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銅川4
-
2 # 歸藏易數硃紅兵3519
積石峽堰塞湖的地貌來看,這場洪水對長江上游和中游一定是災難級別的。多達110億至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洩,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在之下的2000公里都是重災區,二里頭距離2500公里也是災區。
只要在泰山地區才能處於災區的邊緣。
這場洪水持續時間較長時間。部落群體如何生存。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說過。大禹使用挖蓮藕做食物。順便疏通河道。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
3 # 草根科幻
首先我們考慮一下當時有多少人類這個問題,其實當時人口總量沒有多少,估計中原加在一起有北京一多半的常住人口吧;
其次,考慮到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水,決定了在河流旁邊更易於形成聚集地---你看看動物世界,非洲大草原上河邊有多少動物;
第三,確實是因為黃河和長江形成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土地、平整的土地造成了,大量的適合耕種的土地。
因為以上三點,是的,大禹治水之前,長江黃河洪水每年夏天都會發幾次,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住在那裡。
-
4 # JS46674589
在發明對農田施肥以前,農業生產的地耐力是靠洪水裹挾的泥沙下洩然後沉積下來,相當於施肥。在一定時期內,洪水是有利於農業生產的。
-
5 # 逸慵
不是不能住人,是人多人少的問題,一般來說河流也有乾旱和汛期,汛期的時候人們會到沒有水的地方逃難,水退了就會回去繼續投入農業生產,在大禹之前都是哪裡有水堵哪裡,結果是越堵越嚴重,大禹吸取的前人的教訓,變堵為疏導,最終百川歸海,水患大大減少,但也並不是沒有水患,要不然也不會有都江宴這些大工程了。
其實你說的黃河水災,從地理來說沒有黃河也不可能有華北平原。沒有長江也沒有現在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所以說黃河在大禹治水以前也是可以居住的,只不過人門的居住環境都是隨著黃河的改變而遷移的。中華文明早在七千年以上都在黃河沖積平原生存,到大禹治水只是把黃河給固定了一條河道而已。後來黃河也發生過改道幾次,大禹治水是人類第一次向黃河進行大的治理,並且取得了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