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候鳥南飛1987
-
2 # 不繫之舟22702094
三國戰將數馬超
馬超沒有呂布高,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金呂布銀馬超,這些都說明呂布第一,馬超第二,且看馬超戰績:八九合敗於禁,二十合敗張合,數合之間刺李通於馬下,于禁張合大家都很熟悉,都是曹操手下大將,尤其張合,後來曾於張飛大戰不分勝負,雙方交戰,被打敗一方再上者一般強於前面被擊敗者,于禁敗走,張合自以為強於于禁就上了,結果敗了,試想後面的李通應該自以為高於張合,所以上去要一試身手,不想卻被馬超刺死,縱觀整個三國,能二十合戰敗張合的除了顏良二十合敗徐晃可與之相提並論,再無其他人可比,李通,也是一員虎將,但在演義裡鮮有露面機會,因看到張合被擊敗,又認為自己武力高於張合(可能確實高於張合)才上去和馬超過招的,不想卻掛了,可想馬超武力之強悍,後面馬超五十合還擊敗曹洪,于禁樂進曾雙戰呂布不住,于禁只在馬超面前走了八九合,那麼馬超如果戰于禁樂進聯手也是不在話下的,但因為呂布是演義裡戰過三英而公認的第一,馬超只能第二了。
-
3 # 掌樂人生說歷史
我喜歡魏延,正史中的魏延是個正面人物,劉備打下漢中時,就授魏延漢中太守,比張飛的閬中太守強吧,魏延鎮守漢中十幾年,魏軍不能前進一步,正史裡諸葛亮很重視魏延的,至少比趙雲強,而且魏延也沒有造反,而是死於權力之爭,楊儀則完全是個小人,論武功後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前期估計也只有關張馬比他強,論軍事才能,將領裡只有關羽比他強,但魏延比關羽低調,寬厚愛人,所以沒出過什麼錯,所以我寧願要5個魏延,也不要五虎上將。
-
4 # 公子皇鋣
三國裡面最喜歡的武將是趙雲。
趙雲是武將,但又不僅僅是武將,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他英勇果敢、天資不凡。
提起三國,沒有人不知道白馬銀槍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他不僅僅是武將,也是儒將,明代鍾惺在《史懷十七卷》中說: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
後世對趙雲也是多有讚揚,劉備更是誇讚他“子龍一身都是膽”。羅貫中贊趙雲: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
5 # 歷史花布雨
三國裡的武將很多,有驍勇如關羽、呂布的,有智慧如周瑜、陸遜的,有忠貞如黃忠、趙雲者等等,這些名聲極大的將軍們自然很是招人喜歡。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名聲沒有那麼響亮,但一樣驍勇、一樣智慧、一樣忠貞的二線將領,傳說中呂布陷陣營的主將——高順。
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呂布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一直是三國第一武將,他靠著這份勇武打出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赫赫威名。然而演義畢竟只是演義,一個人的勇猛往往對戰局的影響很小,呂布能成為雄踞徐州的一方諸侯,靠的不僅是個人的武力和陳宮的智謀,還有一個人和一支尖兵非常重要,他就是高順和他的七百陷陣營。
在陳壽作三國正史《三國志》的時候,並沒有關於陷陣營的記錄,直到南宋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王粲所作的《漢末英雄記》的部分內容,陷陣營的名聲才漸漸顯露出來,而這支陷陣營的主將就是高順。據記載,呂布每次作戰,高順的七百陷陣營必然衝鋒在前,以凌厲的攻勢和強大的衝擊力衝入敵陣,打亂敵人陣腳,打散敵人陣勢,隨後大軍跟進,追亡逐北。
《英雄記》中說:“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關於陷陣營的實戰記載,主要在徐州之戰的過程中,在這次戰役中,呂布在進攻小沛的時侯,靠著陷陣營擊敗了擁有關羽、張飛等不世名將的劉備軍團,之後,又擊敗了前來救援的曹操猛將夏侯惇所部,取夏侯惇一目。
高順不僅作戰勇猛,還有十分高尚的品格,嚴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簡樸,善於自制,作為一個將軍他幾乎做到了完美。可惜的是,呂布並非明主,他知道高順的忠勇卻不重用,還用自己反覆無常的性格揣度別人,擔心高順造反,最後還奪了高順陷陣營的指揮權。
然而就算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高順仍然忠貞不二,在呂布窮途末路,生出怯戰之心的時候,高順最後一次向呂布建言“成敗之機,在此一戰,將軍何疑”。語罷,高順率所部獨自出戰,穿梭敵陣,最後因不捨部眾陷入重圍被俘,隨後呂布因部下作亂也被俘虜。在末日來臨的時候,呂布多方乞命仍然被殺,張遼投降曹操,只有陳宮與高順寧死不降,慷慨就義。後人提到高順每每敬佩惋惜,就杜撰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將中高順”的說法。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壯哉,高順!
回覆列表
三國裡,個人最欣賞的武將是曹魏的剛侯張遼;原因如下:
1.具備獨立指揮作戰能力,長期駐守合肥,抵禦東吳主力進攻不失地不損兵,魏國東部戰線一直平穩,保障了魏國國內發展、國力提升,為後來的伐蜀滅吳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2.勇武不亞於關張等超一流名將;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領800人衝陣東吳十萬大軍,使得孫權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張遼突出重圍之後,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圍的將士們而再次衝進入東吳十萬大軍。猛將眾多的東吳軍隊都無法擋住張遼,最終,被張遼擊破而敗走。從此,張遼威震江東。每當江東地區的小孩們啼哭不止,小孩們的父母就會說“張遼來了“ 來嚇唬小孩們,可見其勇武;
3.公私分明、人品貴重;當年,關羽暫時投於曹操營下,張遼與關羽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以關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尋問關羽的去留之心。 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若不說實話,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最終,張遼在擔憂關羽安危的同時,依然堅持履行“以情問之”的使命,而且,張遼還為關羽擔保“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張遼此舉,不但使得他與關羽之間的私人情誼得到了後世文人的千古傳頌,而且還被後世認為是為臣下者恪守責任、能識大體的表現。
綜上所述,可能武力不如許褚、張飛之類猛將,謀略不及孔明、荀彧這樣的智星,但是,文武兼備的張遼,在三國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中,亦是相當的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