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吹著口哨牽蝸牛
-
2 # 神諞秦腔
秦腔《下河東》屬於紅生應功戲,其特點為以大段的亂彈見長。在秦腔的角色行當中,紅生是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行當,其唱腔的行腔特點介於大花臉和鬚生之間,聲如翁鍾,氣韻磅礴;程式動作開合有度,氣度非凡。其行當特點總體上表現為“穩、準、狠、帥”四個字。 《下河東》整齣戲唱段非常的多,而且長,板式變化多端,非常考研演員的唱功。我們熟悉的演唱過《下河東》的演員有原涇陽縣秦劇團已故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陳仁義;已故周至縣秦劇團優秀鬚生演員齊曉春;涇陽縣秦劇團著名紅生演員張蛇龍;原西安五一劇團著名鬚生演員李發牢;在中生代演員中常演此劇的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知名鬚生演員師大慶;蘭州市戲曲劇院副院長王鴻斌 ;寧夏秦腔劇院著名大花臉演員韋小兵等。 結合紅生的行當特點,個人認為陳仁義老先生的《下河東》唱的最好,其嗓音是先天少有的紅生行當的嗓子,其嗓音寬厚,行腔大氣穩重,不急不躁,抑揚頓措,人物感情自然流露,尤其是《靈堂》一折的唱腔至情至理,直達人們心靈的深處,其在原有“三十六哭”的基礎上,在廣泛採納戲迷觀眾的意見上合理的改編了屬於自己風格的“三十六哭”唱詞。 在現在的舞臺上,人們最熟悉的周至縣齊曉春以清新自然的特點其流傳是非常廣大,但奈何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是秦腔界的一大損失。涇陽縣秦劇團的張蛇龍憑藉在有陳仁義老先生的餘韻的唱腔特點,可以說是當今秦腔界的《下河東》專業戶,常年奔走於基層,為秦腔的發展傳播積極奮鬥。其他比如像師大慶等青年演員都已經嶄露頭角,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相信他們都能夠扛起秦腔紅生傳播的大旗,為戲迷觀眾持續奉獻精美秦腔文化的饕餮大餐。
《下河東》當之無愧首屬陳仁義老先生了,可惜先生已經作古,成為了絕唱。現代的陝西也就是周至劇團的齊曉春了。康建海的也不錯,但是他的嗓音沒有那麼寬廣,老生的滄桑感不夠。甘肅的也就是郗派傳人展學昌別具一致,另有風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