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悟人生

    孝禮文化,是儒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對孝文化的思想理解內涵,歷代都沒有很好地給予擴充套件與發展,使之與社會文明的發展出現了脫節

    解放後,在破四舊的強力全民運動攻勢下,人們對傳承幾千年的孝禮文化,產生了無可言狀的批判與反抗,繼之改革開放,西方思想的進入,使社會文明多元化,在以經濟物質利益當先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又無暇顧及這一思想,以致於人們的感恩之心耗盡,社會誠信缺乏成為公認的現實。

    孝禮文化,是古聖人在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生活條件艱苦和為生存東征西討的環境下逐步形成的,有利於維繫親朋和睦,互相照顧,尤使老弱病殘得以善終的意識類約束文化,這也是容易招到人們反對和傳承吃力的原因

    在當代,重新定義孝,重新審視終老,重新樹立社會價值與和協觀,賦予孝禮更好的概念內涵與外延,使之成為共識,公認的民族文化,才能使之作為基礎教育,進入教科書

  • 2 # 不是天方夜談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經》雖然沒有引入語文教材,但是孝道的理念已經在各層次學校的課本中得到了滲透,對孩子們的孝道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現在各個學校的地方校本教材《三字經》、《千字文》、《孝經》、《二十四孝》等傳統篇目都不同程度的進入校園,文章裡有好多反映孝道的句子,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現行的初中語文課本中,比如莫懷戚的《散步》一文就反映了兒子與母親在散步時體現出的孝道,透過對文章中精彩段落的誦讀,讓學生從中得到感悟;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非常樸實,處處流露出一種父子間深深動人的情感,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和感激,如果教師能抓住關鍵地方去深化學生情感,就能起到很成功的激勵作用。各類課本中這種表現孝道的文字還有很多。隨著國家大力提倡文明新風尚,孝道將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尊老愛幼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

  • 3 # 大學專業深一度

    早已經不合時宜了

    封建社會才會那麼重視孝,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思想,更是一種治國理念。國家都是家天下,皇帝為了穩固統治,家的穩定,家族的穩定就非常重要了。有的朝代號稱以孝治國,孝經成為啟蒙讀物。其重要的思想是孝移忠,核心是忠君思想,畢竟帝王才是最大的家長。

    現代社會對孝的認知相對過去就不是強制,以往是高於道德的法律,道德法律化,不孝是會受到懲罰的。當然這種孝也是嚴格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守孝三年等等,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限定。如果現在按過去的孝道是很難執行的。

    隨著社會保障的完善,現在父母對子女的依賴越來越小,孝更多是精神上心理上的陪伴,加上物質上的支援。與《孝經》產生作用的社會背景差距太大,其很多理念早已經不適合當下的環境。《二十四孝》有幾個能得到認同,割肉喂母,臥冰求魚等等。

    《孝經》的理念與當下的實際分歧太大,放入教材也徒增笑而。

  • 4 # 草廬心語

    中華民族是個講孝道的民族,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現代社會,忙忙碌碌,但是“孝”的理念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儘管《孝經》沒有放進課本,但是形式多樣的“孝”的宣傳在學校和學生裡進行。比如黑板報

    比如考卷

    比如班會

    豐富多樣的“孝道”的教育比較適合現代的教育方式。所以《孝經》沒有放進課本,不代表現代人忘記了“百善孝為先”。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滋潤了我們華夏兒女,“孝”的優良傳統,我們世世代代都會繼承和發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媳對媽媽不好,作為姑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