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瞄淺談
-
2 # 冰河松鼠
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蘇軾,包括我。
不過審視題目,就會發現有問題。因為題目問的不是八大家誰的文學成就最高,而是誰的學問最大。做個簡單對比就明白其中的差別了,比如蘇軾和朱熹,文學成就蘇軾可以甩朱熹十條街。不過論起學問,朱熹領先蘇軾恐怕不止一個身位。
學問大小取決於構建系統知識的能力。
事實上在唐宋八大家裡,創立過學派的人有兩組人。一是王安石,二就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前者創立了新學,後者創立了蜀學。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之前,王安石的新學主導了北宋和南宋一百餘年,與新學相比,蜀學的社會影響力有著較大的差距。
結論就是,論學問,王安石高於蘇軾一籌,應該是八大家裡學問最高學術成就最大之人。論文學成就和藝術成就,蘇軾是毫無疑問的第一人。
-
3 # 鍾小白
唐宋八大家又稱古文八大家,唐韓愈,柳宗元,宋三蘇,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但以文化水平而論很難有個比較,在古文造詣上韓愈,柳宗元可為翹楚,他們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三蘇,歐陽修是宋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尤以散文,詞賦見長。其中又以蘇軾詩文詞賦對後世影響極大。
-
4 # 琅嬛書史
之所以把他們稱為八大家主要是從他們的散文成就上來說的,也就是改變了唐宋以來的文風,變駢文為散文,掀起了古文運動。從學問上我認為是王安石,不是他當過宰相;而是王安石的學術體系在這八個人最為豐富,理論水平最高,創立了荊公新學,對二程和朱熹代表的宋明理學有反向的推動作用。
-
5 # 樂羊子說
學問是個沒有衡量標準的修飾詞。
自古以來,說到某人學問大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他們學富五車,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上知天文地理,下解風俗民情,幾乎是無物不知,無事不曉。通俗地說,就是一部行走的社會大百科全書。
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學文大?
後人的評判標準是,一看他們的文章,二看史書中的評價,三看民間野史軼事,種種渠道,各有說道。面對已逝的先輩,我們在一起恬不知恥的想給他們排名次,顯然有對他們的才華公然藐視之嫌。
換個副本場景,讓我們穿越回唐宋八大家們生活的時代,你會發現,面對這些才華爍古今的大咖,除了仰望,敬仰之外,幾乎不敢生出半點枉論之言。
今天,作為先古賢文沒讀幾本的我們,竟然膽肥到枉論他們才華高低,只想問,誰給你們的勇氣?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韓愈。
所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發起者,這打破了從東漢到隋朝八個朝代六百年駢體文興起發展的時期,駢體文多用對偶,文章華麗,重視音韻,但不實用,柳宗元說駢體文是“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到中唐時期,韓愈又要對抗佛教和道教,駢體文不適合表達儒家思想,韓愈就借鑑先秦兩漢時期的文體,這種文體就叫古文。他的文章慷慨激昂,自然隨意。
韓愈在詩歌上也是大家,開創以文為詩。主張詩歌創作中引進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和表現手法的詩歌創作主張。在詩歌創作中引薦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和表現手法,擴大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對宋代的“以文字為師,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詩歌更接近散文的特點,有其內在的邏輯結構,跟傳統的詩歌不同。
作為開創者,我想學問不大,不精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