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樂人生說歷史

    曹魏的幾代君主都知道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曹操就做過三馬同槽的夢,儘管如此,但還是不得不重用司馬懿,司馬懿是當時士大家族的代表,需要籠絡的,這樣有利於統治,司馬懿本人有大才,有卓越的軍事才能,還有恐怖的忍耐心和剋制能力,之所以一開始不清除他是因為曹魏需要這個能力強的權臣來穩固他的統治。而且當時曹家有能力的大有人在,就算司馬懿想玩花樣,也是能分分鐘滅了他,假如你把他兒子扣留,萬一他投敵或者記恨,日後瘋狂報復也說不定,而且這手段為人所不恥,並且他的兩個兒子也很厲害,司馬懿的成功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這是碰到曹爽這樣的慫貨,如果碰到曹操,估計就玩玩了,曹操這傢伙無論局勢惡化到什麼程度都不輕易言敗。

  • 2 # 嶼黎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三國後期總體人才凋零,魏國方面也是如此。

    二, 司馬懿威脅到曹氏家族皇位的時候,已經是曹芳在位的時候。曹丕,曹睿父子本身就有雄才大略,再加上曹氏貴族人才不少,領兵打仗可以和吳,蜀相抗衡,所以在軍中曹氏將領不少,自然司馬懿發展不起來勢力。

    三,曹芳繼位時八歲,司馬懿已經差不多60歲了,已經是超級壽星了(戰爭影響,三國時期平均壽命26歲),這個時候的戰爭,除了讓司馬懿領兵打仗外,沒有可用之才。把司馬懿的兒子作為人質來防止叛變,司馬懿完全可以用“年事已高”來拒絕領兵。沒有可用之人,有用之人又不去領兵,曹芳這個皇帝已經做不下去了,國家都要滅亡了!

    總的來說 曹家人才凋零 軍中無勢力

    用司馬懿皇位保

    與皇位比起來人質不人質不重要

  • 3 # 軸心時代講堂

    這個問題的背後答案,有三。

    其一,可從當時三國鼎立的人才觀(越後期人才越難的)看出,三國後期沒有人才的國家會很快走向衰退,而三國對於相互間的吞併卻讓戰爭長期持續,若不鼓勵人才培養,發展人才,將是危機四伏的。

    其二,曹操所建立的曹氏政權的人才制度(曹操的推賢令,以及使用人才的手法,曹操的歷代子孫曹丕曹睿都是學曹操的)看出。司馬懿有野心,但其有大才又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待他野心已成熟期,早已年近七十,想想就明白,那時的曹氏政權已在政治上出現了親貴腐敗的漫延,而年幼的曹芳還未能真正明白自曹操以來三代君主對於司馬懿士族群體的用人權術。

    其三,司馬懿本人,因其極為能忍,曹氏雖發現司馬懿有野心,然每每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都建功表忠心,讓曹魏放鬆了戒心。司馬懿自己不邀功,曹魏要獎勵司馬懿,自然把獎勵放在了他了兒子身上,而且這些獎勵雖說是歷練了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但其出發點也是為曹魏效力,這為以司馬懿為士族代表的人才釋放了重視人才的政策治度,對曹魏政權的穩固有著長期作用。

    綜合上面三點,作為答題者,我很清楚的覺得我用了歷史已成答案的事實說明事實不可改變,若這個問題真要讓我們從改變歷史的角度來改變問題中已成事實的歷史,曹氏讓司馬懿統兵而讓其子為質;那麼司馬懿帶兵可有三種改變歷史的本領。

    一,起兵反魏,滅魏後歸降蜀漢。

    二,起兵反魏,滅魏後自立政權。

    三,起兵反魏,滅魏後歸降孫吳。

    若問為何?請以問問題的聰明才智細細思考。

  • 4 # 黃立清3

    司馬懿為曹魏當政時期的頂級大才,名望頗深,自東漢以來司馬氏都是望族,根基很深,威望很高,並且司馬懿才智過人,旗下門生遍佈朝野,在曹操當政時期就已經是曹操的智囊,又被曹丕拜為老師,司馬懿有治國理政之才,通兵為帥之才,曹操早已發現其謀其才不在諸葛亮之下,當時三足鼎立正是用人之際,況且司馬懿一直以來都無實質的通兵之權,曹氏一族當時還有曹休、曹真、夏侯氏等統兵之大將,曹丕也是一代雄主,並不擔心司馬懿篡權亂政,司馬懿也沒有這個膽子,但是就因為曹丕和曹睿是短命短命的君主,才得以讓司馬懿權傾朝野,作為三朝元老樹大根深又老謀深算,又是曹睿欽定的託孤大臣,可為是天時地利人和,加上曹睿所託之人曹爽的自命清高,一手斷送了曹氏江山,司馬懿不管在軍隊還是在朝廷都無人可以撼動,曹氏政權可有可無了,軍權行政權都已落到司馬懿陣營,以晉代魏那只是時間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總決賽G1湯神能否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