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溫哥華iu

    感謝誠邀!盧斐這個人歷史上介紹並不多,作為酷吏也不是很有名,不像漢之張湯、唐之周興來俊臣那麼有名,下來簡單介紹下。

    盧斐,字子章,南朝北魏時期北魏朝人,范陽人,父親盧同。盧斐生性比較殘忍,且精明強斷。在他掌管刑獄期間,不管事情的大小,他都要嚴刑拷打,在他的刑罰之下死的人不計其數,如果在冬天,他就把犯人放在冰雪之上,如果實在夏天,他就把犯人放在烈日之下暴曬。被他嚴刑拷打,誣陷致死的人有數百人之多。而且他還經常舉報在朝官員,不管事情大小都要奏報皇帝,百官莫不怕他。後來他又誣陷魏收的《魏書》為“穢史”,被捕入獄中,被鞭打而死。

  • 2 # YG卡卡卡

    為官殘酷

    盧同死後,盧斐承襲為章武縣伯[1]。盧斐生性殘忍,以斷案無理判決而知名,高澄引薦他擔任大將軍府刑獄參軍,對他說:“志向高遠而處事疏闊,富有文采文章可觀,這不是好名字。”北齊天保年間,盧斐逐漸升遷至尚書左丞,與廷尉卿崔昂另外掌管京畿地區關押欽定要犯的監獄,都有兇暴狠毒的名聲[2]。盧斐殘酷無度違背了人之常情,不問事情大小,鞭打刑訊過度,在大棒和車輪下整死了不少人。或是嚴冬極寒的時候將囚犯置於冰雪之上,或是在盛夏酷熱的時候將囚犯置於烈日下暴曬,冤枉致死者,前後超過百人。盧斐還偵查官吏的罪過,動不動就上奏報告,朝廷官員見到盧斐,沒有不駐足站立屏住呼吸的,都把他當做偵查刺探官民的校事。盧斐洋洋得意,說起話來必定自我炫耀[3][4][5]。

    謗史風波

    魏收完成《魏書》後,盧斐、李庶、王松年、盧潛都說《魏書》沒有秉筆直書而爭辯,《魏書》記載王慧龍“自稱”太原人,又記載王瓊不擅做事,盧同的傳記被附帶於盧玄的傳記後,李庶的祖父李平是梁國蒙縣人且家室貧賤,盧斐等人就是因此才表示爭辯,他們對楊愔說:“魏收誣陷毀謗一個朝代,按罪該殺。”盧思道也說:“元魏國史的記載特別不客觀。”盧斐和李庶等人與魏收當面互相詆譭汙辱,無所不至。楊愔偏袒魏收,所以就報告齊文宣帝高洋,魏收也向齊文宣帝報告說:“臣得罪了強大的家族,將會被刺客暗殺。”齊文宣帝大怒,親自責問盧斐和李庶,盧斐說:“臣的父親盧同在元魏出仕,官至儀同,功業顯著,名聞天下,與魏收不沾親,魏收就不給他獨自立傳,只是附帶在同族祖父中侍郎盧玄傳記之下。博陵崔綽,官位僅僅是本郡的功曹,更沒有什麼事蹟,卻是魏收母家的親屬,就位於列傳的首位。”魏收回答說:“崔綽雖然沒有官位,名聲與道義值得讚許,所以放在多人的傳記中。”齊文宣帝看中魏收的文才,不想加罪與他。高德正因為自己家族的傳記寫的很好,就對齊文宣帝說:“國史定稿後,應當流傳天下,人情怎麼可能都考慮到?誹謗者應當定重罪,不然事情無法了結。”齊文宣帝因此將盧斐、李庶、王松年、盧潛、盧思道等人定罪誹謗史書,囚禁起來剃光頭髮鞭打二百下,發配到製造鎧甲的作坊裡,盧斐死在臨漳縣的監獄中

  • 3 # 史迷

    我們先來看看盧斐這個人到底是誰。盧斐,字子章,范陽郡人士,北魏章武孝穆伯盧同的嫡長子,東魏、北齊時期的官員。 盧同死後,盧斐襲爵為彰武縣伯。這句話我們得出什麼資訊呢?盧斐,是當時范陽盧氏的族長,當家人。范陽盧氏,也就是在唐時達到鼎盛的五姓七望之一的范陽盧氏,天下最頂級的世家。在盧斐的年代,范陽盧氏雖然還沒有後來唐時的威風,但也是當時最為頂級的世家之一了。盧斐再往上的十多代人盧氏的家主中,每一位都是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頂級官吏,盧氏的開創者便是劉備的老師,大儒盧植。且不說世家對於嫡長子的培養是怎麼樣,就說能擔任一個以儒傳家著稱的頂級世家的當家人,性格與素質真的如歷史所記載的那樣?兇暴狠毒,殘酷無情,愛打小報告,自我炫耀,這樣的人,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大世家的主人應有的素質?那麼,盧斐流傳於歷史的那麼多的負面事蹟,是怎麼來的呢?答案,《魏書》。盧斐的諸多負面事蹟,大多是《魏書》這部史書誹謗的。

    《魏書》的作者魏收,在當時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奉皇帝的命令修史書,但他本人心胸狹窄又唯利是圖。對於對他有恩的或給他送了禮的,他便在書裡各種吹捧,沒給他送禮或他討厭的,在他筆下便成了千古的混賬。例如曾對他有恩的,他的好友陽休之的父親陽固,北魏時北平的一把手,明明因為為官殘暴和貪汙而獲罪,但在《魏書》中,卻這樣寫“陽固在北平,廉潔愛民,因公事獲罪而免官”。看看,這分明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把史書當做小說寫了。而盧斐,剛好又是沒給魏收送禮,且是魏收討厭的人。因此在《魏書》中,范陽盧氏歷代的人物都被寫的一塌糊塗。盧斐也因此狀告魏收,但魏收深得皇帝的信賴,盧斐也因為誹謗魏收罪,後來死於監獄中。魏收因為文學才華及其優越,不僅是副宰相,還是當時的文人領袖。盧斐得罪這樣的人,名聲怎麼可能好的起來,真的是死了也被汙衊的遺臭萬年了。

    在這裡多說一句,雖說我國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持續官方修史的國家,但史書總是人寫的,是人就會有立場,而且也很容易被後人所篡改。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各種史書,可能早就被改的它的作者爸爸都認不出來了,距離真實事實也差了十萬八千里。盡信書,不如無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職場,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