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在鹿鳴湖畔
-
2 # 李澤俊
在戰國長達兩百多年的戰火風雲中,可謂名將如雲,群星璀璨。
從魏國開始變法,就誕生了全能的戰神吳起,到商鞅在秦國變法,富國強兵,打造了一支六國談之色變的強大秦軍,再到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以後,鍛造了一支天下勁旅。
在那個炫目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產生了卓越的將領。
一般認為,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李牧,廉頗和王翦,但在我看來,還應該加上一位吳起,姑且稱之為戰國五大名將。
第一名,吳起,堪稱全能戰神。
吳起在這五人中非常特別,人生經歷非常豐富,能力最位全面,他不是能領兵打仗,更可以變法和管理國家,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全才!
吳起出生於衛國,後效力於魯國、魏國和楚國。
他屬於典型的“你給我一絲陽光,我還你一片燦爛””,只要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君能夠重用他,他就可以讓這個國家迅速的富國強兵,攻城掠地。
他在魏國時,打造了一支堪稱當時地表最強的魏武卒,同時,把河西之地經營得固若金湯。
他率領5萬魏武卒就大勝秦國50萬軍隊,導致秦國幾十年不敢往東邊前進一步,可謂奇蹟!
吳起離開魏國來到楚國以後,又迅速讓楚國崛起成為一個超級強國。
一向戰鬥力不強的楚軍,戰鬥力瞬間達到了歷史頂峰。
儘管因為楚悼王去世,吳起的改革和變法功敗垂成。但是吳起就像戰國時期一顆最璀璨的流星,他的光芒,舉世無雙。
第二,白起,秦國的殺神。
說起白起,大家首先會想到一個詞叫做人屠。
確實,他留給後世最深的印象和標籤就是殺人機器。
在白起的率領下,秦軍鐵蹄所至,寸草不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雖然人屠這個詞很殘忍,但也客觀表現了白起偉大的軍事才能和戰績。
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不得不承認,白起是戰國時期無可匹敵的戰神,六國在他的蹂躪下,幾乎沒有抵抗之力。
他最經典的一戰就是長平之戰,他一舉擊破趙軍,坑殺趙國有生力量40萬人,從此趙國一蹶不振。
所以在武力值和消滅敵人的數量上,白起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
第三,王翦,秦朝第一開國功臣。
按照秦朝開國功臣排名的話,王翦功勞最大,他最偉大的一戰就是滅楚之戰,他帶領五六十萬秦軍。傾國而下,和楚軍項燕進行了一次大決戰,最終擊破楚軍,楚國就此滅亡。
所以,王減是屬於滅國戰當中,進行大決戰的統帥。
第四,廉頗,廉頗是戰國第一防守大將,也是趙國最後的屏障。
廉頗統率軍隊防守力之強,就算是白起也沒有太多辦法。
長平之戰,趙軍為何會敗?
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趙王昏庸,用趙括代替的廉頗,導致趙軍放棄防守,主動進攻,被白起包圍殲滅。
第五,李牧,李牧是趙國在北方抵抗匈奴的偉大將領,可謂是趙國的長城。
面對秦國的攻勢,雖然李牧和廉頗一直處於防守,他們沒有白起那樣一種吞併天下的氣勢,但是在趙國國力相對衰弱很多的情況下,李牧依然可以阻擋秦國戰車,並且還能夠打出偉大的反擊戰,更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李牧率領的趙軍與秦軍交戰,五戰三勝,在戰國末年秦軍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的時代,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啊!
可惜的是,李牧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被秦國離間的趙王刀下,趙國自毀長城,李牧死後,趙國迅速滅亡。
總結一下,
如果單純論戰鬥力,白起應該是第一。
如果從秦朝建立的功勞角度,王翦功勞最大。
論防守能力,廉頗當仁不讓。
論悲劇色彩,李牧最讓人惋惜。
論綜合能力,包括變法管理和軍事訓練和指揮能力,吳起排在第一。
回覆列表
戰國時期,名將輩出。金戈戰馬的沙場豪情,中華英雄的錚錚鐵骨,在功成名就之後雖然有的能夠全身而退,但有的卻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容我簡單說一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四位名將。
一、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臺)人。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二、廉頗
一位瑕不掩瑜的歷史人物。“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史記》裡如是評價廉頗。名將廉頗的整個人生跟其他的名將一樣也帶著悲壯的色彩,廉頗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為趙國效力,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縱觀他的整個人生,他在早期是相當輝煌的,而到了晚期,他的處境甚至可以說稱得上叫做淒涼。
三、白起
白起,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後。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司馬遷曾言:“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白起一生殺敵無數,然終被秦昭王賜死,惜哉、痛哉。
四、王翦
王翦一生戰績雖然比不上白起那麼顯赫,他屬於大器晚成,幫助秦始皇平定六國,功高震主,卻能夠得以善終,終究是因為他過人的政治頭腦,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善於揣摩帝王之術得以善終。司馬遷評之謂:“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