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地產柏原崇

    題主其實想問的應該是法德意在歷史上的一段淵源,那就是查理曼帝國時期的統一,而在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時他們簽訂了瓜分帝國的《凡爾登條約》,法蘭克帝國分裂後形成了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分別成了今天法,意,德三個國家的雛形。

    他們分家的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法蘭克帝國儘管號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但依舊掩飾不了其蠻族政權的本質,查理大帝也未能擺脫傳統的束縛,那就是將帝國的領土不斷分割繼承,他本來準備將帝國分割給三個兒子,所幸兩個兒子先行去世,所以最終帝國完整地傳承到了虔誠者路易手上。

    而到了虔誠者路易手上,比起查理大帝,他更加沒有威望去管理這麼龐大的政治實體,所以他很快就決定按照法蘭克人的傳統將帝國分封給幾個兒子。公元817年,其長子洛塔爾得到中部義大利的土地併成了皇位繼承人,次子丕平得到了阿基坦,幼子德意志人路易則分到了巴伐利亞。後來虔誠者路易的續絃又生了一個兒子——禿頭查理。皇族間的矛盾頓時凸顯出來,在838年丕平去世後,情況有所緩和。

    最終在840年虔誠者路易去世後,禿頭查理和德意志人路易結成同盟反對長子洛塔爾,徹底將帝國三分,就是各自擁有獨立的主權,843年,三人簽訂了《凡爾登條約》。

    第二,就在於查理曼帝國致命性的弱點——缺乏文化上的統一和凝聚力。沒能像秦始皇那樣做到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最終在文化形態上將國家統一起來,負責文化和教育的不是國家,而是羅馬的基督教會。而教皇為了自己的權威,他寧可看到一群對自己奉若神明的分裂小王國,也不希望看到一個擁有挑戰自己實力的大帝國,所以說不可能像中國儒士那樣盡心盡力地去維護帝國的統一,因為儒士和世俗君王權威增強的利益是相附的,而教會和世俗君王權威增加卻是有利益衝突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那些被查理曼征服的地區也只是口服心不服,他們本身的文化和語言依舊保留下來,並隨著時間的發展呈現出分化的趨向,比如薩克森,巴伐利亞,倫巴第。

    萊茵河以西的日耳曼人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較深,語言逐漸拉丁化,相反,東岸的薩克森人,法蘭克尼亞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還保留了傳統的日耳曼方言,這兩種語言的區分在德意志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簽訂《斯特拉斯堡誓言》時已經十分明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買一款帶有NFC功能,無劉海,無下巴,無挖孔的價位3000元的手機,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