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舀
-
2 # 秦野雁
洪秀全和楊秀清帶領太平軍一路跋涉,攻克金陵之後改名為天京,並且定都天京。這個時候,太平軍的目標還是很明確的。1853年,為了切斷清廷和江南的聯絡和鞏固天京,他們決定西征,佔領和控制長江的中游地區。然後,再率軍直奔北京,拿下清廷的老巢——北京,推翻清政府。即所謂的北伐。
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和吉文元三人率領2萬太平軍開始北伐。他們謹遵天王、東王“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的訓令,意思是說,快速推進,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北京,這是北伐的目的。一開始,北伐軍進展順利。6月便攻佔河南歸德府,準備從劉家渡渡過黃河。
北伐中,怎樣越過黃河,還真是個難題。他們的部署是,留下吉文元和朱錫錕率領少量人馬暫守歸德斷後,林鳳祥和李開芳率軍先去劉家渡渡河,吉文元和朱錫錕隨後來渡口會合。
吉文元和朱錫錕留守歸德府時,河南巡撫陸應谷率數千清軍來攻,被太平軍打的大敗。但是,清軍的後續部隊全部到達後。吉文元和朱錫錕只有放棄歸德,率軍赴劉家渡與林鳳祥李開芳會合。
由於黃河岸邊的船早被清軍燒光了,太平軍最終只找到了兩條船無法渡河。太平軍只能繞道西上,經開封、鄭州、滎陽,最後在汜水找到少量民船才得以渡河。由於船隻太少,光渡河就用了7天時間,耽誤了大量的時間。
由於身後有清軍託明阿,西凌阿等部追擊,北伐軍吉文元部一千多人還沒有渡河就被清軍截擊,只能掉頭南迴,最後還是被清軍消滅了。但是,林鳳祥和李開芳渡河成功。渡河後,他們直奔山西,雖然對北京形成了巨大的威脅。但是,他們畢竟人數太少,後路被清軍切斷,成了典型的孤軍深入。這樣的北伐,雖然說決策層是不明智的。但是,北伐將士卻是偉大的。他們在缺少糧食彈藥、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以區區兩萬人的兵力北伐,還能堅持兩年,有資格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戰史經典。
-
3 # 陶短房
掃北軍1853年6月在河南歸德府打破清河南巡撫陸應谷部,乘勝進至劉家口渡口搶渡,但清軍搶先將所有渡船遷往北岸,陳兵渡口,掃北軍不得不沿黃河南岸西行,攻開封府不下,在開封附近也沒找到船隻,於是繼續向西攻破鞏縣,在洛河上找到一些運煤小船,沿河直下汜水骨牌口,試圖搭建浮橋,但因黃河突然氾濫未遂,只好用煤船強渡,自7月2日至5日,約渡過三分之二後被清軍隔斷,已渡河的主力(林鳳祥、李開芳部,吉文元本人率其少部,人數本來就不多的朱錫錕部)北上圍攻懷慶府,未渡河的部分(吉文元大部)則南下,在安徽石牌附近重歸太平天國境內。
掃北援軍1854年3月初自蒙城一帶猛撲徐州境內,清軍唯恐丟失徐州兵力收縮,加上此時黃河下游剛剛改道,河防十分疏忽,太平軍11日抵達今天江蘇境內的豐工、包樓,14日起自蟠龍集渡口日夜趕渡,至18日清軍趕到時,主力曾立昌、陳仕保部已渡河,後隊許十八(許宗揚)部因接到安徽廬州(合肥)告急文書,放棄渡河回救安徽。
掃北軍在渡黃河時有兩三萬人,而且是太平軍精銳,但渡河遭遇重重困難,直到最後也只渡過一多半;掃北援軍在渡黃河時據說只有六七千人,卻輕鬆渡河(未全渡是因為後隊被叫回安徽),究其原因,是掃北軍渡河時清方在北方只需全力對付這一路,且黃河尚未改道,河防有成熟防線;掃北援軍渡河時刻意走了捻黨等民變勢力湧動的下游地區,且黃河改道,河防未及調整,加上清方還要分心對付長期盤踞河北的掃北軍(先後長期駐守阜城、東西連鎮),這些都讓原本只是偏師弱旅的掃北援軍,反倒更輕鬆地渡過了黃河。
-
4 # 海研會
黃河是太平軍北伐時必須克服的天塹,太平軍北伐初期就對這一問題有所注意,可以從太平天國北伐進軍的路線看出端倪,即繞開清軍河防嚴密的地區,尋找薄弱點渡河。
2萬多太平天國北伐軍於1853年5月13日從浦口出發後,進入安徽境內,沿著滁州、鳳陽、懷遠、蒙城、毫州一線運動,當太平軍到達毫州後,清廷判斷出這支太平軍可能有渡河北上的意圖,於是緊急下令黃河沿線的直隸、山東兩省加強河防。
此後太平軍從安徽進入河內境內,預備在河南歸德東北的黃河古渡劉家口(今河南商丘劉家口集)渡河,而後進入山東北上直隸,然而抵達劉家口集河岸後發現,這一河段上的船隻都被清軍提前拘至北岸,太平軍無船可用。於是太平軍又沿著黃河南岸向西行動,邊打邊走,尋找渡船,最後中6月26日到達汜水鎮(今屬河南滎陽),於洛河河道里發現一批運煤的民船,於是利用這批民船在汜水鎮古柏嘴搶渡黃河,至7月3日大部渡過了黃河。
回覆列表
1855年,太平軍北伐共兩萬人,由林風祥,李開芳率領,從揚州出發,破安徽風陽。進展迅速,入河南,佔歸德。準備渡黃河,但因清軍堵截未成,於是轉入山西,當時有許多挖煤工入伍,收集到挖煤船隻,由山西渡黃河,由於清軍追至未能盡渡,於是一部分南下與西征太平軍匯合,林,李帶領北伐軍孤軍前進,進佔山西和直隸交界的臨名關,一直打到靜海,天津附近,咸豐驚恐萬狀,準備逃出北京,忙派清軍堵截,據史記載,當時已逃離北京的王公貴族有三萬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