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墨青史
-
2 # 呦呦呦你看呢
對於唐朝楊貴妃與皇上的恩愛情仇不太懂,但是從一個男人的角度來想的話,大概之後楊貴妃就成了自己這一段逃亡路上“恥辱“的見證人吧!一個皇帝的自尊心應該是強中之強吧!
與楊貴妃之前的花前月下等等拋開不說,如果你見證了一個男人的屈辱歷史,那麼就算她躲過了這次,恐怕也不會在皇上身邊長久的吧!自尊啊,是一個男人頂重要的東西了。
-
3 # 嚮往觀察使
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社會穩定,老百姓基本上能安居樂業。時間一長,玄宗開始沉迷於享受和各種吹捧奉承之中,特別是當時的寵妃武惠妃去世以後,身邊侍候的人見他整日鬱鬱不樂 ,就向玄宗推薦他兒媳楊玉環,也就是後來的楊貴妃,說是國色天香,世間少有。唐玄宗一聽,果然動心 ,立馬下旨召自己的親兒媳進宮伴駕。
唐玄宗為了避人耳目,先讓楊玉環在宮中出家,帶發做女道土修行,贈號太真,兩年後明達明地封為貴妃。從此以後,兩人是如膠似漆,享盡天下福貴,光是為貴妃院織錦的女工就有七百人之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得勢的楊貴妃把兄弟姊妹們都接到京城,一起共享榮華富貴,她哥哥楊國忠在貴妃的枕邊風吹拂下後來竟然做到丞相之職,獨攬朝庭大權。
當時的安西節度使安碌山見楊國忠在朝中一枝獨大,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遂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進攻都城長安,要殺死楊國忠。唐玄宗看京城保不住了,就帶領楊貴妃、楊國忠等一杆子皇親國戚向四川奔逃。走到馬嵬坡時,禁軍統領陳玄禮一氣之下,令手下亂箭射死楊國忠,並肢解之,後來怕楊貴妃日後報復,乾脆停步不前,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唐玄宗怕兵變傷及自己性名,只得屈從。
-
4 # 姍姍徠痴
唐玄宗比較是一個政客,他不是一個情聖,他可以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他歸根還是一個政客,政治立場上,還是權利戰勝了佳人。
-
5 # 歷史小白菌灬
楊貴妃就是楊玉環,她和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是“古代四大美女”,在她17歲時被選為唐玄宗之子壽王的妃子,不過唐玄宗在驪山遊玩時被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貌吸引,後來冊封她為楊貴妃,從此唐玄宗沉迷於楊玉環的美貌中無法自拔,導致多次不上朝,朝堂之上不滿聲越來越多,安祿山又起兵謀反,在逃跑途中唐玄宗只能和楊貴妃訣別,命令高力士勒死在馬嵬坡,那麼楊貴妃真的死在那裡了嗎?
賜死馬嵬坡如果楊貴妃真的是在馬嵬坡死去,那她究竟是怎麼死的吶?一種說法表明禁軍將領陳玄禮誅殺了楊國忠父子後認為楊玉環是“賊根”,不除掉的話後患無窮,逼迫皇上下令在佛堂勒死楊貴妃;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楊貴妃並不是在佛堂死去,而是在馬嵬坡梨樹下死去,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帶雨”就有楊貴妃死在梨樹下的嫌疑。不管怎麼說,楊貴妃死在馬嵬坡這種觀點很多人都是認同的。
死於亂軍也有很多詩句表明楊貴妃並非是安然死去,當時軍隊混亂,皇上也不能自保,哪裡還有有人去管貴妃的死活?在當時的情況下,軍士們群情激昂,處於失控的狀態,在誅殺楊國忠後亂刀砍死楊貴妃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不過這種說法不太被人們接受。
漂流日本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楊貴妃當時並沒有死去,唐玄宗用“金蟬脫殼”之計用宮女代替了楊貴妃,後來陳玄禮的親信把楊貴妃送到了日本,達到了日本的九穀町久津,並且在那裡頤養天年。據傳說,唐玄宗安史之亂之後曾派人尋找過楊貴妃,送給了她兩尊佛像,至今還儲存在日本久津院中,而楊貴妃最後葬於久津的二尊院中,當地保留著相傳是為楊貴妃墓的一座五輪塔和一個楊貴妃塑像。
不過總的來說,楊貴妃縊殺於馬嵬坡的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不過她逃亡日本的說法也言之有理,似乎也不能輕易否認,不過這一切還需要日後考古學者的進一步探究。
回覆列表
與其說楊貴妃是被皇上賜死,倒不如說是被逼死的。
唐朝前期一直處於盛世,飛速發展的封建經濟,也加速了土地兼併,以至百姓多遷徙流亡。均田制破壞,均田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宮中專為貴妃院織錦刺繡的工匠就達七百人,楊貴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楊氏兄弟姐妹五家,聲色犬馬,權慾薰心,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
政治上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繼承奸相李林甫的權位,更加徇私枉法,妒賢忌能。安史之亂的導火索正是由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爭權所導致。黎明百姓和文武百官對楊家更是恨之入骨。
當爆發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打著討伐楊國忠之由攻進長安。唐玄宗出逃到馬嵬驛站,陳玄禮將所有的怒氣與過錯全都推給楊國忠,說楊國忠勾結胡人造反,被亂箭射死後肢解。
這只是楊家屠殺的開始,隨後禁衛軍集結百官覲見玄宗,逼迫玄宗殺死楊貴妃。經過多次勸說和逼迫,唐玄宗下令賜死楊貴妃(歷史上楊貴妃的生死也存在很大爭議)
總結:楊氏家族的貪贓枉法,揮金如土,不顧黎明百姓疾苦使得怨恨積累甚重。最主要的是以戰亂為背景逼得唐玄宗不得不去賜死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