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談胃腸
-
2 # 波波醫生說健康
大家好,目前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各種疾病也逐漸找上門來,談起脾大,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因為它發病率不高,但是它對於人體的危害可要比腸胃疾病嚴重的多,我來回答一下“脾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如果超過正常生理脾長稱為脾大,脾大即脾腫大,脾腫大不一定脾功能亢進。肝臟出現硬化脾臟增大,但無脾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是一種綜合徵。脾大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脾大發生以後,主要是看脾臟的功能是否存在亢進的問題,這需要透過化驗血常規來做出判斷。如果沒有脾臟的功能亢進,單純的脾大一般不需要治療。後天性的脾大可能發病率更高一些。
脾大臨床上透過X線、B超、CT測量來診斷,主要分以下三種:( 1 )輕度腫大:深吸氣時,脾緣不超過肋下2cm。 ( 2 )中度腫大:脾腫大超過肋下2cm至臍水平線以上為中度腫大。( 3 )高度腫大:脾緣超過臍水平線以下或超過前正中線,也稱巨脾。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徵。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
生活要遵循一個養生原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對應的是肝,夏對應的是心,秋對應的是肺,冬對應的腎是從五臟與四季的對應關係來說的,那麼中間是什麼呢?脾是五臟六腑中央之神明。 脾臟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擔著把胃腐熟出來的全部精華上輸於心肺,因此雖然脾在機體內做的事情很細碎,但卻非常重要。
造成脾大的原因有:
(1)增生性脾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2)鬱血性脾腫大。肝硬化、斑替氏綜合徵、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3)感染性脾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4)脾臟囊腫、皮肌炎、播散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
脾病是大病,又被稱為“富貴病”。正常情況脾會努力把食物的精華往上送;如果它不好好幹活,不往上送,專門往下送,就叫“下流”,這樣就出大麻煩了。當精華不往上走而往下走時,糖分就會隨著尿流失掉,而糖原是保證肌肉正常運動的基本營養物質,如果都流失了,人就會得糖尿病,人體就會慢慢虛弱下來。因此,中醫認為糖尿病就是脾病。我們吃進食物,然後透過脾胃的消化獲取營養,那麼,這些營養是怎麼分配的呢? 首先,吃進人體的東西當中最精華的營養一定是被儲藏起來。人體最好的營養物質會先被五臟儲藏起來。五臟就是藏而不洩,會隨時把好的東西收藏起來。然後,另外大部分能量被用來支援臟腑的運化,比如怎麼發揮大腸經的功能去排便,形成大便的正常顏色、形狀,還有小腸的正常工作等,這使我們能夠一天天存活下來。最後,還有一部分營養用來支援身體各種肌肉的運動,哪怕是一個手指的運動,也需要氣、需要營養和力量。
總結: 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眾多,每種疾病引起脾大的機理亦不盡相同,脾大最多見的疾病還是白血病、肝硬化、肝癌。因脾臟大原因較複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複查。我們的五臟六腑都是互相有聯絡,共同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脾的養生要點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求我們日常生活中好好吃飯(循著“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好好睡覺(時辰養生法,每天夜裡 10 點多鐘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該大便的時候要去大便,不要憋著。)、不生氣(把事情看開,保持好心情)、多運動(平時吃的高營養食物過多,而我們的身體並不具備完全消化和吸收它們的能力,所以即使天天吃海參、鮑魚,這些東西也只會成為身體內一堆沒用的垃圾。如果再不積極鍛鍊身體,垃圾便堆積成有害物質。)。
最後,祝我們每一位朋友身體健康,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平時生活中注意養生,保護好我們的五臟六腑,建議每年至少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做健康體檢。每天健康堅持鍛鍊身體,保持心情愉悅也非常重要,希望我們都能健康愉快度過每一天。
回覆列表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主要有過濾血液的功能。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麼大。在正常狀態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果仰臥或右側臥位能觸控到脾臟邊緣,說明脾腫大。
近年來,B超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發現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體檢中B超顯示脾大者約佔15%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顯示脾大是經過實際測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較早地顯示脾增大。當用手能觸及脾臟時,脾臟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大的原因很多,主要分為淤血性脾大、感染性脾大、增生性脾大等。淤血性脾大可見於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等。
感染性脾大可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等。
增生性脾大可見於各種型別的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紅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脾功能亢進症等。有報道脂肪肝中3.57%會有脾腫大,另外內臟下垂(體質瘦弱的人,特別是女性)或左側胸腔積液時隔下降可使脾臟向下移位,偶也能摸到脾臟的邊緣,但相當柔軟,並無壓痛,不是脾大。
因脾臟大原因較複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複查。脾大的人大概三個月左右複查一次,要注意點,避免脾臟部位碰撞,以免大出血。
如果脾臟略微偏大,只要沒有出現臨床症狀,就無需干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