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貪吃的粑粑巖
-
2 # z山海
不同於《水滸傳》中人物多屬虛構,歷史上確有義士武松其人,但並不在宋江農民起義隊伍中。
《水滸傳》作者,為小說增加情節,渲染氣氛,借重武松義士大名,移花接木,把義士武松從江南杭州移植到北方水泊梁山。
義士武松,在史上確有其人,本為江湖武術藝人,武功高強,在浙江省杭州街頭演藝時,被時任杭州知府高權相中,起用為都頭,視為得力親信吏員,後擢升提轄。
高權後因權臣蔡京陷害去職,武松亦遭解職,蔡京之子蔡鋆出任杭州知府,專橫跋扈,欺壓民眾,時人呼之為“蔡虎”。
武松一為為報高權知遇之恩,二基於為民除害而刺殺蔡鋆遭難,《水滸傳》作者把武松刺殺“蔡虎”,而演繹成景陽岡徒手打死吊晴白額猛虎。
杭州市民感武松忠義,斂其屍體葬於西湖岸畔,今杭州尚存宋義士武松墓為證。
僅供參考。
-
3 # 吃不起肉的學者
《水滸傳》作為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相沿是施耐庵所著的。關於施耐庵的身世已不可考,相傳他是元朝的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當過官。後來因為和上司不合,辭官回家著書。
歷史上的武松也是英雄義士,不過沒“水滸”裡那麼傳奇,什麼打虎啊殺嫂啊殺西門慶啊打蔣門神啊飛雲浦鴛鴦樓等等。。。都沒,更不是上梁山的行者。他是為民除害,刺殺了一惡貫滿盈的貪官(奸臣蔡京的兒子),被抓後處死了。
武松是個常在湧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路經此處,看見武松武藝出眾,於是便讓他到巡府幹差事,不久後受任都頭。後來,因功升為提轄。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回覆列表
俗話說:馬上林沖馬下武松。回看水滸,確實不曾發現武松騎馬作戰的記錄,皆是步戰,梁山排名也封為步兵統領,步戰數一數二。歷史上的確有武松,而且同樣是位武藝出眾、為人正直的英雄。據《浙江通志》等史料記載,武松原是江湖藝人,他身材偉岸相貌堂堂,經常在杭州湧金門外舞槍弄棒。一日杭州知府高權見到了武松,發現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品行也十分不錯,就提拔他做了衙門的都頭。很快,武松憑藉自己的本事,做到了提轄一職。後來高權被朝廷小人陷害罷官,武松也被革職。杭州新來的知府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此人上任後,胡作非為,禍害一方,百姓無不氣憤。這個時候,武松決心為民除害,殺了這個奸臣的兒子。一日,武松見蔡鋆出門,乘其不備,拔刀結果了他的性命,武松因此被捕入獄。被捕後,武松遭到了陷害,很快就命喪監獄。杭州百姓為了紀念武松為民除害的義舉,出資為其建墳立碑,武松墓現仍在西湖邊上,武松的義舉為後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