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養牛能手666
-
2 # 執業獸醫線上
1.環境因素:溫度低,溼度高引起仔豬拉黃痢疾很常見。
2.母豬因素:奶水不足,不放奶。
3.偽狂犬病:排除以上因素外,可加強偽狂犬滴鼻!
-
3 # 山東有舍有得
排出母豬病毒性感染外,首先要保控好溫度,市場上有很多治序的口服液,隨便選一些就行,母豬產後當天千萬不要喂料,一天後慢慢加量,這是飼養管理的重點。本人不注重治序,注重的是飼養管理。
-
4 # 泉水流淌355
類似問題,個人觀點還是儘可能少打針減少仔豬應激(但建議出生24小時內注射牲血素加V-B12或適量加些少恩諾沙星)加強母豬管理為第一
-
5 # 達明哥1
小豬生下來就拉稀,本人經驗,可能是以下問題:保溫條件差,仔豬著涼,屙黃色水樣大便,母奶濃度髙,屙奶白色或奶黃油質狀稀便(黃白痢)。
檢查保溫條件,達到小豬溫度要求,用長效士黴素每隻2一3毫肌注,減少母豬的投餵量,增加小豬的餵奶次數,同時在母豬飼餵中投入用於止屙的藥物,如:過奶靈,母子康或白頭翁等,以達到過奶的作用。以上是本人的處理方法,望能幫到提問的朋友。歡迎大家指正。
-
6 # 白駒過隙286754117
我的回答不一定有什麼專業依據,僅供參考。小豬生下來就拉肚子,如果不是保溫上出了問題,就很可能跟其腸道正常菌群沒有建立有關。由於飼餵母豬時新增的合成飼料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抗生素,導致仔豬生出後沒能及時建立正常的腸道代謝菌群,母乳不能被消化吸收,因此出現腹瀉。因此如果確認保溫沒有問題的話,可以飼餵一些獸用地衣芽孢桿菌製劑,我家裡有親屬用過,效果很好,不妨試一試。
-
7 # 田昌宣
剛生的小豬拉稀,大多數是因為環境溫度不夠造成的,你先不用考慮其他的狀況,首先把室溫提起來,可以用一個木箱子把小豬裝起來,底下鋪上加熱板,或者上面點上加熱燈,保證溫度在32度左右,如果用燈可以調整燈的高度,觀察小豬不遠離燈下,也不扎堆,這時的高度就正合適了。如果是因為溫度原因,這樣第二天就不拉稀了。
注意:燈要遠離易燃物,曾經有電線老化起火的,也有把被子烤著起火的,都損失慘重,一定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
-
8 # 天人合一
生下來就拉稀,要看是什麼樣的稀,如果顏色是黃色的、紅色的,粘在肛門上,拉的時候弓背,拉得不多,稀便惡臭、表面油膩,小豬腹痛,說明是溼熱,可以用白頭翁、馬齒莧等治療。
如果小豬拉黃色的水樣腹瀉、或者拉奶狀物、表明脾虛、運化不足,用白朮、茯苓等治療。
看上去是小豬發病,其實主要原因在母體,母豬亞健康嚴重導致小豬先天脾虛、脾溼,離開母體抵抗不住外界邪氣。現在大部分母豬亞健康嚴重皮白、毛長炸、淚斑、臉髒、背部黑痂、死皮多,認為是寄生蟲,其實不然,是血虛生風導致面板病。
小豬想健康需要從母豬抓起。
-
9 # 90後農民出路在那裡
我們家是散養豬,仔豬拉稀預防三個易發期 第一個易發期:常發生在出生後的3日齡左右,以拉黃色稀糞為主要病症,發病和死亡率高。 第二個易發期:為仔豬易發白痢期,15~20天的仔豬發病最多,稀便呈粘稠粥樣,有難聞的腥臭味。 第三個易發期:斷奶後5~16天內,這是仔豬的三個常見的拉稀輕微拉稀可單獨使用雙安口服液灌服,對較嚴重的拉稀,使用雙安口服液的同時還需要用寒特或痢速康或止痢神肌注,還有我看到別人散養仔豬拉稀卻是喂罌粟殼泡酒2-3天就好,這個我就不懂了
-
10 # 耕耘者一布衣
小豬剛出生,失去了母源抗體,此時小豬的體能是最差勁的時候,讓我們共同切磋一下小豬生下來就拉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小豬剛出生就拉稀,一般的不會,拉稀應該在進食初乳後幾個小時以後。剛出生就拉稀可能與病毒有關,建議吃初乳前給仔豬用偽狂犬滴鼻。不過也可能與母豬有關,應仔細診斷。
2,仔豬出生後應進行保健預防,比如長效土黴素等在三天,七天,二十一天進行預防保健,如發生拉稀可用止痢精吐在仔豬脊椎兩測,灌服慶大,氧氟等止拉稀之類的藥物,(不見議肌注治療)。
注,小豬出生三天以內必須注射牲血素,產箱溫度應保持在25度~30度,母豬產生用胃腸炎疫苗進行預防,做好保健工作,不可忽視。
-
11 # 俗人一個王老師
針對題主所問,建議先搞清楚病因,再對因對症處理,這樣效果會更好。否則尤如盲人摸象而事倍功半。
引發初生仔豬腹瀉的原因有二個:
1、飼養管理問題。新生仔豬環境適應能力很差,需要人為提供其舒適環境,保證仔豬呆的地方溫度適宜,環境乾燥。在野外環境下,母豬會自己做窩保暖,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母豬做窩的能力被限制,新生仔豬如果不採取人為干預措施的話,往往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腹瀉等。建議設定仔豬專用保溫箱,下置電熱板,上掛保溫燈。這樣,仔豬在有溫度需求時會自動進入保溫箱的。
2、疾病感染問題。這是最常見也是最難搞的,引起新生仔豬腹瀉的病原非常之多,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等。這些病原有的是透過母豬垂直感染小豬,有的是透過仔豬接觸環境等感染。引起新生仔豬腹瀉的疾病如豬瘟、偽狂犬病、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紅痢、黃痢、球蟲感染等等。臨床上要注意這麼幾個問題:是全窩發生還是同一窩中個別發生?是全場發生還是個別窩發生?是水瀉還是非水瀉?是連拉帶吐還是光拉而已?有無其它症狀?使用抗生素後有無效果?死亡率如何?……這些問題有助於診斷與治療。
對於新生仔豬腹瀉用藥的問題,建議查明原因,對因下方。用藥原則強心補液,預防脫水,消炎為主。俗話說三分用藥七分護理,腹瀉後對仔豬護理尤為重要。如果能提供乾淨保溫的生活環境會更好。另外提供乾淨、溫度適宜飲水,水中可加入補液鹽供飲有助於治療。
用藥建議使用抗生素肌注或腹腔補液。如奎諾酮類、配合生理鹽水、黃芪多糖注射液與Vc注射液同用。也可口服楊樹花口服液、人用思密達等。
具體治療還是建議諮詢當地執業獸醫師或同行。
以上建議供參考!
回覆列表
考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是消化不良的話可以用乳酶生片口服或者維生素B口服液,如果是疾病的話,需要分清型別在對症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