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0
回覆列表
  • 1 # 解讀那些事兒

    唐朝沿襲前朝隋朝體系,實行的是群相制。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最初很大程度沿襲包括五省在內的隋制,但他為尚書省設立了唯一的長官尚書令,由皇子趙公李世民(即後來的秦王、唐太宗)擔任。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為皇帝,部屬無人敢擔任尚書令,尚書令一職空缺。此後,尚書省由兩位副長官尚書僕射領導(廣德二年(764年)十二月郭子儀因有大功被任為尚書令,但多次辭讓,六天後被解職)。大約當時,可能在唐太宗命令下,多宰相的制度被正式化,以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改名自內史省)長官被認為宰相。因門下、中書兩省經常有不止一個長官,宰相併不必是四個。唐太宗末期,他開始授特定的並非一省長官的高官參豫朝政等官名,指為宰相。貞觀十七年(643年),他修訂官名,將其正式化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因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長官侍中都是三品。這些宰相被柏楊稱為“實質宰相”。終唐一朝,門下省、中書省被數次改名,同中書門下三品也相應被數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間,中書省、門下省分別短期改稱紫微省、黃門省,實質宰相就被稱作同紫微黃門三品)。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又設立了一個次等但權力與前者相同的官名,最初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被柏楊稱為“第二級宰相”。安史之亂後,實質宰相銜雖未被官方廢止,卻也不再使用,最後一個得此銜的是至德二年(757年)—乾元元年(758年)間的李麟;而二級宰相銜卻變得很普遍,在唐朝的餘年裡都得到使用。神龍元年(705年),尚書僕射不再被視為宰相,除非被授實質宰相銜。從初唐直到唐睿宗景龍四年(710年),參豫朝政一職的變體繼續出現,如參知機務、參掌機密、參知政事、參謀政事,柏楊稱之為“第三級宰相”。

      宰相們定期在政事堂相聚,政事堂最初在門下省。永淳二年(683年)侍中裴炎改任中書令後,政事堂移到中書省。玄宗開元年間,張說為相,又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為雙關語。又列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於中書門下後。唐肅宗年間,宰相們開始輪流休假,確保至少一個宰相總能當值;當表文被上奏給皇帝時,署所有宰相之名,無論是否當值。中書門下也被改回政事堂。

    宰相可謂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等同職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漏電開關上面跳線到空氣開關且不透過漏電開關,合上空氣開關後漏電開關會跳閘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