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
2 # 看鑑
清朝初期,順治帝頒佈的《剃髮令》,曾讓許多不肯留辮子的中原人民丟掉了腦袋。這讓人不禁要問,滿人為什麼這麼執著於留辮子呢?
其實,“剃髮留辮”並不是滿人的專利,幾乎世界各地的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都有這樣的傳統。如果你體驗過西伯利亞的寒流,就能理解這一點了。人類發源於熱帶和亞熱帶,人類的頭髮更多的是為了防曬和隔熱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保暖。在寒帶地區,人類更多地是依靠帽子一類的東西來為頭部保暖。戴著皮帽在冬季奔跑一段時間,就會讓你滿頭大汗,而一旦靜下來,留在頭髮中的汗水會迅速解凍,從而導致汗水與頭髮結成冰碴兒與皮帽粘黏在一起,只要把頭髮剃掉,就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
但是,如果這是為了適應自然而剃的發,那為什麼滿人還要留一條小辮子呢?這是清朝初期時的髮式,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的“金錢鼠尾辮”。 這種髮式基本與光頭無異,他們為什麼不能把頭髮直接剃光呢?
其實這是屬於社會層面的需求。在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部落之間的戰爭頻繁,族群之間需要一種快速區分敵我的標誌,而紋身這種常用的方式,在北方寒冷地區又不方便展示。因此,辮子就成為了北方遊牧民族用來區分族群最簡單的一種方式。而部落內部統一的髮辮,也能使部落成員更加團結一致。
所以,滿人留辮子其實跟大多數北方遊牧民族一樣,只是出於對自然的適應和社會的需求罷了,但是從17世紀開始,它卻成為了所有漢人的恥辱。
清朝男性把頭髮剃掉一部分是清朝統治者的一種統治策略,即透過身體上和服飾上的規訓與懲罰,來實現對漢族人心靈上的規訓與懲罰,進而實現少數民族部族政權對中原的控域。
時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清朝統治者准許漢族人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性和傳統文化,但是必須使用滿洲人的髮式,一方面是一種征服性的姿態和象徵,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為了方便統治和管理,因為滿洲人的髮式容易讓人抓住後面的小辮子,不過這只是一種戲謔的說法。
清朝人的髮式有一個歷史性的演變過程,最開始是金錢鼠尾。因為滿洲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為了方便戰鬥,所以頭髮是越少越好。後來隨著八旗子弟的日漸腐化,辮子也越來越長,演變成我們電視劇中所見到的模樣。
關於這一演變,民間也有很多說法,什麼女子留男子不留,僧道留俗家不留等“十留十不留”等一些說法。這在本質上只是清朝政府的一種統治策略,等到辛亥革命之後,民國肇作,漢人當家,自然又開始剪辮子了。西方文化強勢,開始流行短髮等新式髮型。
辮子是歐洲亞洲北方蠻族的常見髮型,剃髮留辮在中東和北美都有,不能因為說滿清後期腐敗無能,被外國侵略,所以連帶著頭髮也就醜了,否則大英帝國的官員和士兵們為何一直戴有辮子的假髮呢。清朝對漢族人的壓迫和屠殺,清朝後期的衰落,和髮型本身的問題是三個不同的問題,不可混為一談。然而直到今天西方辱華雜誌漫畫依然以“金錢鼠尾”來侮辱中國人,這一野蠻人的標誌留給後世的僅僅是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