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北洋哥

    怎麼說呢!其實作為80後的我也是覺得現在的年沒有年味了!以前我很窮,但是過年很開心很快樂。現在有錢了,缺找不到兒時的那種快樂!我們的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缺總是和最親最近的人無法溝通!現在更多的時候只剩下回憶了!

  • 2 # 芳FX欣

    穿越時光的留年:說到七零後,相信大家都知道七零後的人們大都苦過來的,那時改革的春風沒拂面,很多七零後的家庭由於經濟沒有出變,工作不好找,.即使有活做,但工資低,平時都沒什麼好吃好穿的,好玩的。

    可一到過年,再不好的家庭也要弄點好吃的,給孩子做新衣服,買玩炸的火炮……

    看著平時沒常吃的好菜淆,口水都會打轉。穿著花布新衣的小孩跑去鄰居家炫耀著轉轉,有新衣服了心裡美滋滋的。拿著紅紅的帶有火線的鞭炮,用一柱燃的香去點放在牆邊的炮線,待見然,捂住耳朵趕緊跑……這麼美的童年年記憶讓人心常常盪漾著。

    時光在改革創新的歲月裡穿梭,七零後的孩子們陡然成年當家了!在祖國騰飛的今天,人們過著小糠如意的生活但有著不一樣的煩腦,因為今天我們要為隆重的年備各樣年貨,更還得給孩子備紅包,買新衣,走親串友禮尚往來,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錢,一年的辛勞,在年就會花掉一個月或二個月的新水……

    所以長大後的七零們當然願過小時的年,無憂無慮,快樂至上!

  • 3 # 無名Dr小姐

    那個時候生活水平沒有這麼好,過年的饅頭豆包年糕都只能自己做,而不是現在直接買,那時候要提前買衣服或做衣服的,然後放起來到大年初一再穿,不像現在天天可以買新衣服,那個時候人們吃不上喝不上,過個年就可以吃到平時根本不捨得買的肉和魚。

    現在的社會雖然發展越來越快,可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樂趣,簡化了過程,直接取得結果,自然不會感到太多的快樂了

  • 4 # 霧之光流

    70後小時候的中國,大概是在1976年到1992年之間吧,社會的物質不像現在這樣豐富,社會的文化也不像現在這樣多元多彩。

    既然很多東西都沒有,那麼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大人小孩兒都開開心心地過傳統大節日-春節,充分去感受家庭團圓、穿新衣、吃美食、領紅包、放鞭炮、逛廟會的快樂。留給70後孩子的春節印象也特別深刻,那時的孩子都特別期盼過春節!

    這就像吃糖一樣,含在嘴裡很甜,泡在一碗水喝,就不太甜了,如果用一鍋水來泡,那就更不甜了。

  • 5 # 如酒之醉

    七零後的童年生活,大致主要在八十年代。那時候,國家開始了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條件在逐漸改善。尤其是農村人的生活,因為包產到戶政策的實施,正在擺脫貧困少吃的生活狀況。

    中國的農民,尤其是剛進入改革開放時代的農民,是最易滿足,知足的群體。能吃飽飯了,能有點餘糧了,不再為吃不飽肚子犯愁了,人們的臉上都自然而然洋溢著知足歡暢的笑。

    我還依稀記得七十年代末,包產到戶前,莊稼收割打碾完畢後,全隊人在麥場上分口糧的情景。人們為秤桿的高低爭得面紅耳赤,為記錯的一個工分而追前攆後地找人對質。那時我雖然年紀還很小,但分完糧食,跟著大人們拉糧回家時,我能明顯感覺到大人們的沉悶。到我懂事後,我明白了那沉悶的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愁苦心情啊!一年勞動到頭,面對分得的那幾袋糧食,一家老小一年的生活該怎麼維持啊!

    進入八十年代,包產到戶政策正式實施,又趕上天公作美,風調雨順,一個大豐收年,人們的精神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我人生的第一份壓歲錢就是在那一年得到的。那年的除夕夜,全家人吃過飯,圍坐在奶奶身邊,大伯父讓我們姊妹們給奶奶磕頭拜年。我們磕完頭後,每個人得到了一塊錢!我們老家人叫“年錢兒”。一塊錢,對那時候從來都沒有拿過錢的孩子來說,那是一筆多麼巨大的鉅款啊!要知道,那時候一盒火柴才二分錢啊!

    在那時,家裡有時來親戚,給小孩子們一人給幾粒水果糖,就能讓我們甜蜜、高興到無以形容,禁不住就要跑到外面去給自己的夥伴們大大的炫耀一番!

    而現在的七零後,都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正大的時候。對過年,七零後自然也就是上要讓老人高興,下為了孩子快樂!自己小時候那種單純的心理狀態早就被生活糟蹋得七零八落,亂七八糟了。想要找到自己小時候過年的那種單純,簡單的快樂顯然已經是不可能了。

    面對生活,時候是向前不止的,小時候的快樂來自於心裡的單純,回憶小時候快樂、有意思的事,這也是我們現在的快樂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中末日使者該如何出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