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簡介(圖1)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晉書》孫楚語),日本近代作家,生於江戶的牛迂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
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2004年11月改為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
2.群像導圖
圖2 人物群像
圖3 貓類群像
3.文章簡評
《我是貓》這部作品誕生於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正處於日本國內波詭雲譎的時代。一方面,資本主義興起,國門逐步洞開,歐風美雨以山雨欲來之勢侵襲日本;另一方面,國內傳統制度與文化禮儀佔據大眾的思想高地,受到中國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在世紀更迭時期,日本人民在新舊交替間的衝突、迷茫、追新等各類情緒交融激盪,人們在抗議中沉沒,在沉沒中掙扎......它被譽為大和民族在明治時期精神反饋的“冥思錄”之一。
在小說情節上來說,該書以貓的視角展開,角度新奇。貓兒寄居在苦沙彌——一位因循守舊,孤高自傲又愚而不知的舊派老師家中,以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他們的對話,窺探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並不吝發出自己的見解與批判。比如它抨擊世人的愚昧:有的人見了我,常說什麼:“像貓那樣,多快好啊!”想快活就快活唄,誰也沒求你們那麼蠅營狗苟的呀!他們自找麻煩,幾乎窮於應付,卻又喊叫“哭啊,哭啊”。這好比自己燃起熊熊烈火,卻又喊“熱啊,熱啊”。對人類社會發出詰問:“……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起,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莫非所謂社會,便是全體瘋子的集合體,像細胞之於生物一樣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過活下去?說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達理,反而成為障礙,才創造了瘋人院,把那些人送了進去,不叫他們再見天日。如此說來,被幽禁在瘋人院裡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瘋人院牆外的倒是些瘋子了。說不定當瘋人孤立時,到處都把他們看成瘋子;但是,當他們成為一個群體,有了力量之後,便成為健全的人了。大瘋子濫用金錢與權勢,役使眾多的小瘋子,逞其淫威,還要被誇為傑出的人物,這種事是不鮮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塗了。”
就人物構架上,選角也非常富有特色,冥頑不化的苦沙彌、幽默智慧的迷亭、慷慨仗義的木村、趾高氣揚的金田夫人——“鼻子”、活潑頑皮的學生、唯利是圖的鈴木等...眾人遊離於傳統與新潮之間,批判者有之,融入者有之,矛盾者亦有之。
在語言上,《我是貓》剛柔並濟,富於變幻,行文活潑,言語鏗鏘。它將江戶文學的幽默風趣,漢學的古典與雅緻,西學的深刻與酣暢融為一體。時而對可笑之事加以大書特書,營造荒誕可笑的氛圍;時而寓深刻的哲思於慣常的行為模式間;時而將激辯高昂的情緒掩藏在平淡意趣的日常對話中。比如哂笑人類的狹隘自私:“人,喜歡把海闊天高的世界用小刀零切碎割,畫出自己的領域,並在其中畫地為牢。只在固守立足之地,任何時候也不越雷池一步。“比如探討人類的精神追求與行為模式的矛盾:“原來,謾罵風流鬼的人,大多沒有風流的資格;自命風流的人,也大多沒有資格風流。”
從貓本身來說,它也是個值得探討的物件。貓兒博聞強識,從西方的荷馬、笛卡爾、尼采到東方的老子、陶淵明、韓愈等等;從古時的孔孟、畢達哥拉斯等,到近現代的貝多芬、莎士比亞等名人,對各類學說和趣聞秩事信手拈來,顯示了貓兒非凡的文化底蘊。另外,貓兒洞悉人性,以人類的對話、日常行為為素材,將人性進行深刻剖析。同時針砭時弊,對社會的不正之風(如拜金之氣)有獨特的見解和思索。另一方面,貓兒也沾染了俗世氣息,在某些方面顯示自己的愚笨刻薄,比如將主人家搞得團團糟,並遭到鄰居的嫌棄;最終由於不知酒桶會溺死貓,而喪失了性命。
這是一本帶著苦艾餘韻的小說,“讓我們回到一百年前日本,經歷一段雖然吵吵嚷嚷,但終究還挺愉快的神遊。”譯者如是說。
4.名句摘選
今晚的夜色真美(今夜は月が綺麗ですね)。
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
發揮才智,則鋒芒畢露;憑藉感情,則流於世俗;堅持己見,則多方掣肘。總之,人世難居。
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處暗也多,歡濃之處愁更重。
1.作者簡介(圖1)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晉書》孫楚語),日本近代作家,生於江戶的牛迂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
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2004年11月改為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
2.群像導圖
圖2 人物群像
圖3 貓類群像
3.文章簡評
《我是貓》這部作品誕生於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正處於日本國內波詭雲譎的時代。一方面,資本主義興起,國門逐步洞開,歐風美雨以山雨欲來之勢侵襲日本;另一方面,國內傳統制度與文化禮儀佔據大眾的思想高地,受到中國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在世紀更迭時期,日本人民在新舊交替間的衝突、迷茫、追新等各類情緒交融激盪,人們在抗議中沉沒,在沉沒中掙扎......它被譽為大和民族在明治時期精神反饋的“冥思錄”之一。
在小說情節上來說,該書以貓的視角展開,角度新奇。貓兒寄居在苦沙彌——一位因循守舊,孤高自傲又愚而不知的舊派老師家中,以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他們的對話,窺探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並不吝發出自己的見解與批判。比如它抨擊世人的愚昧:有的人見了我,常說什麼:“像貓那樣,多快好啊!”想快活就快活唄,誰也沒求你們那麼蠅營狗苟的呀!他們自找麻煩,幾乎窮於應付,卻又喊叫“哭啊,哭啊”。這好比自己燃起熊熊烈火,卻又喊“熱啊,熱啊”。對人類社會發出詰問:“……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起,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莫非所謂社會,便是全體瘋子的集合體,像細胞之於生物一樣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過活下去?說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達理,反而成為障礙,才創造了瘋人院,把那些人送了進去,不叫他們再見天日。如此說來,被幽禁在瘋人院裡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瘋人院牆外的倒是些瘋子了。說不定當瘋人孤立時,到處都把他們看成瘋子;但是,當他們成為一個群體,有了力量之後,便成為健全的人了。大瘋子濫用金錢與權勢,役使眾多的小瘋子,逞其淫威,還要被誇為傑出的人物,這種事是不鮮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塗了。”
就人物構架上,選角也非常富有特色,冥頑不化的苦沙彌、幽默智慧的迷亭、慷慨仗義的木村、趾高氣揚的金田夫人——“鼻子”、活潑頑皮的學生、唯利是圖的鈴木等...眾人遊離於傳統與新潮之間,批判者有之,融入者有之,矛盾者亦有之。
在語言上,《我是貓》剛柔並濟,富於變幻,行文活潑,言語鏗鏘。它將江戶文學的幽默風趣,漢學的古典與雅緻,西學的深刻與酣暢融為一體。時而對可笑之事加以大書特書,營造荒誕可笑的氛圍;時而寓深刻的哲思於慣常的行為模式間;時而將激辯高昂的情緒掩藏在平淡意趣的日常對話中。比如哂笑人類的狹隘自私:“人,喜歡把海闊天高的世界用小刀零切碎割,畫出自己的領域,並在其中畫地為牢。只在固守立足之地,任何時候也不越雷池一步。“比如探討人類的精神追求與行為模式的矛盾:“原來,謾罵風流鬼的人,大多沒有風流的資格;自命風流的人,也大多沒有資格風流。”
從貓本身來說,它也是個值得探討的物件。貓兒博聞強識,從西方的荷馬、笛卡爾、尼采到東方的老子、陶淵明、韓愈等等;從古時的孔孟、畢達哥拉斯等,到近現代的貝多芬、莎士比亞等名人,對各類學說和趣聞秩事信手拈來,顯示了貓兒非凡的文化底蘊。另外,貓兒洞悉人性,以人類的對話、日常行為為素材,將人性進行深刻剖析。同時針砭時弊,對社會的不正之風(如拜金之氣)有獨特的見解和思索。另一方面,貓兒也沾染了俗世氣息,在某些方面顯示自己的愚笨刻薄,比如將主人家搞得團團糟,並遭到鄰居的嫌棄;最終由於不知酒桶會溺死貓,而喪失了性命。
這是一本帶著苦艾餘韻的小說,“讓我們回到一百年前日本,經歷一段雖然吵吵嚷嚷,但終究還挺愉快的神遊。”譯者如是說。
4.名句摘選
今晚的夜色真美(今夜は月が綺麗ですね)。
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
發揮才智,則鋒芒畢露;憑藉感情,則流於世俗;堅持己見,則多方掣肘。總之,人世難居。
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處暗也多,歡濃之處愁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