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應該32

    演義是這麼說,還把魏延說成是反賊。事實上是諸葛亮不想武將統領軍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看來太魯莽不可能成功,這樣的人不適合帶兵。但是自己一死魏延在軍隊的威望超過其他人,兵權的自然落入魏延之手。

    諸葛亮是沒想到自己會比魏延這個武將先死,諸葛亮在位期間大力提拔謀士,魏延之後全是謀士,你很難想象一個晚期投降過來的姜維,論軍功不可能一下子超越馬岱,王平,廖化等名將,說明當時諸葛亮對謀士都是破格提拔。就是為了自己死後可以有謀士繼承自己的位置。

    很不幸的是自己染病早逝,為了諸葛亮所謂的大局只能犧牲魏延,於是魏延被算計負責斷後,然後又一反叛的罪名說他這是去投靠魏國而被斬殺。

  • 2 # I愛Pink

    在真實的歷史中,事情並非如此。魏延最後確實是死在馬岱的刀下,但馬岱本身只是一把刀,殺魏延的還不是他。

    諸葛亮給楊儀、費禕、姜維囑託後事的時候,並沒有下令誅殺魏延,而是說,魏延要是不願意聽從,就隨他去。因為諸葛亮清楚,蜀國的人才已經面臨斷代,魏延又沒有投靠魏國的想法。平白殺掉一員大將,對於蜀國來說,損失慘重

    其實殺死魏延的,是楊儀。這兩個人都是被諸葛亮認為有才的人,一個能打仗,一個能當參謀。楊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很快給諸葛亮一份後勤參謀作戰計劃。但他的缺點在於心胸狹小,沒有度量。而偏巧魏延又是一個極為孤傲的人,屬於平時沒朋友的那種。他和楊儀互相舉報對方造反的詔書送到成都時,居然沒人保他,可見跟其他大臣的關係一般,

    諸葛亮死後,這兩個人開始內鬥。魏延主張不退兵,由自己率領大軍繼續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楊儀不同意,最後先是派遣王平勸說大軍返回蜀國,又派遣馬岱殺了魏延。

    魏延被誰殺死的? 不是馬岱、諸葛亮, 而是他

    但楊儀最後的結局也並不好,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他身上再次發揮作用。按照諸葛亮的遺囑,他被拜為中軍師。可楊儀並不滿意這個職位,不止一次的出口抱怨,如果自己當日帶領大軍投靠魏國,早就是高官厚祿了。

    這樣的言辭傳到皇帝耳朵裡,楊儀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削職流放,但還是經常出言不滿,最後被關進監獄裡,被逼自盡,時年46歲。

  • 3 # 卜奎

    諸葛亮看出後蜀時期,老將凋落無人可以壓制魏延,所以交待楊儀。而楊儀看出魏延對其不信服,認為自己的資歷很高,又在理念上與當時國情不符,一心向要進攻。就這樣被楊儀指使馬岱刀斬了。

  • 4 # 崧哥說歷史

    魏延死時諸葛亮早已過世多日,自然不可能是諸葛亮殺的魏延,但是魏延之所以死亡卻是因為諸葛亮在自己死後為蜀軍所做的安排,說魏延因諸葛亮而死也說的過去。魏延是蜀漢的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可謂身份貴重,在當時的北伐軍中地位資歷應該算只在諸葛亮之下,但是諸葛亮的安排卻是在他死後馬上退兵,並且安排魏延斷後。這引得了魏延的不滿:認為即使諸葛亮死了,可是還有他魏延在,應該由他繼續領導蜀漢北伐。於是就引出了楊儀和魏延的矛盾,最後被楊儀指使馬岱斬殺了。所以說真正殺魏延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馬岱,幕後主使者是楊儀。

    魏延為什麼會不答應斷後呢?為什麼諸葛亮明知道魏延不會斷後還要安排他斷後呢?(三國志記載: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可見諸葛亮是預見到魏延不會斷後的。)

    這就關係到了蜀漢權利的移交了,諸葛亮一死,蜀漢政權的最高權利就出現了真空,這個時候自然是最先回到成都的人更加有利,而諸葛亮安排魏延斷後,顯然是不打算把自己的權利移交到魏延手裡,等魏延斷後歸來,權利的分配可能早已結束,魏延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拒絕斷後。

    所以說魏延死亡的真相是死於蜀漢政權的權利鬥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座女生和那個星座男人最適合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