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河小路
-
2 # 筆墨旅途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選景?怎樣構圖?也非常關鍵。這需要長期的實踐、摸索、總結,如此一來,方可做到眼中處處有風景,拍攝時時出精品。(隨手拍)
-
3 # 粵樂城Live
這是因為照片真的沒有美感。
我吃了數十年飯,但是並不是美食專家。
你拍了多少年照片,與是否是攝影師沒有必然關係。
攝影屬於藝術,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理解,但是隻要是人,就會有相同的美感規則。
所以要讓照片有美感,就必須遵循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美學規律。
掌握基礎美學規律之後,還需要和照片這種特定的載體結合,找到美學規律的合適展現方式。
畫面元素佈局,光線等是照片美感的重要影響元素
這張照片可能100個人會有99個認為不好看。
但是這張照片蘊含的美學基礎元素,沒有一個人可以反駁。
什麼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呢?
我想一萬個人有一萬種不同的回答。當然,我覺得只要能感動我的,就都是好照片。不過我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我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叫做攝影與藝術——什麼才是好照片。
這本書是一篇攝影的思考雜記。最初吸引我眼球的首先是攝影與藝術這兩字,其次就是如何拍好一張照片,再則看此書只需一小時,基於愛好攝影,又喜歡繪畫,平時又很忙,所以應時應景應喜好,很合我味口。
本打算一小時看完的書但卻花了我近兩小時。為什麼呢?正如文中所提“你很忙,但知識不慌張”,看完短短近一百五十頁碼的短文,我留下了十八條筆記。作者以攝影師的身份詳細闡述了攝影,作重是風景攝影與藝術的認之。其它很多獨特的見解和思考確實比較新穎和獨樹一幟,讓人耳目一新。
簡單來講,討論了三件事:一是攝影的意義和目的,其二是糖水片對攝影的影響,其三是攝影的一些現狀與變化。 作者將風景攝影作為重點。如下闡述即風景的邊界,風景與時間,風景的尷尬攝影,以及新地形攝影和觀念攝影的關係。其中不乏有作者獨立的思考與見解,比如他將風景攝影比作“時間與光的切片標本”“陰影是致敬黑暗的方式,是攝影的靈魂”“風景是無處不在的,甚至可以來源於我們的想象和腦洞,或者說它本來就發源於我們的想象”……其中還提出了“糖水片與媚俗文化”的批判,“製造真相是不是真相?”等的見解。
總之,此書觀點明確,闡述到位,有理有據,有圖有真相,儘管還沒形成更緊密更完整的系統理論和體系,但作為普通攝影愛好者,已很明確方向和理論上的點撥。但遺憾的是文中涉及的攝影作品太少,讓人缺少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美。
這就是我看這本書的一點感受,我相信對你也同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