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懷17
-
2 # 雲朵兒裡的棉花糖
紅樓夢涉及到人文,服飾,詩詞,醫藥等方面,不同的人可以提煉到不同的知識,這就是《紅樓夢》的價值。《紅樓夢》中人物性格以及故事的立體感,就會發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現象,所以它的價值在於它的立體感
-
3 # 地之北1
這是一個有價值的題目。這是研究<紅樓夢>的立腳點,它告訴我們至少不會走太多的彎路。<紅樓夢>的第一個價值是它的政治性:雖然作者說“大抵談情說愛”,也就是說和政治不刮邊。事實上,這就是<紅樓夢>的作者的託詞。試問,賈雨村借送黛玉進京,靠賈家得以作官,後因同僚上本被免職,爾後又因大赦而復官。這難道不是政治嗎?賈家因榮寧兩公而“烈火烹油”,又因元春之死而終致被抄。這不是政治嗎?就連可卿之死,賈家花錢買官名,弄虛榮。這難道不是政治嗎?可以說,<紅樓夢>全書都是被政治包圍著。雖然作者說了不談政治,那麼是誰把這些東西寫進去的?<護官符>也好,<好了歌>也好,口口都是政治。所以說,<紅樓夢>是一部政治課本,清官看到了反面教材,貪官找到了教科書。<紅樓夢>的第二個價值是:它是歷史書,這本歷史書透過一個封建王朝的興衰,詮釋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的興衰際遇。它的第三個價值是:它是一本民俗風情書。我們來重溫一下<好了歌>吧!“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更有<好了歌解>,這裡不想多談了,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了。千百年來,誰個不是生活在<紅樓夢>給我們設計的情境中?<紅樓夢>總結了它過往的歷史的風俗人情,昭示了人類(最少是中華民族)的生活走向。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想找什麼,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
4 # 一隻石頭
的確,《紅樓夢》的價值這種問題到處都是,我想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她的可讀性。作者可能並沒有想揭露什麼或者批判什麼,他只是想記錄一些發生過的事,記錄一些自己見過的人們。
在我們的學習歷程中,經常會被問道,作者想透過這篇文章來表達些什麼,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所以在不知不覺之中,就養成了一個閱讀習慣,就是問,作者想表達什麼?
直到有一次,我讀汪曾祺的小說——《邊城》,我習慣性的問,作者想表達什麼,想抨擊什麼,感慨什麼?沒有,都沒有,作者只是記錄了一些發生過的事情,很普通和細緻而已。後來我看汪曾祺的小說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因為我總覺得,在文章的最後他應該昇華一下,應該說一個道理,一個總結什麼的,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說,他就是描述了一個場景,一個故事,一個人僅此而已,至於讀到了什麼,那是讀者的事情。
所以在讀《紅樓夢》的時候,我讀這本書的本身,去他的草蛇灰線,看一個一個小小的細節,看整體事件之間的關係,讀這個書的本身,或許能讀到作者的嘆息,作者的遺憾,但更多的是在書的本身,他或許只是想記錄一些事實、場景、人物,留給後人作笑談。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相對真實的,相對細緻的,不同於史記的嚴肅粗糙,我們從這些生活細節中,窺見當時的社會風貌。像馮夢龍的《警世恆言》就是這樣的一類書籍,從小人物的生存狀態中,窺見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
-
5 # 凡心163922897
拋開《紅樓夢》神奇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人物性格,光是它所涉及的學術無論在詩詞歌賦、社會、政治、哲學、人倫、宗教、醫學、建築、棋牌、美食、花草、服飾…………等方方面面所涉及的廣度,都絕不是泛泛而談、淺嘗輒止,都達到了足夠的深度。試問,古往今來,有哪一部作品能達到這一高度?
回覆列表
關於紅樓夢的價值,教科書式的答案比比皆是。我只想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談談這部書為什麼能夠紅了數百年依然風采不減,那就是因為紅樓夢是寫了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一部書能夠讓讀者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就會有強烈的共鳴感,這種感覺會讓讀者印象深刻,閱讀也就相當於和自己對話。
紅樓夢不寫神仙不寫英雄,他就寫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曹雪芹寫豪門貴族的淫亂生活,寫焦大罵人“爬灰,養小叔子”,寫賈珍父子不顧倫常與尤氏姐妹亂搞,薛蟠、寶玉、秦鍾等人搞同性戀,這些醜事最能吸引讀者興趣,這也是最真實的人世間。還有劉姥姥這樣的底層群眾的歡喜悲憂,小兒女的愛恨交織,當然了還有人性之美、之善。紅樓夢裡的人都不是臉譜化的,人性都是多變,今天冷酷絕情、明天就可能會溫柔多情,有人好色、有人貪財、有人戀權,有人看破紅塵進佛門、有人要跳出佛門擁抱紅塵,我認為這其實才是真正的萬丈紅塵,曹雪芹真正把滾滾紅塵寫透了,你只要是紅塵中人,不管你貧窮富貴、年老年幼,這裡都有你自己的影子,都有你身邊人和事的影子。
紅樓夢裡的世界無比真實,人世間的假醜惡、真善美都毫不掩飾地展現出來,非常的接地氣,就是這份真實百年來捕獲了萬千讀者的心靈。再高的褒揚都不如讀者的認可,讀者才是作品生命力永不枯竭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