂而宗周滅,平王東遷,政遂微小,下列於諸侯,其詩不能複用《大雅》,而只能用《國風》焉。”
《國風》詳細介紹了,豐鎬就是宗周,雒邑不能用“大雅”的原因!
皇甫謐《帝王世紀》載:"武王自酆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
《尚書·周官》:"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徵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群闢,罔不承德。歸於宗周 ,董正治官。" 《孔傳》:"言協服還歸於豐,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 孔穎達 疏:"自滅 淮夷 ,而歸於宗周豐邑 ,乃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
《尚書正義·畢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於豐。宗周,鎬京。豐,文王所都。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
這些古籍都說明了:宗周就是豐鎬!
《詩經》乃西周宣王時期的太師尹吉甫採風編撰,春秋時期孔子整理!真實性毋庸置疑!作為現在的民科大師質疑3000年前的當事人,實乃滑天下之稽!
-
5 # 白石61
無知的人何其多也。考古是對歷史沒有任何記載的東西挖掘進行分析研究考證。歷史記載著的東西不需要考證,因為歷史沒有記載雒邑在西周戰領之前是什麼東西,所以需要大量證據證明二里頭是夏商的什麼東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二里頭是夏商的什麼東西。比如;提問題的人,是你媽你爸的兒子,這就不需要考證。如果有人說你不是他們的兒子,那就需要考證你到底是不是他們的兒子。這是普通常識。又比如:歷史記載、炎黃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這就不需要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挖掘一遍,非要證明是不是。這這不是犯痴嗎。不是腦子進水是嚴重腦殘,此種例子可以舉例成千上萬。
考古是對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的東西挖掘進行分析研究考證,是一門科學,對歷史大量記載著的東西不需要考證。比如;史記、國語、尚書、左傳、詩經、周易、論語、呂氏春秋、封建論、鹽鐵論、資治通鑑、等等大量史書記錄上古時期西周王朝繁榮的豐鎬京畿的人文自然景觀的盛世景象。而沒有一句涉及雒邑二里頭的東西。所以需要大量考古發掘充足證明二里頭是夏商的什麼東西。
-
6 # 帝國兵工廠
西安洛陽本是一對雙子星。又都經濟一般般。西安做為省會GDP都不過萬億。這還是舉全省之力。洛陽連省會都不是。都還是認真發展經濟吧。
-
7 # 為伊悴
成周與雒邑不是一回事,宗周在寶雞,成周在山西絳縣,雒邑在洛陽。召公主陝西,周公主陝東,陝是以函谷關或潼關為界。絳縣橫水鎮周家莊遺址400萬平方米,比陶寺遺址還要大。倗國墓地500多個貴族大墓也在橫水鎮,距離僅幾公里。西吳必村夏代冶銅遺址也在橫水,這裡是中條山銅礦主產地。周家莊就是姬周,倗是有鳥人穆天子,畢姬是畢公高或成王誦。“畢、必”都是“碧”,王白石,青綠色的孔雀石、鳳凰石、綠松石都是含銅礦石。所以姬周的都城成周就在橫水。《山海經》“恆山四成”,是指成周、成商、成唐。
《詩》曰:虞芮質厥成。有虞氏、芮城氏、質沙氏衍生“成氏”,這位置在中條山。伊氏、祁氏衍生“唐氏”,這位置在平遙,陶唐氏聯盟在陶寺。
絳縣倗國的倗是有鳥人,朋是古字“鳯”,鳯裡面是鳥字,亻+鳯=有鳥人,穆天子也,絳縣姓姬。西王母在寶雞,姓“好”,寶雞有好畤、好山、好畤河、好畤村,婦好就是西王母,寶雞就是西邑夏。甲骨文合集21110:“尞嶽夨山”。尞是隴山,嶽是嶽山,夨是岐山,山是峁嶺。山是“地一”上面的小山,海拔1000米以下。夨是“人一”頭上的高山,海拔1000米以上。嶽是丘鎮壓在山上的嶽山,海拔2000米以上。尞是太陽在“人一”之下,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上面兩點是太陽的餘輝,“小”左為隴西、右為隴東、豎鉤為六盤山南段的隴山,所以“尞”就是“隴”。“尞嶽夨山”是上古地理描述。倗是有鳥人姬氏,寶雞有王母宮山、王母宮、好山是嶽山,好畤是“好氏”的歷代王母的居所,是商湯的“奄”,寶雞是夏後桀都城,夏桀伐隴南岷山,商湯跳出來端了他老窩,導致夏氏成了隴東慶陽望族,後氏成了隴南岷縣世襲土司。婦好長期在西北打鬼方、羌方,其都城就在寶雞。倗國畢姬是畢公高,青銅時代並沒有男尊女卑的概念,女人地位很高。青銅西周與鐵器東周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社會。
-
8 # 愛哭妞的爺爺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看了有關的回答,有人是顧左右而言他。
咱就直奔主題說一說:
周,起家於寶雞歧山,東進至豐鎬立都。
為考究西周史,專家學者熬心費力,得出了幾篇考古論文,挖掘了幾處黃土坡地。
然後嘛,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史書記載,西周都豐鎬。
後人按圖索驥,卻搞的一頭霧水。
真耶假耶?史記,不可不信,不能全信。
西周都豐鎬,必有青銅,何地冶煉?
西周都豐鎬,必有城池,門朝哪開?
西周都豐鎬,必有文字,何物銘刻?
地下文物會說話。碳14能測年斷代。
考古問古,當以科學方法證真實 。
神話傳說,雜談野史,
僅是笑談,當不得真!
-
9 # 秦楚巴人
周平王把國都從雒邑西門遷到了東門。周武王滅商在二里頭建都,周成王從二里頭遷都至鄭州,周穆王從鄭州遷至雒邑西門外。所以西周國都分別是二里頭、鄭州、雒邑西門、雒邑東門。這是開封師院專家的權威考證,大河報有報導。
-
10 # 孤夜酒鬼
洛陽二里頭挖了六十年也沒挖出什麼文字證明是夏都
豐鎬遺址,位置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期的城市,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周文王滅崇(陝西關中)後,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今西安西南),將都城從岐周遷至豐京;周武王時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即《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稱豐鎬。
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佈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建構了中國城市平面佈局的總規制,成為後來城市總體佈局的典範 ,是周禮的誕生地。
豐鎬遺址在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豐在河西,鎬在河東。考古已經基本確定了豐鎬的城址和遺址面積,透過多學科的精確定位,確定了豐鎬兩京的遺址面積總計近17平方千米,是一個巨型都城遺址。
豐京遺址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秦咸陽宮遺址鎬京遺址鎬京遺址公園雍城遺址楊官寨遺址秦雍城遺址秦二世遺址公園臨潼姜寨遺址
歷史沿革
西周王朝都城豐鎬遺址,在陝西省長安縣的灃河兩岸。豐京在西,鎬京在東,總面積約17平方千米。從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建豐邑,武王作鎬京,到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350年間,豐鎬一直是西周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豐鎬地區的田野考古工作,是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民國22年(1933年),由北平研究院史學會的徐旭生、蘇秉琦等人領導的考古調查隊第一次調查豐鎬遺址。
民國32年(1943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石璋如等人對豐鎬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調查。
1951年4月15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調查發掘團一行六人在蘇秉琦的帶領下從北京出發前往陝西,揭開了豐鎬遺址正式發掘的序幕。
1977年-1984年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隊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客省莊發掘了四處夯土建築基址,還在周圍探出了十處夯土基址,其中一處夯土基址最大,比在周原發掘的鳳雛甲組基址和召陳三號建築基址面積還要大,總面積達18.2698萬平方米。另外,在四號基址附近還發現排水設施。
1983-1984年間,考古隊在鎬京遺址內的官莊村、斗門鎮、下泉村磚廠及花樓子發現西周建築基址10餘處,其中在花樓子的五號宮室建築基址規模宏大,錯落有致。1992年,在灃西馬王村發現了西周陶窯,手工業作坊是城市遺址不可分割的部分,對了解灃西遺址的全貌具有重大意義。
1997年03-05月,為了配合"夏商周斷代工程·武王伐紂年代研究"課題,對豐鎬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次共發掘遺址面積120平方米,西周墓葬17座,發現灰坑16座、窖穴1座、房子1座。其中有多組地層關係,對"夏商周斷代工程"具有重要價值。
2012年02月至12月,受陝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承擔《豐鎬遺址範圍及地下遺存分佈狀況調查和勘探專案》。其中豐京遺址具體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陝西第三工作隊負責,鎬京遺址具體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負責。
城市格局
平面佈局
西周的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城市,在西安西南灃河的兩岸,豐京在西,鎬京在東。具體來說,豐京在灃河西岸的馬王鎮一帶,鎬京在灃河東岸的斗門鎮一帶。儘管經過考古發掘,尚未發現豐鎬的城牆,但豐京和鎬京的具體範圍已經確定,證明豐、鎬二京相距甚近,實際上一橋相通,是一個城市的兩個不同功能的分割槽,完全可以以豐鎬相稱。
關於豐鎬的平面佈局,雖然考古上尚未證實,但文獻記載的卻十分具體,是對中國城市平面佈局的最早、最完整的記載,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一直指導著中國都城的平面佈局,被視作中國都城平面佈局的經典。這就是《周禮·考工記》。
《考工記》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這裡的國也就是國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城。總體佈局為城的每面有3個城門,即都城12門。有南北向的街道9條,東西向的街道9條,即九經九緯。也就是說,通向每個城門的有3條平行的街道,構成左出右入,車從中央的街道格局。經塗9軌,指經緯之途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凡八尺……積七十二尺,則此塗十二步也" 。一步按1.4米計,每條街道的寬度為16米左右。左祖右社,指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左右對稱。面朝後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宮南面,或指宮殿大門向南,市場要建在王宮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場在後。市朝一夫,指市場的大小如一夫地,即方百步,東西、南北各長140米左右。由此證明,周代對市場的設定已極為重視,劃出一定區域作為交易市場,面積達0.02平方千米左右。據說這種佈局是最理想的制度,即"左者人道所親,故立祖廟於王宮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國社於王宮之右;朝者義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於王宮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後而背之,故立市於王宮之北"。
除上述街道、祖廟、社稷壇、王宮、市場外,其餘的地區應該就是居民區。對居民區如何稱呼,怎樣劃分,《周禮》並未提及。按照方形城市的慣例和周原考古所挖掘的早周的房屋遺址看,應該是方形的小區,可能以"裡"相稱,因為"閭里"是華人居住區的最早稱謂。《說文解字》:"閭,里門也,從門,呂聲。《周禮》,五家為比,五比為閭。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群侶也。"就是指居住單元而言。秦末,二世盡發"閭左",以戍漁陽 ,漢長安城的居住區以閭里相稱 ,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司馬貞《索隱》,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可見閭里是最早的居住區的名稱。
豐鎬的平面佈局是否這樣整齊,還有待考古發掘來證實。不過,從東周王城的平面佈局和後來中國都城總體佈局的特點看,《周禮》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事實上,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大城市,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佈局方整、寬暢、宏偉的先河,樹立了中國城市平面佈局的總規制,一直是後來城市總體佈局的楷模。
外圍區劃
豐鎬兩京的外延區域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是由各自所獨具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所決定的,廣義上的豐鎬地區範圍西至澇河,東至橘水,北至渭水,南及秦嶺北麓,是一片面積廣大,山川、原、限相依,河、湖、池、澤交錯的地區。在這片廣闊的地域內,根據各自社會功能,經濟功能的差異,又可劃分為都邑區、王陵區、農業種植區、遊樂漁獵區和牧放區。
都邑區
豐鎬兩京在灃水東西兩岸,隔河相對,直線距離不過十里。從一定角度來看,鎬京實際上是豐京的延展與擴建。兩京在山水環繞的密閉地形之中,以有利的自然地理環境作為天然屏障。鎬京外圍南有洨水,東界潏水,西至灃水,灃水在馬王村處折向東流,構成鎬京的北界。三水源自秦嶺終南,河水流量比較豐富,恆定,形成了護衛鎬京外圍的天然界河和塹溝。豐京外圍也是三面靠河,南面有聳峙的秦嶺作為屏障。
遊樂區
靈沼、海子、彪池、鎬池和灃水,是兩京區域內的魚獵區和天子貴族遊樂區。豐鎬遺址中發現有大量蛤殼、螺螄魚肉和用來捕魚的石質網墜,說明魚獵已成為當時的一項重要經濟活動。根據金文和文獻記載,豐鎬地區的幾處大池也是天子、貴族習禮、習射和舉行各種大禮、遊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農作區
都城所在人口、軍隊比較集中,糧草費用必多。都邑區內各居民點間已有農作區,而都邑以外的細柳原、高陽原、畢原、神禾原和渭水、澇水、新河階地也有可能被闢為農作區,供應都城用糧。
射獵區
豐鎬境內有天子苑囿,專供天子射獵,是為射獵區。孟子答齊宣王問,說到文王苑囿方七十里。《詩·大雅·靈臺》也提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秦嶺終南北麓有茂密森林聲淺山丘陵地帶,野草灌木叢生,是最理想的射獵區。豐鎬地區遺址和墓葬中發現有大量的獸肉,以鹿、獐最多,墓葬中往往把整頭鹿生殉墓坑。狩獵活動,也是當時的一項重要經濟活動。
王陵區、牧放區
豐鎬地區的墓葬中,發現大量的車馬坑和馬坑。一些大型馬坑中生殉馬匹多到五六十匹,中小墓葬中也有整匹牛、馬生殉。西周時期對養馬業尤為重視,據《周禮》記載,當時設有專職官員管理馬政。由西周金文資料可知,關中地區就有好幾個直接隸屬王室的大型牧場,周天子每年要到這些地方視察,並舉行執駒典禮。馬是車行的動力,可用在軍事和役使,又是殺殉、生殉的主要物件。京都地區對馬的需求量極大,這些馬匹不可能全部依賴外運,應有相當數量的馬匹是在豐鎬鄰近地區牧放。豐鎬都邑以北是渭水、澇河、灃水、洨水河灘地帶,這裡面積開闊,因處諸河下流水道多有水患,不宜農作,但草豐水盛,可成為理想的牧地。
-
11 # 長安君de雜貨鋪
看了很多答案,盡極汙衊之能事,無非就是想證明豐鎬不存在
可惜的是,無論怎麼歪曲、詆譭,也不能抹滅豐鎬存在的事實。
1、從信史的角度,古代各種史書對於豐鎬都有明確的記載。
2、從其他成書於春秋的書籍中,也都有很多相關豐鎬所在何處的記載。
3、從千年延續而存在的地理名稱中,也能證明豐鎬的存在。
4、從文物或考古挖掘的物證中,依然也能證明豐鎬的存在。
證明一個國家、一個人、一件事是否在歷史上存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文字記錄、文物、遺蹟,三者相互印證,就基本可以確認是否在歷史上確實存在。
而由於文字記錄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相比不能說話的文物、遺蹟,更容易被認可。
比如二里頭是否是夏都,爭論這麼久,就是因為沒有出土文字進行佐證。
如此之多的證據,依然有人認為豐鎬不存在,為何?因為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吶~
-
12 # 成周鎬京
不要狗吃牛屎,只圖堆撮大。考古不在於挖出了多少東西,關鍵取決於出土文物的價值。鎬京遺址挖出了能證明鎬京為成周的“妾簋”,雒邑遺址挖出了什麼?挖出了能證明雒邑是成周的東東嗎?
-
13 # 知未是也
豐鎬作為西周京師,在古書中屢有記載,豐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作京的城市,豐鎬遺址就在今天西安市西南灃河兩岸。
豐鎬西周的京師地位中國的歷史教課書寫得清清楚楚,歷史上之所以有西周、東周之分,正是因為周朝剛開始的時候在豐鎬建都,公元前770年由於平王東遷,最後把周朝的都城定在了雒邑,史學界為了大家便於區分前後兩個周朝的不同,才把都城設在鎬京的周朝稱作西周,而把平王東遷至雒邑以後的周朝稱作東周(春秋戰國)。
也就是說,豐鎬西周都城的歷史地位不容懷疑,今天西安市西南的豐鎬遺址就是最好的見證。從這裡出土的文物和古蹟比較多,具體請到陝西曆史博物館和西安豐鎬遺址詳細瞭解。
(豐鎬遺址車馬坑)
從豐鎬遺址出土的文物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認可,雖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豐富和震撼,但這些文物和遺蹟足以能夠證明豐鎬作為西周王城的客觀存在。
-
14 # 兼善
豐鎬遺址就是騙經費的,挖了80多年沒挖出來什麼東西,已經早被叫停了。
-
15 # 長安見聞錄
很簡單的,以現代考古為標準。豐鎬沒有找到的宮殿,青銅鑄造,祭祀遺址在周原被發現。同時還有大型墓葬群。而這就是扶風官方質疑西安豐鎬造假的底氣,打出赫赫宗周,萬邦之方的根據。
當然,現在講究以證據說話,所以我們應該以以現代考古發掘結果為準。而不是人云亦云
-
16 # 奉先大漢
灃鎬考古成果可以查國家考古科學院的灃鎬考古的報告,自從三十年代出土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在臺北,其它均在陝西曆史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院儲存,有興趣的可以去參觀,免費的,沒有證據不要胡噴,陝西曆史博物院館藏二級以上文物171.4萬件,僅次於故宮博院,其中五分之一為西周出土器物,如果說成周在洛,是不可能發掘這麼多的青銅器,為什麼其它各省級博物館都帶省名,陝西曆史博物院是國家級的,所以沒省一說,建議不要互黑,先去看看就會明白,如果看都不看就胡噴,就有必要懷疑其用心了。本人去過訶南省歷史博物館,對那些鑄造精美,厚朴穩實的商代青銅器甚為驚歎,其它各省是超不過的,而西周青銅器是繼承了商代青銅器的風格和工藝,並出現了許多帶銘文的器血,量之大,器之精,展示出中國歷史青銅時代的藝術高峰,西周之後鐵器的出現,青銅器便式微了。總之,華夏文化是有傳承的,不要互黑,讓外華人笑話。
-
17 # 細雨濛濛潤天街
在西安買瓶茅臺都能把茅臺鎮搬到西安!
以西周為例,在洛陽西周500多件的青銅禮器中,有銘文的達200餘件。這些青銅器的鑄造,規模較大,普遍使用大中型熔銅爐,器形精美大方。如洛陽西周時期的饕餮紋方鼎、矢令方座簋、作寶彝方座簋、王妊簋、伯懋父簋(圖2)、沈子簋蓋、召伯虎盨(圖3)、矢令方彝、寶尊、寶卣、叔牝方彝(圖4)、叔牝方尊、榮子方彝等最為貴重,不僅造型別致,紋飾精美,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1929年河南洛陽邙山馬坡出土了一批西周青銅器,其中作冊令方彝,器內鑄有銘文187字,為西周成周的歷史地位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原始資料。其中,還有十餘件銅器(如伯懋父簋、蔡叔戈、叔侯父戈等)的銘文,都是用毛筆墨書上去的,這在全國其他地區的西周銅器中是很少見的。
令彝銘文中出現了西周時期洛陽的兩座城:成周和王城;還出現了洛陽城中的兩座宮殿:京宮和康宮。這兩座城和宮殿並不是短時間內建成的,是經過了周武王、周公和周成王等幾代周王的營建而成:
周武王營周居洛邑
翻閱歷史記載可見,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在洛陽視察新都的選址的時候就說,伊洛河流域曾經是夏朝人居住的地方,離天室山(嵩山)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於是就對洛邑進行了營建“營周居洛邑而後去”;
《史記-周本紀》自
洛汭
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粵詹雒、伊,毋遠天室。”
營周
居於雒邑而後去。
周公代政第五年營成周:《尚書大傳》:周公五年營成周,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代政七年還政成王:《尚書大傳》:周公五年營成周,七年致政成王
周成王親政在洛邑改元:《尚書-洛誥》朝至於洛師.....周公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宗以功作元祀。
周成王五年在洛宅茲中國:《何尊銘文》:“唯王初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唯王五祀”
周成王宅茲中國
到了周公和周成王時期,又進一步對洛邑進行了營建,並形成了功能明顯的兩城:成周和王城。自周公代政五年開始營成周,至周公七年成周已經初步落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成王在成周進行了元祀(改元,即位大典),到周成王五年(五祀)時,何尊銘文中記載周成王就已經在成周的京宮中對宗小子進行訓誥了。
成周:殷遺民所在地,成周八師駐地;
王城:周武王定鼎之地,周公攝政以及王都所在;
《漢書》的記載可以看出,洛陽的兩座城有著不同的功能:《漢書·地理志》載:“洛陽,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居敬王。河南,故郟公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為都,是為王城,至平王居之。”
-
18 # 雙黃蛋的故事
現在定義的那個豐鎬遺址是存在的,但級別太低,之前西安先入為主宣傳豐鎬遺址的鎬為西周二都之一的宗周。但隨著幾十年豐鎬考古收穫了了,各方質疑越來越多,貼圖為其二!
-
19 # 警惕陝西篡改歷史組織
在其更早的二里頭遺址和安陽殷墟商城遺址,作為前面早幾百的都城發掘都有青銅器作坊和祭祀遺址,而晚幾百年的西周豐鎬,自立碑八十多年來至今發掘不出這些呢?
因為豐鎬根本不是西周都城!
東周王城遺址在洛陽西工區澗河地帶,東周王城出土了天子駕六車馬坑,如今是天子駕六博物館~陝西曆史考古專家難道不想學洛陽一樣建設博物館讓全華人瞭解西周豐鎬遺址嗎?他們太想了,就是不敢造個假的都城遺址,讓全國考古歷史專家笑話而已,陝西曆史博物館把130萬錢幣湊數宣傳自己館藏文物數量已經是考古方面的笑談了,且陝西博物館裡面還把參觀珍寶館收費,可見其歷史方面多麼的不可見人
洛陽有西周成周和東周王城的兩座都城遺址發掘出土
陝西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表明自己正統,自己跟洛陽的關係,做了一項巨大的篡改歷史事件,焚書坑儒!
豐鎬立碑八十多年了,陝西人未把豐鎬都城遺址的標誌發掘出來展示其都城的規模,今後更不可能把西周都城的祭祀遺址和青銅器作坊展示給全華人看了
-
20 # 莊千霆
宗周是岐山。
豐鎬並不是宗周,豐鎬是重要驛站,更是“那達慕大會”或者“交易中心”。
文王和太子發建造“豐”“鎬”就是為了加強交易貨殖。
豐其蔀、豐其沛、豐其屋指的都是在豐鎬交易遇到兇險,損失慘重,這也是後來文王和太子發,遺棄豐鎬向崤左東的中國進發的原因,他們知道豐鎬根本不是做國都之地。
回覆列表
1933年考古至今,都沒能在西安所謂豐鎬遺址發現任何與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無祭祀遺址,無大型鑄銅作坊,無宮城城垣西周考古出土的銘文記載西周有兩座最重要都城~成周洛邑(“王在成周”出現有近百次,九鼎也在洛邑),另外一座是宗周(西安以前一直說自己是宗周,但是現在寶雞周原博物館已經把赫赫宗周的牌子亮出來)西周考古出土的銘文從來沒有鎬京,一次也沒有。西周九鼎在洛邑~九鼎是王權的象徵,西周法理首都是洛邑。《史記.周本紀》: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根據考古出土的銘文和《竹書紀年》記載,西周考古出土的銘文記載 “王在成周” 有近百次,西周都城變遷:周成王遷成周;周穆王遷西鄭;周懿王遷quan丘(咸陽);周幽王敗豐鎬(西安)《竹書紀年》:“無事則都洛師,宅土中,以號令天下;有事別居關內,阻四塞以守
多如牛毛的西周青銅銘文都記載了西周諸王在成周洛邑(洛陽)的執政和分封情況。
《北京圉卣銘文》:“王蘡於成周,王賜圉貝”。《孟爵銘文》:唯王初鑄於成周。《靜方鼎銘文》:王在成周大室。《卿方鼎銘文》:唯四月,王才成周。丙戌,王在京室,賞貝。才安典卿貝,用作寶尊彝。《德方鼎》銘文:“惟三月,王在成周。此外,成周鼎、成周王鈴、穆公簋蓋銘、令彝銘等等都記錄了西周諸王在成周洛邑執政的情況。
西安豐鎬只是西周的亡國之都和武王伐紂的軍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