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真我
-
2 # 只發歷史
我是一個資深的歷史愛好者,熱衷於奇奇怪怪的歷史故事。
說起漢武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一個傳奇的皇帝,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皇帝,有的人認為漢武帝功績斐然,堪稱千古一帝,有人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殘暴無情。其實我們看一個人要從兩方面看,今天我們就來說下漢武帝的功績。
漢武帝最大的功績,其實就是能打,打的周朝臣服,打的匈奴遷都,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的國土增加了,屬國也增多了,最主要的是漢武帝把漢的名氣打出去了,世界才開始認識到漢這個團體,這個時候還稱不上民族。有人說漢武帝這是窮兵黷武,其實想想,沒有漢武帝的戰爭,漢朝可能沒有以後很多年安定的環境發展,也不在需要送公主求和平了。
漢武帝第二個功績就是打下了西域,絲綢之路也因此建立,這條路為中國帶來了很多東西,無論是科技還是文化。最重要的是,古代最強兵種騎兵所用的馬,也因此開始被漢朝把握。
漢武帝的第三個功績就是對儒家文化的推行,讓儒的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
-
3 # 高原草民
漢武帝的主要的突出貢獻,大家都經常說的,像打匈奴,統一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類的我就不說了,我想說的是以下這個大家經常忽略的重要貢獻:
郡縣制的鞏固,大家都知道秦朝是中國就開始實行郡縣制,但是明顯那時候的人們還沒有那麼能接受郡縣制,主流思想還是覺得天下要穩定,必須實行分封制,所以後來才有了項羽分封天下。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就分封了幾個諸侯王,可是外人總是不放心啊,所以後來除掉了異姓王,分封劉姓王,心想這樣就都解決了吧,可是他沒想過,周室得天下也是封了很多同姓王的,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幾十年過去,諸侯王們與中央皇帝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大家都是高祖子孫,還會心甘情願地輔佐皇帝嗎?憑什麼你能做皇帝我就不能?
於是,前有七國之亂,後有淮南王叛亂,漢武帝深刻地認識到,有諸侯王,天下絕不會永久安寧(事實證明沒有諸侯王也不一定安寧),於是他頒佈了“推恩令”。
推恩令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
諸侯王們死後一般王位是由嫡長子繼承,其他王子是沒有資格的,但是朕考慮到所有人都是皇家子孫,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都可以繼承先王的國家了。具體怎麼操作呢:假如一個諸侯王有三個兒子,那諸侯王死後,就把他的國家分為三個部分,讓他的三個兒子都可以當王,這樣一個國家就變成了三個國家。
這個政策一出,有點頭腦的諸侯王都看出來漢武帝的心思,一個國分為了幾個國,那實力不就大大減小了嗎,所以有很多強烈反對,但是,諸侯王子們和諸侯王側妃就不一樣了,對王子們來說,以前父王一死我就只能看王兄的臉色生活了,萬一遇到個脾氣不好的王兄,恰巧以前還有過過節,那就比較難受了,現在有了這個政策,大家都是國王,我還用怕你嗎?對於王妃來說也是,女人嘛,以前服侍一個男人,大家都是互相嫉妒互相看不順眼的,老國王一死,自己的兒子沒有王位,難保昔日的王后現在的太后不會報仇(參照呂后對戚夫人),所以還是自己兒子有個王國靠譜一點,於是,這個推恩令就好歹推行出來了。
這個政令實施以後,天下的王國變得多了,小了,總之就是,諸侯王們造反的可能性變小了,有些諸侯王無後,中央政府就直接撤銷封國,漢武帝也是,找各種理由撤銷諸侯王的封國,而且現在王國很小了,造反明顯是自尋死路,所以也只能任漢武帝宰割了。
自此以後,漢朝的封國越來越少,直至封國完全被郡縣代替,郡縣制這一在中國實行2000餘年的制度才被穩固確定下來。
回覆列表
開闢了絲綢之路,開創了察舉制選拔人才,攘夷拓土,讓漢朝威名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還發展屯田的制度,頒佈太初曆,太初曆就是現在的日曆,興太學,太學就是現在的清華北大這些國立大學,影響極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