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年入夢

    簡樸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選單,因為這些選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 2 # 流星咚咚

    愛因斯坦說:“在全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瑪麗.居里。”居里夫人不追名逐利,就連《居里夫人傳》這篇自傳也是她應朋友之邀而寫。這朋友對她來說不只是朋友,更是恩人,也許是給她最寶貴東西—“一克鐳”的貴人。《居里夫人傳》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居里夫人自傳,第二部分皮埃爾.居里傳。這本書語言簡練、樸實,但我們仍能從文字中感受到居里夫人一生的悽苦、困難、辛酸、感動、堅韌的歷程。

    瑪麗.居里出生于波蘭,她9歲就失去母親,好像上天註定要磨礪她所以就不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中學畢業後,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她選擇讓姐姐上學,自己堅持了家教生涯。但她不曾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她努力學習,自己完成高中學業,終於實現了去巴黎大學學習的願望。四年的大學生活,住閣樓、絕友人,孤燈一盞,用盡全力補差距,最終以物理第一,數學第二的優異成績完成大學之夢。她的姐姐,兄弟對她說:“這是她人生最英勇最輝煌的時刻”。而我想說:居里夫人一生都是最英勇最輝煌的時刻。27歲那年她應朋友之邀去拜訪。她第一次見到了她生命中的那個他—身材修長、兩眼炯炯有神、笑起來穩重而溫和。他們談工作、談理想、談人生,如兩顆金子相碰撞發出更耀眼的金光。他們相知、相戀,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理想目標。他們為了理想,為了科學,在困難重重的艱苦條件下,四年在大棚底下忙碌的身影在我腦中浮現。他們的堅韌,堅強的心靈讓我們震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在9000千克瀝青渣中提煉出“鐳”。可能你會認為他們從此便打開了幸福之門—金錢、名譽、名利。錯、錯、錯!他們沒有申請專利而謀取利益,相反他們則無條件的向外界公開他們的發現以及提煉“鐳”的方法。這也是“鐳”工業在法國興起卻在美國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37歲上天由把它邪惡的一面對向了她,她失去了她的愛人,她的老公,她的精神伴侶,一個有著共同理想,一個給她精神支柱的人。她痛苦,欲語淚先流。但這一切的苦難並沒有摧毀它,打到她,她把對丈夫的愛,對丈夫的回憶統統化為前進的動力。她始終記得丈夫說的那句話:如果一個人先走了,另一個人哪怕沒有了靈魂,也要繼續工作下去。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堅守丈夫的工作崗位,用餘生完成他們共有的理想,為科學事業而奮鬥終生。

    在皮埃爾.居里傳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正如他哥哥雅克所評價的:“他是一個天才,他的智慧無人能比擬”。他無私、奉獻,熱愛科學的精神讓人敬佩。在他離開後,就猶如科學界一顆璀璨的明星隕落,是法國人民的遺憾,更是全國人民的遺憾。他的離去讓瑪麗.居里失去靈魂。在她的日記中她用三千多字詳細回憶了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最後幾天。回憶那麼清晰、語言那麼具體。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的心在滴血,她的眼淚如珠而落。她把對皮埃爾的愛用自傳和日記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猶如她說的,她要把這些內容如一束花獻在他的墳前,讓人們永遠記住他,緬懷他。她做到了,真的做到了。她完成了她的使命,完成了上天降給她的大任。我想說:他們為科學的貢獻將永垂不朽,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不用了......讓我安靜點吧!”她安靜地離開,卻留下了不平凡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黎明演唱過的粵語金曲哪首最動聽?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